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助老基金诞生的前前后后

潍坊日报 2020-09-20 11:31 大字

□本报记者孙希明

时光回流到2017年4月的一天,寿光市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组团赴浙江省桐庐,就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参观学习,取经问道。考察归来的路上,一名党支部书记按捺不住迫切心情,向带队负责人表明了一定要把居家养老这项惠民工程搞起来的态度。他就是台头镇三座楼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祥。

“我们村搞居家养老有基础,比如闲置房屋可以改造成幸福院、村里老年人比较多、村集体和我们几个创业的干部都有一定的财力等等。”刘瑞祥告诉记者,从浙江回来后,在上级党委支持下,他们开会讨论,达成共识后付诸行动:把闲置房子改造成幸福院,村集体投入资金,配套空调、床位、家电等硬件。住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也列入议事日程,按三座楼村的集体经济实力,是可以承担这项支出的,但村里的民生事业还有很多,只顾推广居家养老,大多数村民可能不乐意,怎么办?当事情陷入困境的时候,刘瑞祥和同为企业家的村主任张吉光站了出来。

“瑞祥和吉光除了担任村干部,还都是私营企业的老总,他俩和我们三座楼村的一位爱心企业家张连伟,分别设立一百万元的助老基金,用利息收入为幸福院的老人办‘长者食堂’,解决了大伙吃饭的问题。”另一位村干部杨玉英告诉记者。

新生事物开始不受人待见。面对居家养老,三座楼村有的老人犹豫不决,生怕外面的人说自己的子女没尽孝道,有的人对这件事能否办好持怀疑态度,因此,当“长者食堂”第一次接受报名时,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120多名,只有40多人报了名。

“我们觉得这是时间的问题,只要搞起来,一定会被老人们所接受!”顶着压力,刘瑞祥他们继续推进,与寿光专业养老机构合作,从2017年底开始为老年人配餐,分为午餐和晚餐两顿饭,80岁至89岁的老年人每顿饭花一元钱,9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顿饭花五角钱,就能吃到价值十元钱、丰富可口的中晚餐。随着运营步入正轨,效应愈发显现出来,现在,到“长者食堂”就餐的老人,从最初的40多人增长到100人左右,真正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花五角钱主要是让大家节约,实际上是让我们免费吃食堂啊。”刘顺华老人说:“晚年生活好了,长寿的多了,村里像我这样90岁以上的有15个呢。”

居家养老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吃和住这么简单。三座楼村与幸福院建设同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兴建幼儿园,提升卫生室,硬化全部村路,成立残疾人日间照理中心,村里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吸引力。于是,一些老年人放弃了到城里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的打算,在家乡安度晚年,有的贫困户按说应该到城里的敬老院,但也没去,选择待在村里。贫困户刘连川竖起大拇指点赞:“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并且我们这个土窝也不错,乡里乡亲熟悉了,还是在家里养老好!”

从正式设立到现在三年多了,三座楼村的助老基金在重点保障老年人一日两餐的同时,还为遇到天灾人祸的他们雪中送炭。村民丁凤霞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儿子也遭遇工伤,家庭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村党支部联合金融机构伸出援手,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家里打算给儿子买楼房,但钱不够,找人担保也没人敢出面,最后是瑞祥以自己的助老基金和企业给担保,寿光农商行也特事特办,以最低利率给办理贷款,让我们凑够了买楼房的钱,太感谢他们了!”丁凤霞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记者石如宽通讯员王静报道本报寿光讯9月10日,“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在寿光蔬菜小镇举行。...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