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四大工程”畅通美丽乡村新路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牛占虎通讯员文尧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兰州市红古区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围绕粮食种植、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提前谋划,稳妥有序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稳住“田园子”、保住“菜篮子”,确保全区农业稳产保供和稳定发展,畅通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粮食种植增面提量保住底线
红古区作为兰州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在粮食生产中以“稳”当头,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目前,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万亩,总产量达0.5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9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2万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千亩“寿光”设施农业4200亩。
今年,红古区提出将以建设平安产业强镇、花庄农业兴镇、红古农旅旺镇为契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为载体,加快创建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新改扩建千亩精细蔬菜、云泽牛羊规模养殖等标准化基地6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000亩,新增设施农业500亩,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0.5万吨以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
产业培育增点延链打造体系
扩大产业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构建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加大产业融合。今年,红古区将在培育壮大1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国家和省市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24家规模化养殖场、13个家庭农场、55家发展农资经营门店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农业产业培育,以省级5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兰州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万亩育苗基地为依托,构建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高效养殖、牧草花卉、农产品“产储供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农业产业“点”“线”“面”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壮大、川台一体开发、乡村工匠培育“四大工程”,走出一条精致高端、绿色循环、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打造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生态粮食为主体的沿湟、109国道沿线、青藏铁路沿线川地农业产业带3个。同时以47个坪台地为依托,按照“突出坪台地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思路,着力发展以乡村民俗、自然生态、休闲观光等为主题的“一坪一特色、一台一产业”特色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率达60%以上。
打通美丽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
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等行动,红古区完成农村“四改”13688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生态镇村34个,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红古镇党委书记王致强说,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中,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红古区提出,今后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区、镇街、村社、保洁员“四级”农村网格长模式,发挥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作用,将乡村治理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有效打通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服务群众、文明传播、美丽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今年重点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公里,完成清洁取暖及户厕改造2200户,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以109国道沿线、沉陷区和面山为重点,加快推进尾菜秸秆、废旧农膜和畜禽养殖粪污回收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尾菜、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污回收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新闻推荐
志愿者在准备敬老饺子宴。□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莹文/图“在小区、街道,...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