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地名的由来

潍坊日报 2021-04-09 08:57 大字

◎马清平

说起“寿光”地名的来历,有人可能会与青州云门山上巨大的石刻“寿”字联系起来。有一种说法是,寿光之名来自云门山上的“寿”字,寿光意为寿字光照之境。但这仅仅是民间的一种牵强附会的传说。

云门山“寿”字旁侧的题款记载,它题写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距今仅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寿光作为政区地名出现,至少要比云门山之“寿”早1700多年。

“寿光”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是“人寿地平”说。

这一说法源自清康熙《寿光县志》。清初儒学大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安丘人士张贞在康熙三十七年纂修的《寿光县志》序言中写道:“寿光,青州属邑也。相传人多长年,且其地濒海,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厓倒壑之观,故名寿光。”

“年长曰寿,地平为光”,“人寿地平”是古人对“寿光”地名最直观的诠释。正如清初寿光文人安致远在康熙《寿光县志》中所言:“(寿光)其地平衍无山陵,北濒于海,东西南三面,界于淄潍剧骖之间,周原沃野,提封数百里,幅员之阔,人民之众,物产之丰饶,赋役之纷杂,山积星繁,莫可纪计。”“寿光”——正是这方人杰地灵的水土一个名副其实的符号。

二是“闾丘乞寿”说。

这一说法源自清乾隆《续寿光县志》和清嘉庆《寿光县志》。乾隆二十年纂修的《续寿光县志》开篇即言:“昔齐宣王田于杜山,闾丘长老进而乞寿,此寿光之名所自昉也”。“昉”是指起始之意。这句话是说“寿光”之名是始自闾丘长老乞寿。嘉庆四年纂修的《寿光县志》沿用了乾隆县志的说法,写道:“寿光之名,盖昉于齐宣王时,闾丘长老乞寿之辞”。这是“寿光”地名由来最传统最权威的说法。

“闾丘乞寿”的故事,被先后载入多部典籍。这些典籍是:《说苑·善说》《高士传》(嵇康著,非皇甫谧著)《金楼子·杂记篇下》《群书治要·说苑治要》《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三·卷六百三十三》《齐乘·卷之一》等。每部典籍所记载的故事细节略有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相传齐宣王狩猎杜山(今临淄城西,有的典籍作社山),闾丘长老偕12名长者前往慰问。宣王高兴地说:“父老们辛苦了!赐令父老们的田地免缴租税。”父老皆拜,唯独闾丘不拜。宣王说:“父老们认为太少了吗?”他接着对左右说:“再免除各位父老的徭役。”父老接着又拜,闾丘仍不拜。宣王不高兴地说:“寡人今天为感谢父老们前来慰劳,所以免除你们的田租和徭役。大家都为此而拜谢,只有先生你不拜谢,难道是我有什么过错吗?”闾丘长老回答说:“不是这样,我们来慰问大王,是想借此机会向大王求寿、求富、求贵的。”

齐宣王说:“人寿由天,不是我所能给予的,无法使先生长寿;如今虽说府库充实,但那是防歉备荒之用,也不能随意发放使先生富裕;我们国家的官职,现在大官不缺,小官又太低,也无法使先生显贵起来。”闾丘长老说:“这些不是我所敢乞求的。只希望大王任用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在此做官吏,使法令制度公平,我等便可长寿了;百姓出现困苦之时能得到及时赈济,官府平时不去烦扰百姓,我等也就稍微得到富足了;希望大王颁布法令,让少者敬长、长者敬老,这样,我等也就得到一些尊贵了。若按大王所说,免去田租赏赐我们,国库会受到损失;赐我们不服徭役,官府也会失去劳役。这些都不是人臣所敢期望的。”

齐宣王听罢,高兴地说:“说的好!愿请先生为相。”

乾隆《续寿光县志》还写道“汉置寿光县,隋置闾丘县,义皆取此”。不论是“寿光县”还是“闾丘县”,都带着闾丘长老的影子。

这就是闾丘长老乞寿的故事,取“以光其寿”之意,为县命名寿光。这便是“寿光”地名的由来。

一些文史专家认为,“寿光”之名源于战国,始置于秦,记载于汉。“寿光”之名最早出现,是在《汉书·地理志》中。《汉书·地理志》写道:“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属青州。户十二万七千,口五十九万三千一百五十九。县二十六:营陵……寿光……”。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48年),是北海郡设置的时间,而寿光县设置的时间却有两种可能:一是与北海郡同时设置,二是在北海郡设置之前就早已有寿光县。撇开后一种可能不说,如果单从这一年算起,“寿光”地名至少已有216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新闻推荐

围剿受挫 鬼子兵烧杀掳掠

日寇追剿,张景月实施化整为零的办法躲避军事打击,他重新整编队伍,很快十五旅兵力恢复到7000人左右。厉文礼当了汉奸...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