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建成防洪排涝体系,排水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棚(田)通渠 渠连沟 沟进河 河入海

大众日报 2019-07-26 09:36 大字

□石如宽戴玉亮报道▲去年8月受灾严重的寿光市纪台镇,如今在大棚边修好了排水沟。

□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盛夏时节,沿着羊田路(上口镇至营里镇)北行,道路西侧,新筑的弥河大坝高出路面一大截。“有了弥河新坝,心里踏实了。”上口镇河疃村村民王玉梅说。

今年,寿光掀起总投资36.12亿元的弥河丹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热潮。其中今年汛前工程投资26.07亿元,治理总长度163.7公里,弥河工程于2月下旬开工,丹河工程于3月中旬开工。到5月31日,两河治理汛前工程全部完成。

据介绍,高峰时两河治理上阵施工人员3700余人、机械3100余台,仅用5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两河汛前工程。累计采伐林木62万棵,完成河槽切滩、堤防填筑等土方2850万立方米,建设防浪墙7.3公里,安装波浪桩8400根、生态框4.1万个。

寿光市水利局局长燕黎明说,两河治理完成后,弥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丹河的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丹河分流的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

据介绍,两河治理是寿光水利建设历史上投资额最大、工程量最大、上阵机械最多、建设时间最短的工程,创造了“四大班子齐上阵,市直部门全靠上,水利部门总指导,镇街协同作保障,施工企业全一流,代建监理抓质量,挂图作战促进度,层层验收铸辉煌”的两河治理“寿光模式”。

“举全市之力攻坚两河治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绪春说。

7月15日,在纪台镇冉家村村东的大棚区,记者看到,每个大棚前都留有排水沟,排水沟又连着棚间道路上的排水渠。排水渠通向冉家村北侧的一条更大的排水沟,排水沟与冉家村西的小溪贯通,小溪的水直接流向尧河。冉家村是纪台镇最为低洼的地方。如果雨量很大,还可以启动排水泵直接抽水强排。

从去年至今,纪台镇共清理河道32.5公里,投资2.27亿元,修建好总长度172.5公里、以“五横六纵”为框架的农田排涝工程。“疏通村级农田水网,形成积水棚入管、管入渠、渠入沟、沟入河的贯通机制,全面保障积涝问题的解决。”纪台镇党委书记刘玉玲说。

稻田镇已全面完成大棚易涝区和道路排水工程。该镇在南部大棚易涝区实施了“三纵三横”和县乡道路水利工程,新挖排水沟渠167公里,埋设大口径管道7.5公里、棚间管网12公里、U型渠21公里、建设过路管涵260座、进水闸9处,实现了沟渠互联互通。

在易涝区,稻田镇建设了占地280亩的步楼农业园区,新建110米长、15米宽的高标准蔬菜大棚38个。该园区配套建设田间排水系统,与引弥入丹桂干渠实现互联互通。

今年,古城街道投入3000多万元,构建起了“三横七纵”排水主干网络,完成了86公里市镇村三级农田水利管网土方工程及70.38公里的县乡道路两侧排水沟的修建、贯通。洛城街道在寒留路、寿济路、潍高路、羊田路、大沂路等主干道路全部更换了大口径排水管,完成道路排水提升135公里,新铺管涵6930米。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防汛防洪能力,自去年12月开始,寿光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道路排水设施工程建设,构建道路排水与其他水利工程互联互通的排水网络,建成棚(田)通渠、渠连沟、沟进河、河入海的防洪排涝体系。整个工程涉及160公里国省道、1018公里县乡村道,目前已全部实现互联互通。

新闻推荐

民族村飞出致富“领头雁”

本报讯近日,在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田地里的蔬菜大棚一座座错落有致,采购商的车辆有序地停在棚间的道路上,工人有的采摘、...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