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助农增收 千亩果林改善生态 红古区田间种出“好光景”

兰州日报 2020-09-21 02:41 大字

种植户甘宪明刚摘的丝瓜

秋风起,丰收的季节已经来临。走进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柳家村,满眼绿意盎然,成熟的蔬菜、水果从一片片绿意中探出头来,一派丰收的景象。“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采访深入红古区老百姓当中,感受他们在田间种出的“好光景”,倾听他们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故事。

蔬菜大棚上飘扬着鲜艳的党旗

9月17日,走进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甘宪明的几座蔬菜大棚,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格外醒目,甘宪明对记者说,“我是一名党员,自己富不是真正的富,只有和邻里乡亲一起富,我这心里才感觉到踏实。”

甘宪明家的各个蔬菜大棚内,茄子、番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甘宪明和妻子在西红柿大棚内一边进行着打叉掐尖,一边盘算着这几个月卖蔬菜的收入:“前一段时间的采摘节上,高秧西红柿这一个棚的9分地就卖了36000元,这个高秧西红柿还是比较受欢迎,明年咱们得多种些。”

今年53岁的甘宪明是村里典型的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湟兴村“寿光模式”产业发展示范户,从2017年开始,他通过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修大棚、建温室。2019年,甘宪明引进推广“寿光模式”,建成第六代新型日光温室大棚6座,总占地6亩,主要种植西红柿、火龙果、茄子、辣椒等产品,每亩产量约4万斤,经济收入达20万元,成功打造“小时候的味道”科技生态采摘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湟兴村“党建+产业”的引领品牌。

看到甘宪明的蔬菜种植搞得越来越好,村里不少人开始向他“取经”,热心肠的甘宪明根据实际为他们从规划、测量、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44岁的建档立卡户朱燕武就是其中一位。多年来,因妻子残疾,孩子尚小,朱燕武不能出门打工挣钱,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17年开始,他跟着甘宪明修建了四个大棚,开始种植玉米、散花等蔬菜。“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虽说比不上人家种的多的,但是这比种陆地蔬菜强多了,今年截止到现在,我的大棚蔬菜卖了三四万呢!”朱燕武说。

近年来,湟兴村党总支按照“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农户传统种植观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19年,组织种植户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出花庄寿光模式示范点,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建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建设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聚焦优势资源,实现了党组织与产业有机配合,与农户有机联合,带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

千亩果林改善生态助农增收

这几天,在拼多多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快乐吃鲜果”的店铺生意非常好,店铺客服孙得助每天都忙乎着从地头采摘、包装、发货。而他家卖的苹果、李子、梨等水果正是产自位于红古区花庄镇柳家村的荣升农场。“在拼多多上一天能销售两千多单,平均能卖一万多斤。”孙得助说。

和孙得助一样在荣升农场打工的还有其他四十位村民,他们其中不乏建档立卡户,“在家门口打工轻松,我们男的一天能挣110元,女的挣90元,干活是从3月份到12月,其余时间还可以休息,我们都知足得很!”在农场打工的建档立卡户张问发满意地说。

9月17日,记者走进果林,满眼绿色中红彤彤的苹果、饱满圆润的李子探出头来,甚是诱人。农场负责人柳荣升告诉记者,近3000亩的果林主要栽种有樱桃、杏子、李子、桃子、苹果、梨、核桃等,田间管理施用以农家肥为主,发展绿色有机果品,按照成熟期实现露地采摘从5月到11月,每天都有新鲜果实采摘的采摘园,对采摘剩余的果品,农场自建有果蔬保鲜库,经加工包装,发往市场。目前果林促进周边农民就业40余人,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无公害果品、蔬菜,对红古区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十年前这座山光秃秃的,啥都没有,现在果林不光让山变绿了,生态变好了,还让村里的群众脱了贫,有了致富的希望。”柳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军说道。

今年,苹果、西梅已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可达118万斤,产值236万元。采摘园相继进入盛果期时,年产各类采摘水果3000余吨,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项需求,实现年旅游收入720万元,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果林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2013年政府投资200万新建了节水工程,2015年,我修建冷库时申请了相关补助资金40万元,2017年,各级相关部门硬化了4公里乡村道路,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果林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同时也让我对接下来更好地发展旅游采摘农业有了更足的信心!”柳荣升说道。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栋楠文/图

新闻推荐

寿光渤海实验学校家校情谊暖人心

本报讯(记者刘晓杰通讯员牟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寿光渤海实验学校的家长代表们满怀感...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