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沟,把青春献给沂蒙水利 记首届“沂蒙水利奖章”获得者李振山

临沂日报 2019-12-23 11:00 大字

李振山,寿光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从事水利技术工作33年,先后负责指导了临沂城第一期引水工程、岸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临沂滨河大道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主持完成各类工程规划设计上百项,其中2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

三进三出,岸堤水库是我家

李振山说,1982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岸堤水库工作,凭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扎根山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管理水库。1984年10月,负责岸堤水库管理工作后,首先对职工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了规章制度,使单位走向正规。期间设计的淮河流域第一座滑移式抽水泵站,既安全可靠又能满足水库水位不断变化的要求,得到了省委有关领导、淮委专家的肯定。

李振山对DJ510水轮机进行了增容技术改造,每年增加效益几十万元。力推将临沂城第一期引水水源地定在岸堤水库。1997年,因工作需要,李振山离开了日夜值守的岸堤水库。

2009年再回岸堤水库主持工作后,完成了岸堤水库管理处改为事业单位的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改革验收。2010年岸堤水库管理处被市直机关评为临沂市市直文明单位,2012年通过山东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审核。

李振山说:“三进三出,我扎根岸堤水库,从初出茅庐的小伙成长为水利系统的行家,不仅将青春奉献给了沂蒙水利,也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奉献给了沂蒙大地的饮水之源。但是我无怨无悔,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

前瞻规划,科学设计引水工程

1996年以前,临沂城的饮用水都是取自小涑河,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水源逐渐受到污染,市民生活用自来水变得有色、有味而且还冒着泡沫,为了彻底解决临沂城市民饮水问题,市委市政府开始临沂城第一期引水工程建设筹备。当时专家组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从费县许家崖水库引水,二是从沂南岸堤水库引水。

李振山根据多年调研掌握的资料提出,从许家崖水库引水,需铺设管道60多公里,而且该水库存水量只有五六千万立方米,短期可以解决临沂城饮水问题,但是从城市发展的速度来预测,未来肯定会出现供水不足问题。如果从岸堤水库引水,虽然距离临沂城100多公里,但是可以借助汶河天然河道,然后在砖埠镇建坝拦水,下游铺设管道40多公里抵达临沂城区,更重要的是岸堤水库存水量一个多亿立方,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事实证明,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1996年,李振山担任临沂城第一期引水工程副指挥,负责沂南段18公里引水管道的安装及渠首工程。工程工期短、难度大,李振山带领队伍克服种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于1996年腊月二十六通水,确保了市政府向市民保证春节前通水的承诺,期间创新的砼管道水压实验新方法获得山东省水利科学进步奖。

以堤代路,我为城市添绿肺

2003年,根据水利部关于沂河的治理方案,市委市政府提出综合性治理沂河的要求,李振山授命担任总工程师。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带领设计人员沿着沂河两岸走了一个遍。李振山提出了城市内河连通,城市防洪与城市水景观共赢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理念,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为临沂城水景观的打造创造了思路,既满足了规范要求,节约了投资,又腾出城市建设用地上千亩。

“现在滨河大道两岸的绿化景观带就是我们设计出来的,此举不仅解决了城市河道防洪、泄洪的问题,还为城市增添了近万亩的城市绿肺,使滨河大道成为临沂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振山自豪地告诉记者。

33个春秋,李振山始终遵循“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沂蒙水利的发展献言建策、鞠躬尽瘁。

临报融媒记者 王圣宇

新闻推荐

化龙镇为贫困户解难题,提升帮扶质量

“你快拿着,都自己家的还那么见外。”贫困户孙荣兰手里拿着自家地里产的豆角正往帮扶责任人柴福荣手里塞。孙荣兰...

寿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寿光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