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县域消费,寿光何以给力居民有实力,市场有活力,创新有动力

农村大众报 2022-03-23 15:22 大字

如今,在县级城市寿光,海底捞、星巴克、麦当劳等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都能见到。面对洋品牌、大品牌前来攻城略地,本地品牌也毫不示弱。作为寿光本土零售品牌的全福元,2021年完成销售收入83.56亿元,连续18年领跑全国县级同行业。

从中不难窥见,寿光市县域消费能力之强。据寿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7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产业旺腰包鼓

消费有底气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是五彩椒种植专业村,全村彩椒年产量2000多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4亿元。近年来,东斟灌村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彩椒产业,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量青年回村种菜。

为何众多年轻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乡成为“棚二代”?关键还是蔬菜产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刚刚30岁出头的东斟灌村村民李万庆和李继民,去年种彩椒毛收入都达到八九十万元。

1989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市三元朱村研制成功,由此结束了北方冬季不能生产新鲜蔬菜的历史,拉开了全国蔬菜生产“绿色革命”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创新发展,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成了全国的“菜篮子”。

如今,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蔬菜种植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带富了寿光广大农民。以种植为例,一个普通的长120米的黄瓜大棚,面积约2.5亩,一年两季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亩产效益是一般农作物的20倍左右。一个家庭一般种2-3个大棚,收益好的年份,纯收入在20万-30万元。正是由于较高的产出收益,极大地增强了蔬菜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据寿光市统计局的数据,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是22484元,同比增长9%;2020年是23900元,同比增长6.3%;2021年是26527元,同比增长11%。

农村一直是县域消费的短板,主要原因还是农民相对城镇居民收入偏低。如今,富裕起来的寿光农民,成为拉动县域消费的重要力量。

寿光的工业成绩同样不俗。2021年,寿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375.1亿元,同比增长25%。纳税过亿元企业发展到26家。另外,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双千亿,分别达到1431亿元、1103亿元。

扩大居民消费,提升居民收入是前提和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二三产业,让寿光居民的腰包鼓了,消费时底气更足了。

零售业发达

消费既放心又便利

今年春节前,寿光市稻田镇王望村的全福元便利店正式开业。这个便利店70%以上的商品,由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统一配送,跟市里大型超市同质同价。

增设便利店,让居民便捷、放心地购物消费,是全福元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全福元集团创建于1981年,集团下设商贸流通、商业地产、金融投资三大支柱产业,总资产60亿元,营业面积12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6万人。2020年列中国连锁百强53位。2021年完成销售收入83.56亿元,同比增长3.7%;上交税金1.93亿元,同比增长9%,各项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零售行业遭遇电商冲击、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但全福元通过强化供应链直营直采、优化商品结构、强化精细管理等多种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逆势上扬。”全福元总部策划部副部长王洪磊说。作为寿光土生土长的企业,正是得益于寿光县域内强劲的消费拉动,企业连续18年领跑全国县级同行业。

“不管是城市的大超市,还是农村的便利店,我们都是统一渠道进货和配货,保证城乡商品同质同价。另外,考虑到农村消费实际,农村便利店也会增加一些中低价位的商品。”全福元便利配送运营指导部主管梁小燕说。

据寿光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城乡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4个乡级配送中心,镇村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点、沿公路成线、区域成网、覆盖城乡的城乡配送网络,推动城乡全方位无差别化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同样水平的消费环境、同样质量的商品、同样标准的服务。

新模式新业态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随着网络兴起,新消费时代来临,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成为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

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从2018年开始加工蔬菜预制菜,目前,加工的预制菜种类有50多种。蔬菜可以加工成片、条、丝、段等不同形态。消费者购买后,可直接下锅。“这些预制菜都是当天加工,真空包装,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卫生。”公司办公室主任陈云瑞说。

为了顺应消费升级的需求,近年来,依托蔬菜产区的优势,寿光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2021年,全市预制菜企业发展到27家,实现产值78.8亿元。作为市场新品类的预制菜,也引领了农产品的消费升级。

近年来,寿光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优势,积极利用抖音、微信等渠道,与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各大平台进行对接,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先后打造了贝贝南瓜、山东蜜薯、羊角蜜甜瓜等爆款产品,日网络销售20多万件,实现了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2021年,寿光软件园和山东鲜馥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

线上消费火爆,线下消费也有新花样。得益于村集体出租社区沿街商铺的收益,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出台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00元的零花钱,春节前,每位村民享受800元的福利。这些零花钱和福利,村里既没有发现金,也没有统一发放米面油等实物,而是统一印制了“福利票据”。村民领到以后,可以到社区周边的400多家门店消费,既能吃饭、购物,也能理发、美容。“通过‘福利票据’的方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周边商铺消费,提升了商家收益,也保证了村集体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如今,在县级城市寿光,海底捞、星巴克、麦当劳等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都能见到。面对洋品牌、大品牌前来攻城略地,本地品牌也毫不示弱。作为寿光本土零售品牌的全福元,2021年完成销售收入83.56亿元,连续18年领跑全国县级同行业。

从中不难窥见,寿光市县域消费能力之强。据寿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7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产业旺腰包鼓

消费有底气

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是五彩椒种植专业村,全村彩椒年产量2000多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4亿元。近年来,东斟灌村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彩椒产业,吸引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量青年回村种菜。

为何众多年轻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乡成为“棚二代”?关键还是蔬菜产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刚刚30岁出头的东斟灌村村民李万庆和李继民,去年种彩椒毛收入都达到八九十万元。

1989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市三元朱村研制成功,由此结束了北方冬季不能生产新鲜蔬菜的历史,拉开了全国蔬菜生产“绿色革命”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创新发展,寿光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成了全国的“菜篮子”。

如今,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蔬菜种植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带富了寿光广大农民。以种植为例,一个普通的长120米的黄瓜大棚,面积约2.5亩,一年两季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亩产效益是一般农作物的20倍左右。一个家庭一般种2-3个大棚,收益好的年份,纯收入在20万-30万元。正是由于较高的产出收益,极大地增强了蔬菜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据寿光市统计局的数据,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是22484元,同比增长9%;2020年是23900元,同比增长6.3%;2021年是26527元,同比增长11%。

农村一直是县域消费的短板,主要原因还是农民相对城镇居民收入偏低。如今,富裕起来的寿光农民,成为拉动县域消费的重要力量。

寿光的工业成绩同样不俗。2021年,寿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375.1亿元,同比增长25%。纳税过亿元企业发展到26家。另外,全市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双千亿,分别达到1431亿元、1103亿元。

扩大居民消费,提升居民收入是前提和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二三产业,让寿光居民的腰包鼓了,消费时底气更足了。

零售业发达

消费既放心又便利

今年春节前,寿光市稻田镇王望村的全福元便利店正式开业。这个便利店70%以上的商品,由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统一配送,跟市里大型超市同质同价。

增设便利店,让居民便捷、放心地购物消费,是全福元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全福元集团创建于1981年,集团下设商贸流通、商业地产、金融投资三大支柱产业,总资产60亿元,营业面积12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6万人。2020年列中国连锁百强53位。2021年完成销售收入83.56亿元,同比增长3.7%;上交税金1.93亿元,同比增长9%,各项经营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零售行业遭遇电商冲击、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但全福元通过强化供应链直营直采、优化商品结构、强化精细管理等多种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逆势上扬。”全福元总部策划部副部长王洪磊说。作为寿光土生土长的企业,正是得益于寿光县域内强劲的消费拉动,企业连续18年领跑全国县级同行业。

“不管是城市的大超市,还是农村的便利店,我们都是统一渠道进货和配货,保证城乡商品同质同价。另外,考虑到农村消费实际,农村便利店也会增加一些中低价位的商品。”全福元便利配送运营指导部主管梁小燕说。

据寿光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城乡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4个乡级配送中心,镇村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点、沿公路成线、区域成网、覆盖城乡的城乡配送网络,推动城乡全方位无差别化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同样水平的消费环境、同样质量的商品、同样标准的服务。

新模式新业态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随着网络兴起,新消费时代来临,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成为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手段。

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从2018年开始加工蔬菜预制菜,目前,加工的预制菜种类有50多种。蔬菜可以加工成片、条、丝、段等不同形态。消费者购买后,可直接下锅。“这些预制菜都是当天加工,真空包装,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卫生。”公司办公室主任陈云瑞说。

为了顺应消费升级的需求,近年来,依托蔬菜产区的优势,寿光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2021年,全市预制菜企业发展到27家,实现产值78.8亿元。作为市场新品类的预制菜,也引领了农产品的消费升级。

近年来,寿光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优势,积极利用抖音、微信等渠道,与天猫、拼多多、京东等各大平台进行对接,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先后打造了贝贝南瓜、山东蜜薯、羊角蜜甜瓜等爆款产品,日网络销售20多万件,实现了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2021年,寿光软件园和山东鲜馥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

线上消费火爆,线下消费也有新花样。得益于村集体出租社区沿街商铺的收益,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出台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00元的零花钱,春节前,每位村民享受800元的福利。这些零花钱和福利,村里既没有发现金,也没有统一发放米面油等实物,而是统一印制了“福利票据”。村民领到以后,可以到社区周边的400多家门店消费,既能吃饭、购物,也能理发、美容。“通过‘福利票据’的方式,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周边商铺消费,提升了商家收益,也保证了村集体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说。

新闻推荐

新娘把婚房当课堂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燕)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东城小学的老师常彩霞,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疫...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