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 大鲍岛除岁记
这么多年,循着旧时习惯,燃纸奉香,把新桃换旧符与旧岁说再见。有几年,我父亲亲历过大鲍岛的年。在青岛的家里,有一张被我放大的照片。父亲不在镜头里,那一年,那几年,他在青岛过年。一年又一年,我在异乡也终成老客。不过,在青岛生活近二十年,我却从未在这里过年。每每除夕夜,在故乡寿光的烟火里,我都习惯念着苏轼的《守岁》那几句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在过年这件事情上面,我怀恋的,是近处,不是遥远。如今岛城年味正浓,穿梭于史料与现实中,我触碰到的是大鲍岛的年景。
年复一年
我们一直在找寻
1897年正月初五,青岛人胡存约在《海云堂随记》里记下这番风物人情:“丁酉正月初五日。每届新正,口上商民人等群集天后庙,焚香祝祷,年复一年,代代如此,已成积俗。自元旦至元宵,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把式无所不有……惟例须至浮山汛挂号纳银,方得设场……商家最重初五日,晨起迎拜财神,燃放鞭炮,谓之‘满堂红’。饮酒煮饺子,盛于盆,称为‘聚宝盆’。焚香拜礼财神,并于店铺门首悬挂红彩,以志‘红财盈门’。 ”
在此之前几个世纪,胶州湾畔的面貌变化微小。这个濒近海隅的小渔村还与城市无干,村民多以捕鱼为业,泛泛沙鸥,向人耐久,一副古老模样。朝日,晚霞;出海,归家,负山环海的渔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当晚潮初涨,斜阳未下,青岛村民就撒网于浅滩;每到新年,他们又群集天后宫,焚香祷祝……
翌年春节后,1898年3月6日,《胶澳租借条约》签订。10月12日,德国将胶澳租借地内的市区定名为青岛。此后,一个东亚模范城市的轮廓渐渐显映。不过,春节在中国人心里,仍是旧念。1900年1月,庚子春节前,或为制作烟花爆竹,或用作他途,尹树标租用了徐守和的民用渔船,试图匿运火药至青岛。当尹树标和徐守和摇摆着渔船在青岛口靠岸时,胶海关将其查拿,由船内起获藏匿的火药12斤。这是胶海关查货的第一起走私案。五个月后,胶海关才把这第一起走私案结案,罚船主、租主关平银6两6钱6分。
时间飞快,在另一个庚子岁末,我与一位老者在黄岛路相遇,他正在寻年味儿。他1941年出生,天气状况好的时候,就会从火车站附近的居所出发,出门散步,既为锻炼身体,也可一并观探记忆里的青岛。
并行接近四方路博山路路口后,我们都停下脚步。他指着近处的瑞芬茶庄和远处的小港,告诉我这里过去的样子,以及与现在的差别——“这一带(四方路、海泊路)到过年的时候,可热闹了,都喜欢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是小港,小港那一带也很热闹。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比较热闹,这是第一;过去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它是一种点状聚集的状态,现在开起车来就走了,到外面买去了,这是第二。过去,我们小孩玩,也是光看热闹,特别过年,这儿跑,那儿窜。现在的文章爱说年味儿,年味儿浓了,年味儿淡了,它们是有差异的。 ”说着说着,他竟动情起来。
同一天下午,另有一家三口也来到大鲍岛,拎着新年礼物,看望仍未搬离的家姐。
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的门锁着,他大概知道家姐日常串门的地方,就向前寻去了。一会儿,他找到家姐,老婆和孩子也从黄岛路芝罘路路口快步上前问候。锁打开了,呈现在母女二人面前的是她们二三十年未见的平康五里——
“啊呀!这里才是老城区来。 ”(母亲)
“太漂亮了! ”(女儿)
她们的对话从院子里传出来,很多年就过去了……
心理依然
里院便是“小社会”
现在的日子里,正在更新的平康五里与1934年2月20日开业的平康五里相比,未有明显区别。平康五里是青岛里院中少有的四层建筑,每层都居住着约二三十户的居民,整座里院便是一个“小社会”。“镇海楼位于芝罘路之上段,地势尚称市中,为一新筑之高大楼房,共分四层,走廊楼梯均系洋灰砌成,有楼梯四,由下盘绕而上,院之当中为一经租账房,右边为小菜馆。每层设男女厕所各两处,楼之四周,小门栉排,构造极为坚固,惟房间则窄狭不堪,想此四层高楼,其租价当有出乎吾人意外者也。 ”
那个下午,大鲍岛已经开始忙年。大鲍岛飘出肉香。定制的腊肠系着标签、挂在路边,日晒风吹,这是平常难成景观的大鲍岛风味。商贩们把水果、蔬菜纷纷摆至门外,张罗农历新年前最后几天的生意。
“年关临迩,自昨日(2月8日)起,本市海泊、博山、四方、潍县等路货物堆积,如阜如陵,游人往来络绎不绝,而香烛纸马等货物,罗列满街,市民争购,废历年之深印市民脑际,由此可见一斑”,1934年春节将近,大鲍岛的年味儿也渐浓了。尽管“关于一切点缀及仪式,已三令五申,谆谆告诫,惟是一般乡民,对废历年均有深刻印象。本市公安局,于日前即禁售含有迷信等等事画,而市民心理依然,未尽改除”,“四方路以洗衣池附近最为热闹,路边一圈一圈的人围着,有听唱戏的,有听说书的。各卖玩具小贩,均张着血盆似的大嘴叫卖,五光十色的玩具引动小孩伸手张口的要买。有的现在路上不走,有的想走却走不得,汽车洋车几乎不能通过。 ”
想起童年
待到金鸡初报晓
后来的日子里,1940年2月,四方路售卖纸花的摊位开始点缀春节,青岛市社会局宣传股为迎合市民心理,特印制年画数万张,分送市民悬挂,大鲍岛过年的气氛里“满街是卖年货的小摊,和忙着办年的人,这个老大城市整个现示着过年的忙碌,人们在这残冬腊底,简直大有无事可做、只有等着过年之势。 ”
“因旧年将临,四方路、海泊路一带,则人山人海,喧闹之声,不绝于耳,人群里晃出几个着红裤绿袄的乡间小脚妇女,在东张西望的观景,有两个伏在大钟表行的窗前,探头斜眼在瞧窗内风光,稀罕的微笑飞上她们的口角。 ”1940年,林一叶在一篇文章里记下大鲍岛的这番景象与温度。是年除夕夜,诗人废丁在青岛过年,自称“青年老人”的他没什么吉祥话献给新年,读着靳以的《火》,写下了题为《火》的文章——“火,提起火使我想起童年。 ”
忆旧大鲍岛的春节,并非是具体哪一年,而是基于其持续的一种状态,“若是到四方路、黄岛路、海泊路一带去做巡礼,便可以见到那一种热闹、熙攘的情形,马路道旁是栉比的摊商,一些个应景的节货,都在五光十色地排列着,人们,就那么愉快的选择他们春节中所需要的东西。 ”1944年2月2日,《新申报》刊发《春节在青岛》一文,道叙大鲍岛的年节。
其时,刘镜海是海泊路23号的经营者。他在此开设镜海美术社,主要为商店绘制广告画,也画插图。当时,王度庐在《青岛新民报》等报纸上连载的《卧虎藏龙》等小说插图均由其绘制。
有关刘镜海的大鲍岛叙事,至为有趣的一件事情发生在1946年春节前。春节将到,天寒岁暮,刘镜海找到王度庐,与其商量合伙卖春联以补贴家用:“快到年下了,我们合伙卖一次春联,赚几个钱过年,怎么样? ”随即,二人分工,王度庐负责写,刘镜海则上街售卖。写备了很多,到了该卖的时候,患肺结核的刘镜海却病倒了,咳嗽吐血,不能起床。没法子,王度庐与妻子李丹荃只好在四方路摆起地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58年2月1日,在大鲍岛经营的祥泰号一员工给黄县家中父亲去信,言及家中用钱、父亲买帽子、公社来信等事,信尾写道,“儿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一切知底吧。 ”
在中国人身上,经岁月与愁缠双向加持,除夕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在这个北斗七星斗柄重新指向东方的夜晚,人人都会消了睡意,“终年夜夜都酣睡,底事今宵梦不成。待到金鸡初报晓,满街一片祝厘声”,过去的日子里,大鲍岛就是这样除岁迎年。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王帅
新闻推荐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希明文/图冬闲人不闲。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当...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