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打出脱贫组合拳

大众日报 2019-12-20 10:17 大字

12月11日一大早,寿光市营里镇帮扶干部杨启凡就来到了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将一床崭新、厚实的棉被放到床上,见到熟悉的身影,79岁的杨三槐老人喜上眉梢,急忙招呼镇帮扶干部坐下,老人由衷地说道:“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天一冷你们就来给我送棉被,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生活福祉,营里镇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帮扶形式,逐步扎牢制度保障体系,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有力抓手,实现镇村两级“同频共振”,带着感情走访入户,怀揣温度精准帮扶,切实巩固了5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享受政策)的脱贫成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层层分解,扎牢制度保障体系。一是精准包靠,密切联系。成立112人的专业帮扶干部队伍,每人固定包靠4—5户,逐步厘清干部责任,改变了之前“多对一”的混乱局面。严格落实“每月电话联系一次,每两个月走访一次”的帮扶规定,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机制,通过加强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交流,及时发现贫困户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二是定期摸排,化解难题。由镇扶贫办定期开展问题摸排活动,对于帮扶干部走访中发现的较为棘手问题,组织各包片领导、总支书记及各村进行分析研判,明确整改措施、办结时限,签署“军令状”,逾期未完成的派发“督办单”,确保问题逐一整改到位。三是加强培训,增进本领。通过邀请市级领导宣讲、收听收看视频会议、集中培训、情景模拟等方式,对帮扶责任人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及时了解上级最新政策、要求,做扶贫工作上的明白人。

兜底保障,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一是开展“洁居工程”。在全市率先进行“洁居工程”,累计投入120余万元,为404户贫困群众进行了房屋改造和卫生清理,极大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和家居卫生状况。二是开展“净水工程”。投入3万余元,新铺装入户水管500余米,为5户贫困群众接入自来水,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三是开展“暖心工程”。组织常态化帮扶活动,开展为80岁以上困难群众“过生日”、举办“爱心饺子宴”敬老活动,开展节假日走访慰问活动,投入13万元为贫困群众购置取暖煤142吨,为贫困群众送去避暑防寒物资……让群众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

多方施策,提升困难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一是设立“结对”扶贫专岗。划拨财政专项资金,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帮助自理能力较差的贫困群众,实现互帮互助。二是设立公益性岗位。引导各村设置义务岗位时,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定期邀请手工、养殖、种植等方面的技能达人到村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劳动取得报酬,克服“等靠要”思想。三是设立园区帮扶岗位。通过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园和六大农业园区,不断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在园区内务工就业,使得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更加稳定坚实。

下一步,营里镇将不断聚焦“2020年实现全面稳定脱贫”这一总目标,继续在精准化帮扶上下功夫,在人性化帮扶中提升温度,切实加强贫困群众脱贫的稳定性和帮扶满意度。

新闻推荐

淄川区荣获省级“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强化区”称号

本报讯12月13日,山东省关于验收考核“十三五”第二批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强化县(市、区)会议在潍坊寿光市召开,经考核验收...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