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持党建与集体经济和一村一品同步发展十三村社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建设

菏泽日报 2017-09-23 21:47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宋银生韩娟霞记者臧宾)曹县砖庙镇十三村社区由李路相村、苗庄、薛楼等1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人口1200户、5000余人,党员88名,村“两委”成员15名,耕地7467亩,是该县规模最大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该社区按照“建一个支部、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群众”原则,坚持党建与集体经济和一村一品同步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三化”互动,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建设,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该社区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去潍坊、寿光等地考察和论证后,充分利用十三村新农村建设腾出的耕地,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走产业帮扶之路,率先建设拱式日光大棚,种植香甜瓜、蔬菜、西红柿、草莓等,一年两茬半,一茬至少收入2万元,此项目能够确保当年即可收回投资,贫困户当年即可脱贫致富。在产业帮扶中,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协调贷款,确保优先享受销售政策;在实施中,先期与寿光达成供幼苗协议,与广东有关市场达成初步销售协议。并聘请具有一定经验和创业热情的返乡大学生来指导。通过协调银行和扶贫部门,先后为有想法但缺资金的贫困户争取“富民农户贷”300万元,助推60户贫困家庭创业成功,带动100余人脱贫致富。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建设大棚200多个,占地500亩,累计带动贫困户165户520人脱贫致富。2017年,村党支部又在十三村再建设果蔬大棚200个、占地500亩,打造千亩林果蔬菜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和发展乡村旅游,可吸纳3000余人就业,可带动创业就业贫困户370户、1120人脱贫致富。确保全社区群众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2017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自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该社区党支部以“产业发展+农户”模式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十三村规划建设了商业服务区、加工产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三大板块,截至目前,已建成了5万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大市场和恒温仓储库、1.6万平方米的创业园、500亩蔬菜大棚,用于发展有机蔬菜现代农业,吸纳本村及周边村1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群众近300名。以“乡村旅游+农户”模式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生态风情园,25家农家乐,1000亩林果采摘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320名困难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以“能培训+农户”模式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规划建设3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培训中心和阿国网商学院,举办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群众270余人,举办农民网商培训班6期,培训群众360余人,引导了100户农户从事淘宝,增强了170名困难群众致富技能,实现就业创业。以“乡村文明+农户”模式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组建专业环卫队伍,吸纳了17名困难群众就业。

村党支部书记兰守安带领全体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工作。通过走访座谈、邻里拉呱、群众推荐和召开相关会议等多种方式,筛选出一批家境确实困难的贫困户,兰守安总会在他们中间再挑选出最困难的2户,作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重点给予帮扶,确保结对帮扶对象当年能够脱贫致富。2016年兰守安帮扶的两户是兰春德和兰怀真。兰春德全家5口人,其中3人有劳动力,因缺技术、资金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2015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兰怀真家里有2口人,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致富技术和启动资金,一直甩不掉贫困落后的帽子,人均纯收入也不足2000元。他多次与兰春德和兰怀真两户深入交流,帮他们想法子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脱贫致富难题。首先他帮助这两户协调资金各5万元,每户投资3.8万元,盖起了占地4亩的两个钢结构香瓜大棚。4亩香瓜产量亩均达5千斤,每斤香瓜市场价3元,一茬香瓜产值可达6万余元,仅种植香瓜一项就可以让他们脱了贫致了富。

目前,该社区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文明社区”、“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省休闲农业示范区”、“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昌乐和寿光参评全国文明城

本报讯近日,中央文明办开始对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区、县)进行公示,山东省共有济南等11个城市(区、县)进入公示名单。此次获得参评资格的山东城市(区、县)包括:济南市济宁市莱芜市...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