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旺 民富村容美 北海市银海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试点
北海被誉为“中国罗汉松之都”,银海区是其主要种植地。图为罗汉松种植园一隅。 近日,技术人员在100万只高品质蛋鸡产业园鸡棚开展检查。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覃鸿图/摄
新征程新作为
本报记者蓝永前通讯员吴莲陈征虎
走进北海市银海区平新八一村,柏油路宽阔平坦,一排排小洋楼红瓦白墙,房前屋后是绿油油的小菜园,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这是银海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1年,银海区成为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该区着力在发展产业、改善风貌、创新治理上下功夫,成功培育广西“五星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福成凤集蛋鸡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了福成镇山梓乡村振兴现代果蔬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兴旺、农民致富、乡村靓丽的喜人景象。
A党建引领,一拨干部“沉”下去
“只有沉下心来抓落实,美好蓝图才能变成现实。”银海区委书记罗鹏介绍。该区强化党建引领,选好“领头雁”,通过下派优秀干部,并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致富能人和退役军人42名,优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共选派32名干部到村挂任党支部书记或主任助理,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252人。使一批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能人”“强人”纷纷走上村两委干部岗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同时,该区推广“枫桥经验”,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51个村(社区)范围内划分为175个网格,设置网格员332个,组建334名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和“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建设乡村戏台、农家书屋,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2021年,银海区矛盾纠纷及时调解率稳居广西县区第一梯队。
B龙头带动,一批产业“旺”起来
“辣椒怕旱、怕涝,要注意掌控好水量。”近日,山梓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松跟农户谈到辣椒种植时说。山梓村是银海区脱贫村,2020年刘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山梓大棚产业从少到多,村民积极发展哈密瓜、青瓜、辣椒等特色种植,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4万多元,昔日的贫困村成为致富先进村。
银海区抓住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产业组团思路,先后引进山东寿光、贵州凤集、河南牧原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福成现代果蔬产业园及100万只高品质蛋鸡、200万羽青年鸡等项目,建设向海大道高端农业示范带,打造南菜北运果蔬供应基地,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该区共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3个,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76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辖区设施农业达6万亩以上,标准化果蔬大棚2万亩以上,连片种植大棚面积位居广西前列。此外,该区罗汉松种植面积超过2.1万亩,正全力加快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罗汉松之都和交易市场。
C风貌改造,一批村庄“靓”起来
“道路两旁的房屋红瓦白墙,开车经过心情特别舒畅。”每天从向海大道开车去福成镇上班的黄强说。
银海区住建局局长陈贵斌介绍,2021年以来,银海区按下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加速键”,以点带面推进“两高两道”沿线房屋的“穿衣戴帽”工程,共完成沿线1143栋农房风貌改造。同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率先完成农村“三清三拆”工作,结合滨海、客家特色打造出平新八一村、石桥塘村等一批有特色有韵味的示范村。
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最明显直观的表现。银海区健全规划引导机制,制订村庄规划方案,向辖区各镇下派乡村规划师,全面启动农村“多规合一”实用性编制工作,乡村建设由无序向依规建设转变。
下一步,该区将重点围绕完善机制、乡村规划、要素下沉、产业融合等,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经验。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文尧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兰州市红古区...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