五莲县许孟镇探索建立“四种模式”预防化解新形势下矛盾纠纷
一、实施“联动排查”模式,健全排查制度,掌握社情民意
解决乡镇干部身在基层进村不入户,面对群众走不进群众的现象,通过“三个排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去服务群众,直接入户走进群众,面对面沟通,察民情听民意,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解决他们的困惑,舒解他们的情绪。
一是每户发放一张“为民服务联系卡”,互动排查。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每人印制了一张名片式“为民服务联系卡”, 注明职务和联系方式,发放到包联村庄的每家每户,方便群众随时带在身上,遇到困难和诉求,第一时间联系分管领导和包村干部,给群众主动话语权,便于镇干部能够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诉求。
二是每名干部建立一本《工作记录簿》,主动排查。为摸透群众思想动态,在镇村干部中集中开展“大下访”活动,畅通民意渠道。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每人1本《工作记录簿》,每人包联1-3个村,开展进村入户“大下访 ”,对村干部存在问题和群众诉求记录在簿,能当场解决的现场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记录在簿后,每周汇总报镇综治维稳中心,梳理后建立台账,实行分类办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诺办理时限。
三是每村建立一套《村情档案》,滚动排查。每村建立一套《村情档案》,由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结合电话诉求和“大下访”了解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村情民意,便于对矛盾纠纷提早介入。
二、探索“多元化解”模式,整合综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以镇综治维稳中心为龙头,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室、法官室、信访室等部门力量,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一是建立村级民生检察服务点,完善矛盾调处网络。聘请65名善于做群众工作、工作责任心强的村级民生检察联络员,全力做好矛盾信息排查、收集和化解,筑牢“第一道防线”。
二是在派出所设立法官工作室,避免民转刑案件。通过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民事纠纷和简易民事案件 、对群众的法律问题提出司法建议等办法,有效减少民事案件发生。2014年全镇民事案件收案80件,比2013年减少54件。
三是实行“信调对接”,合力化解矛盾。推行“信访代办制”,在镇、村分别设立信访代办室和代办点,选任信访代办员71名,与镇、村调委会合署办公,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及矛盾纠纷联合进行调处化解 ,确保化解及时有效。2014年,司法和信访联合解答和服务群众办理事项110多起。
四是在镇综治维稳中心建立“四项机制”,提高矛盾化解实效。建立排查受理机制,对包村干部转来的群众意见建议及群众来访反映的困难和诉求,进行排查分析。建立梳理分解机制,对排查受理的反映诉求,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按照轻重缓急程度、相似相关性进行梳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分类办理机制,对梳理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共性问题实行议事协商研究解决方案,对个案问题落实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建立督导落实机制,对分解办理问题建立台账,督查办根据台账所列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承诺期限,实行跟踪督查督办,确保问题按时限要求反馈群众,直至彻底解决。
三、实行“3+1”模式,强化村级干部管理,夯实综治维稳基础
以农村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实行了“3+1”模式,强化管区职能发挥,加强村级干部管理,夯实综治维稳的基础。
“3”即成立管区党总支,镇党委对管区党总支实行人权、事权、财权“三权下放”。“人权下放” 就是管区党总支对所辖村庄“两委”干部具有管理权,并具有人事任免、处分建议权;“事权下放”就是管区党总支负责落实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导各村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 实,并负责对各村工作进行考核奖惩;“财权下放”就是管区党总支全权负责各村经济活动,每月村级报账收支单据,在村“两委”干部实行联签的基础上,必须由管区党总支书记逐一签字把关,再报镇财经中心统一报账代管。
“1”即制定一套程序严密、可操作性强的《村级工作规范》。内容主要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相关配套组织等10个岗位职责;廉洁自律、勤廉双述、矛盾纠纷排查等10项规章制度;财务双代管、资金审批、资产管理及合同监管等8项财务管理规定;村公章使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等17项工作流程。经过2年多的运行,2014年镇里针对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对《村级工作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
“3+1”模式的推行,使权责统一,工作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村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有效减少了由于干部不作为、工作不规范、决策不民主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吴正光 陈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傅汝强冯启龙在诸城城乡的社区服务中心,每到周末,时常会看到一支网络服务小队出现,他们是诸城市青青漫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推广人员。乘...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