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岛”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

安徽日报 2020-12-17 07:04 大字

12月16日,科研人员展示菌株在含有亚硒酸钠(左)和不含亚硒酸钠的平板上的生长对比。

科研人员将菌株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

科研人员将添加了亚硒酸钠的菌株放置在震荡培养箱中培养。

菌株添加亚硒酸钠培养24小时后(左)与未添加亚硒酸钠培养24小时后的对比,前者已还原成纯度极高的纳米硒。

12月15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中心吴丽芳研究团队在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解析和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阐明了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筛选出多种高耐受亚硒酸钠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当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硒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我国13个省市的营养调查表明,成人平均硒摄入量仅为26.63微克/天,仅为推荐日摄入量的一半。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缺硒现象普遍存在。饮食补硒是改善硒摄入不足情况的最有效方式。与无机硒和有机硒相比,纳米硒生物活性更高,毒性更低,是安全有效的补硒方式。

微生物还原法合成的纳米硒性质稳定,且比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硒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可将无机硒还原为纳米硒,但是,这些微生物对无机硒的耐受性普遍不高,且还原速度慢,亟须筛选对无机硒耐受性更强、转化速率更快的菌株应用于纳米硒生产。

鉴于此,研究人员前期通过选择性培养,分离出多株对亚硒酸钠具有强耐受性的细菌菌株。这些菌株36-48小时即可将亚硒酸钠还原成为纳米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随着筛选工作的深入,研究团队成功筛选到对亚硒酸钠具有超强耐受性的菌株—普罗威登斯菌。该菌株具有快速的纳米硒合成能力,24小时即可将95%的亚硒酸钠还原生成纳米硒,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合成效率。

团队对纳米硒的产业化应用进行了探索,成功研制新型纳米硒肥,在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及江淮园艺试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硒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改善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果实内硒含量也达到国家富硒农产品标准。

新闻推荐

第三届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在寿光举行 蔬菜标准咋定,请来院士建言

□本报记者石如宽本报通讯员张波“建立区块链防伪溯源子系统,链上加链,更加安全,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和可信赖。”...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