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飞出致富“领头雁”
本报讯近日,在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田地里的蔬菜大棚一座座错落有致,采购商的车辆有序地停在棚间的道路上,工人有的采摘、有的装运,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今年种植100亩20棚苦瓜、28亩7棚黄瓜,这才是第一茬销售,看这长势,至少能赢利60余万元。”种植大户揣玉松笑着说。
2013年,在山东寿光帮人种植蔬菜的揣玉松看到种植效益后,决定回到村里,带领村民种菜致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很快就流转20余亩土地供他种植蔬菜作示范引领。一年来,揣玉松去寿光、淄博、铜陵等地学习种植经验,在网上学习种菜的方法,去农业部门请教专家,购买一些有关种菜的书籍进行研究,摸索着种植,年底,揣玉松种植蔬菜净盈利20多万元。
村民看到揣玉松种植蔬菜收益颇丰,也纷纷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蔬菜,但是,由于零星分散的种植,再加上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导致销售势单力薄,蔬菜品质也无法大幅度提高。“他们跟着我种植蔬菜,不但没有挣到钱,有的甚至连本钱也搭了进去,我必须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揣玉松分析了村民失败的原因,领悟到蔬菜种植必须走“抱团”发展之路。
揣玉松在村委会的帮助下,2015年流转了土地160亩,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给流转土地的村民每年1000元的地租,还按照每天70元的标准为在合作社干活的村民发放工资。“我和俺当家的身体都不好,俺家的5亩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加入了合作社,还能在合作社里干一些轻活,现在,俺家买了小汽车、家电,盖上了楼房,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年收入也从原来的二三千元增到了三万多元。”贫困户蒋成海说道。
目前,亳州市谯城区富农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由原来5人,发展到现在420人(其中回族200人),成员出资总额高达500余万元。现有种植基地450多亩,每年销售蔬菜2500多吨,种植蔬菜的品种由原来两三种,发展成现在的十来种,成为上海、合肥、亳州、商丘等地蔬菜供给基地,年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户300户、贫困户30户致富,社员人均年纯收入达38000余元。同时,该合作社也获得了“谯城区区级示范社、国家级蔬菜种植标准园、谯城区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吴珍杰)
新闻推荐
记者|侯瑞宁编辑|因深陷债务泥潭,金鸿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鸿控股,000669.SZ)开始密集变卖家产。7月18日,金鸿控股发布...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