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盒算啥,手工年糕更稀罕
寿光南岔河村家家忙着做年糕,想让亲朋好友都尝尝
春节越来越近,除了准备年货,寿光市营里镇南岔河村的村民还在忙着做年糕。在村民眼中,年糕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食品,寓意“年年高”。1月28日,记者来到南岔河村,听村民杨玉芹讲解了手工制作年糕的过程和吃年糕的传统习俗,感受这里浓浓的年味。
忙做年糕,村里年味浓起来
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营里镇南岔河村,不少村民正在为过年准备年糕,浓郁的年糕香味让整个村子充满着节日的气息。在村民杨玉芹家中,杨玉芹和老伴吴洪信正在做年糕。
杨玉芹今年62岁,从小就跟随老人学习做年糕,并且每年都会做。“我已经做了两锅,今天再做一锅送给亲戚朋友。”杨玉芹告诉记者,一锅年糕能做30个左右,除了一部分自己吃,还有一部分送给亲戚朋友,蒸年糕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因此锅里一定要多加水,否则很容易烧干锅。”
上午11时许,杨玉芹做的年糕出锅了,掀开锅盖,热气腾腾,年糕香味迎面而来。记者注意到,每个年糕的直径大约在15厘米,色泽鲜亮,泛着油光,上面点缀着金丝小枣,看上去十分诱人。“手工做的年糕吃起来更有年味。”杨玉芹说。
做年糕是技术活,门道不少
说起做年糕的过程和经验,杨玉芹自信地抿着嘴笑了起来。“以前做年糕时,要先用碾子把黍子皮去掉,然后用磨把黍子粒磨成面,全部是人工操作。现在不同了,把黍子送到加工面粉的地方,很快就磨成黍面了。”杨玉芹说。
下一个步骤就是把黍面放在一个大容器里,用烧开的水和面。“放水多少一般根据平时积攒的经验,放水多了,蒸出的年糕不黏。放水少了,蒸出的年糕太硬。”杨玉芹告诉记者。
“在和面之前,还要把自家种的金丝小枣泡在热水里,等面和好后,再把泡好的枣放到黍面里。自己种的枣比较甜,多放一些,蒸好的年糕吃的时候就可以不用放糖了。”杨玉芹告诉记者,全部准备工作就绪后,把和好的面团做成馒头大小,然后放到大锅里蒸。蒸的时候要火候适中,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这时,坐在一旁的吴洪信也凑过来。“精细活都是老伴干,我主要负责烧火。别看这是个粗活,但也讲究技巧。”吴洪信告诉记者,“如果气温较低,做好的年糕可以放在储藏间里,上面扣个盖子,什么时候吃就拿到锅里蒸一下。现在天气并不是太冷,只能放在冰箱里冷藏。”
提前做好的年糕特别抢手
虽然每到过年的时候才做,但在杨玉芹眼里,年糕算不上什么稀罕物。而对于城里人和在外工作的儿女们来说,自家手工制作的年糕比商场超市里精美包装的礼盒更为珍贵。
从进入腊月到现在,杨玉芹已经做了三大锅年糕,现在剩下不到一半。“都被孩子们拿走了,说是当稀罕物送给城里的朋友、同事。”杨玉芹说,还没进腊月,在潍坊上班的女儿就早早地给她打电话“预订”年糕,同村人都是腊月二十才开始做年糕,但她提前下手,刚进腊月就忙活起来。
杨玉芹说,刚蒸好第一锅年糕,她就打电话让女儿回来全部拿到了潍坊,分给同事朋友们“尝鲜”,第二锅又让在寿光市区上班的儿子拿去送给了身边的同事朋友。
因为做年糕的黍面和红枣两大原料都是自家产的,所以杨玉芹在制作时毫不吝啬地放了很多枣,而且年糕个头也比一般人家的大。“自家的东西吃着格外放心,做得大一点切着吃方便,送人也特别有面子。”
杨玉芹说,过年啥都不缺,唯独这种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年糕最稀罕最受欢迎。
◎年俗
家家做年糕寓意年年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春节前,南岔河村5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要做年糕,其制作工艺也是一辈辈传下来的。因为年糕寓意“年年高”,而大年初一又是新年的第一天,因此村民在大年初一早上会把年糕放在锅里,希望新的一年一切顺利,生活越过越好。
南岔河村做年糕的习俗与当地的地理情况密切相关。该村党支部书记吴长发介绍,过去这里种黍子和金丝小枣,恰好是制作年糕的主要原料。“现在很多村民不种黍子了,都是从超市购买黍面做年糕,但做出来的年糕不如自家的黍面做的好吃。”杨玉芹对记者说。
“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做年糕,只有中年妇女和老人还会这个老手艺。”杨玉芹说。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陈怀禹王路欣实习生陈飞
新闻推荐
两男一女假扮医生入村免费看病送药,老年人要注意5月18日上午,寿光市营里镇南单村的单先生打来电话称,当天上午村里来了3位陌生人自称是潍医附属医院的医生,可以免费给村里的老人看病,还免费...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