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东方朔殿,观音阁东方朔殿
[摘要]湖北省鄂州市万里长江第一阁——
编者按: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在《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中说东方朔“跨世凌时,远蹈独游”;著名画家张大千曾作画并题词“向平游览穷诸齿,曼倩诙谐到十洲”。在山东省内的高唐县、寿光市、胶东一带,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福建省太姥山,湖南省岳阳市君山,辽宁省义县等地,都有东方山遗迹可寻,这些地方或建祠、庙,把东方朔作为“神”、“仙”来祭拜;或留有传说深入人心。
观音阁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区小东门外长江中。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2006年5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阁以其“万里长江第一阁”的美名岿然江心,孤悬水际,一柱砥中流。始建于宋代形成于元代的观音阁,历经沧桑,屡建屡毁。《鄂州文化志》载:“石上有龙蟠矶寺,俗名观音阁。元·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公元1488年)僧觉寿募修。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毁,知县许穑卿重修。清.邑人周庭举、郑履中、大学士官文等先后进行过维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间两次捐资进行维修”……现存的观音阁为清代建筑,公元1933年又重修,长24米,高14米,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二百余平方米,以红石青砖砌就,与龙蟠矶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若从南侧登临,沿着石级进入小蓬莱门,便到达东方朔殿堂,其为观音阁前殿,亦名祖师殿,开有二门,朝南一门为刚进入的小蓬莱门,正西为观音阁正门,门匾额为“龙蟠晓渡”。殿内供奉有东方朔像,半悬于殿上梁拄顶端,为降水势。
相传东方朔住吴地多年,在黄石市东方山采药炼丹,教书育人,修炼布施,想为武昌的民众多做一些好事,于是将王母娘娘瑶池上的蟠桃种带下凡来,种在人迹难到的地方。他将桃核种在黄州府青云塔顶和武昌龙蟠矶的观音阁上,吸尽日月精华的蟠桃树长出了红果绿花。王母娘娘得知东方朔偷种蟠桃树后,火速下凡将蟠桃树变成了楮树。听说这树在东方朔离世后迅速枯萎,不久在挡浪的石墙上的石缝中又长了出来,尽管石墙上没有任何土壤,但这楮树承受玉露之精华,依然舒展华盖,之后又几经枯萎与繁茂。就这样楮树将它曾经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点染着观音阁,给江中风景平添些许诱人的绿色。其枯枯荣荣亦如人的生生死死是自然规律与法则,可它把毕生的新绿奉献给人类,为“空阁去岸疑绝岛”的江中石矶写下一笔又一笔绿色绝唱。
穿过东方朔前殿,便到了观音殿,此为中殿。匾额上书写“普渡众生”,殿中神龛上供奉有青石阴刻观音大士站像。像边篆书“菩陀大士”刚劲有力,衣带飘逸的观音面目慈祥地凝视前方。虽然无法得知最初建立观音阁的初衷,但这石矶半隐于水面,南岸怪石嶙峋,周围水流湍急,常有舟人在此遇险,而舟人认为定是蛟龙作怪,在石矶上建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和东方朔像,一是求保平安,更重要的是阁上的灯光导引着夜行船不要偏离方向或触礁。
(东方朔文化研究会整理)
东方朔
梁继志
不知是什么石头垒高,
你智慧的身躯近看远望,
敬仰的热流涌动
你从很远的历史中走来
走到今天的广场现实,
却顺着你的一路风尘
走进历史深处的栖息
你让文化多了些深刻厚重
你让语言多了些诙谐幽默
像喷涌不竭的泉水滋润着绿叶常青的相声南来北往的朝拜者走近你,
靠近你默默对视,
抑或无言交流因为你,
已不是外在的石头
新闻推荐
我市开展劳动保障执法大检查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