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来了“新农人”

潍坊日报 2020-01-15 09:05 大字

□本报记者孙希明

1月10日早上8点多,寿光市智能化蔬菜大棚示范园区,阳光照射着角角落落,也把温暖送进了人们的心里。这是青年菜农王泰山最忙碌和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一筐筐刚采摘的小黄瓜被他从棚里运出来,共计1200斤,按照每市斤5元钱的价格,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一次就为园区带来了6000元的收入。“这段时间天天卖菜,价格还行,咱干着也有劲!”小伙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今年31岁的王泰山,老家昌乐、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一年前,他来寿光承包大棚,当起了“新农人”。当时用的是旧棚,空间狭小、设备落后,制约了他的创业梦想。就在这时,机会来了:寿光市为推进蔬菜产业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流转土地,大规模建设现代化蔬菜园区,实现蔬菜生产园区化布局。王泰山遂到智能化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应聘,成为这里的一名创业者,目前负责管理两个300米长的大棚。

“你看看,放风机、卷帘机、水肥一体机、滴灌等等,高度智能化、自动化,根本不需要多少人力。”指着大棚内的各项硬件,王泰山兴奋地说道。

老家寿光市纪台镇、50多岁的殷明群和王泰山是同事,但他不是工人,而是一名技术员。作为“菜把式”和“土专家”,现在被政府聘为技术员,派到园区,给王泰山这样的年轻菜农当导师。对硬件的更新换代,殷明群更深有体会:“现在种棚跟过去相比,太受用了,有些方面甚至在国内都是一流的。比如我们每个大棚都有气候实时数据分析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前者能为菜农提供准确数据,掌握大棚放风的最佳时机,从而使大棚温度和湿度处于最佳时段,为蔬菜生长创造最佳环境;雨水收集系统防汛防旱,作用也不小。给蔬菜授粉是个体力活,现在是熊蜂来完成,杜绝激素授粉,提高了蔬菜质量!”

记者看到,这个园区大棚的智能滴灌设施也“反其道而行之”,即深埋地下,从下往上浇灌,浇地均匀不说,还能降低大棚湿度,确保蔬菜品质。

园区不但有先进的生产条件,而且初步建立了管理运营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园区负责人张子阳告诉记者:“我们实行产业化运营,工厂化管理,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工人’的运营模式。肥料、种苗供应,以及种植技术、产品销售等,统一由园区负责。与职业院校合作,对菜农无偿培训,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素质。”

寿光市智能化蔬菜大棚示范园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各地的“农二代”前来创业,以中青年为主体。菜农王宗刚种了十多年大棚,原先的大棚硬件滞后,加上销售渠道不畅,效益不是很理想。智能化蔬菜大棚示范园区建成后,他来到这里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对园区的工作生活环境非常满意:“大棚设施样样齐全,技术员现场指导,有宿舍和食堂,啥也不用操心,只一门心思管好大棚就行了。”

“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回应好‘谁来种菜、如何种菜’的问题!”寿光市港投集团负责人郎继荣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建园区并实行产业化运营、工厂化管理,为那些肯吃苦、有悟性、愿意献身农业的人创造好环境,提供好平台,特别是让年轻人接力奋斗,保证事业后继有人。依靠现代科技和苛刻的生产标准,种出好菜,卖出高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园,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作出我们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为把园区做强,寿光市港投集团正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寿光阿里数字蔬菜工厂,按照“技术集成、智能决策、服务融合、提质增效”的创新思路,推动蔬菜优质优价迈上新台阶。在线下线上销售打开市场的基础上,利用阿里淘鲜达、盒马生鲜等高端渠道,实现“寿光蔬菜卖全国”。

新闻推荐

一窗受理 整件事办完 寿光行政审批流程再造

□本报记者石如宽1月2日,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办事大厅,寇月娟在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寇月娟通过手机扫描了对应二维...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