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潍坊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新一届潍坊市委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四个城市”建设,有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继续保持领先、走在了前列。
今年2月份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三四七”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其中,“四”即着力打造“四个城市”,这是本届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着力打造“产业强市”。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形成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打造若干国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创新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国内、省内地位更加凸显。
——着力打造“文化名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位居全国前列,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显著增强,文化潍坊、文明潍坊美誉更加声名远播。
——着力打造“活力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立,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有效利用。进入国内创新型城市行列,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涌现。
——着力打造“品质城市”。“品质立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质量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市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诚信潍坊、品质潍坊成为城市靓丽名片,潍坊成为当地人为之骄傲自豪、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美好家园。
“四个城市”建设甫一提出,犹如一记春雷,立即引发各方响应。高新区“拼”字当头,与时间赛跑、与企业家赛跑、与高品质城市赛跑、与居民的好日子赛跑,奋力争当“四个城市”建设排头兵。上半年,完成拆迁清表8222户、涉及土地7617亩;完成棚改拆迁3013户、开工8396套、安置6329户,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58%、71%、68%——交出了突破担当成绩单。高新区由“拆不动就建不动、建不动就发展不动”,发展到了“拆得好就建得好、建得好就发展得好”,打出了高新区的威风锣鼓,亮出了高新区的品牌底气,在147个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跃居全国第22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干部队伍的过硬作风和干事本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在拆迁清表、棚户区改造、重点道路建设、双拆双治等急难险重任务的“考场”和“赛场”中,比担当、比创新、比攻坚、比奉献,用攻坚克难、突破担当的“拼劲”,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滨海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机构“大部制”、人员“双轨制”和全员绩效考核。寿光市开展4项评级、5项评价,倒逼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先后关停化工企业131家,危化品企业由160家关停至43家,化工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增。诸城市综合利用各种监管、激励措施,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零增地”技改、扩产、转型、招商,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节约集约用地“四个创新”示范点。青州市最大限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厂房,全年盘活利用闲置土地2464亩、车间厂房52.7万平方米,新上项目46个,有效化解了土地制约瓶颈。昌邑市实行“保姆式”服务,仅用4个半月时间建成雅拉生态食品科技园,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雅拉速度”。坊子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引进的上海普道公司95分钟完成注册登记,环保砂项目50分钟领取营业执照。昌乐县探索实施开发区开发机制、国有资产运营机制、重点产业培育服务机制等“十大机制”改革,改革创新红利持续释放。奎文区创新社区治理,实施“由民做主”“四社联动”等模式,推动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安丘市积极创建首批国家级自贸协定出口实施示范区,打通了自贸协定实施便利化“最后一公里”。峡山区建设金融创新小镇,实现融资近100亿元,完成资金投放50多亿元。保税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集群注册新模式,今年新注册企业720家,同比增长134%,其中集群注册登记企业640家。
在工作机制推进上,“四个城市”建设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核心,突出“10·30·100”支撑项目的调度督导推进,分层次梳理确定了核心、关键、重要支撑项目564个,其中,产业强市138个、文化名市172个、活力城市125个、品质城市129个;核心支撑项目57个、关键支撑项目116个、重要支撑项目391个。对所有支撑项目建立了电子台账,逐一落实了包靠领导、责任单位。加强项目调度督查,建立“10·30·100”支撑项目督导平台,对支撑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测。一年间,各地重点项目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涌现出许多新亮点、新突破、新变化。弘润原油储运一期、盛瑞传动30万台8AT自动变速器、站南广场、高铁新片区、歌尔智慧城、高端化工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快速推进,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1—2年内将陆续投产达效。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拆迁11.9万户,腾出土地9.5万亩,同比分别增长41%、46%,为承接落户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潍城区站南广场仅用25天就完成108万平方米的征迁任务,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了宝贵的“站南精神”。
加快建设“产业强市”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潍坊市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以“六个中高端”为目标引领,统筹推进现代产业、产业组织、产业创新、产业承载、产业更新等“五大体系”,为推动全市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培育发展“1669”产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品牌农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三品”基地发展到551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数量达768个,全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分别达24513家和6664家;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2.7亿元、同比增长21.8%;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2亿元、同比增长8.7%;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9.4%,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9.8万户、同比增长11.7%,企业类市场主体达到19.3万户、同比增长21.5%。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规模以上工业、贸易、重点服务业企业达6359家,潍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16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年品牌培育工程,7家企业入围全省百强企业。支持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全市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企业达41家。
加快建设“文化名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名市”,涵盖了潍坊文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比文化名城建设内容更多、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包含了文化馆群建设、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争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17个方面。
2017年,“九名”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初见成效,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深入开展,文化馆群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对外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强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优秀作品展示活动,累计在市直各新闻媒体、各类社会媒介播出时长约700余小时。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全市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9034个。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今年全市入选中国好人榜11人,“厚道鲁商”上榜企业192家。深入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94%,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创新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对1589个农家书屋进行了图书更新。稳步推进文化馆群建设,选址方案基本确定,规划设计和开发招商加快推进。
1—11月份全市完成文化产业投资317.8亿元。7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和园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中晨国际艺术小镇入围2017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八个重点扶持项目。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扎实开展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整理挖掘全市特有的“九名”文化资源480项,完成东夷文化广场的选址方案及初步设计方案。
加快建设“活力城市”
加速发展动力变革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活力城市建设专项委员会按照加快建设“四个城市”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突出系统谋划和责任落实,聚焦提升经济、创新、创业、金融、开放、社会六大活力,各项任务全面铺开,高质高效推进,取得良好开局。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企业负债率降为58.5%;为企业减负140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权力事项163项,向社会公布实行市级第一批54项“零跑腿”事项、275项“只跑一次”事项。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95.9万亩,占比达41.8%。加快发展“四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16%,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在全市开展“185”创业行动,全面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新增各类创新平台总量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就业创业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合一”试点,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长800亿元。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快,全年融资金额达285亿元,直接融资占比36%。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工程,打造洲际硕远、智炎众益合等特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做法成为国内职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成为全省唯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城市,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深入推进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市级示范点61个,县级示范点118个。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
不断满足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城市建设品质、生态环境品质、社会文明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推进“十大提升工程”,品质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新创“食安山东”品牌单位543家,新获“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2个,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潍柴动力、晨鸣纸业等6家企业列入山东百年品牌培育做强做大品牌计划,潍柴动力荣获中国商标金奖“商标创新奖”,是全省今年唯一获奖企业。
通过实施规划建设提升、美化亮化提升、道路畅通提升、城市管理提升工程,城市个性特色更加彰显。高铁新片区站前广场T形区工程、高铁站场工程、重点道路工程以及站南广场片区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和平南路、向阳南路和仓南街工程已开工建设。全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48个、29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4条、共10.9公里,完成投资2.4亿元。京沪高铁二通道、潍莱高铁、潍日高速、济青高速、机场迁建等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各类棚户区累计开工8.97万套,开工率达104%,列全省第二位,惠及群众30余万人。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前11个月全市PM2.5、PM10、SO2、NO2分别同比改善5%、8%、37%、2.8%。全面推行“河长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推动散煤清洁化治理,已配送型煤77.9万吨,安装炉具9.9万台。排查整改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共整改安全隐患5836处。
通过实施社会文明提升工程,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中居第7位,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有1040人入选潍坊好人榜,255人入选山东好人榜,7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市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21所,大班额学校由197所减少到57所,破解率达7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建成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室227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化率达到100%。
通讯员潘月杰别怀刚杜莲孙克义孟祥风
新闻推荐
“琴台酒肆”是一家以酒窖原浆直供为经营特色的连锁门店,主要开展个性化定制酒类业务,可从工厂直达消费者,开创了全新的F2C模式。首家“琴台酒肆”直营店2016年8月21日开业,运营一年来,旗下门店...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