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沙龙相伴二十七载

潍坊晚报 2021-10-24 09:07 大字

从1994年创作者联合会成立至今,每月20日晚上的文学座谈会,一直坚持着,这件事已经成了令人惊讶的文化奇迹。来的人有农民、工人、学生、商人和官员,还有其他县市区的。来这里的人多是谈读书。他们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或疑惑回,下次再继续谈,大家在争论不休中慢慢成长。

每月20日共聚温暖小屋从没间断

在青州,有一件令人惊讶的文化奇迹,那便是号称“20号”的文学沙龙。它被张炜称作“青州文学沙龙现象”。张炜说:“青州文学沙龙现象,表现了文学的生命力,同时表现了人们对文学文明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在物质主义的时期显得特别有意义。”

从1994年10月,创作者联合会成立至今,每月20日晚上坚持的文学座谈会,薪火相传已经过去27年!

27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有农民,有工人,有商人,有学生,还有官员。除了本市远在山区农村的作者,青州市以外潍坊城区、寿光、昌乐、临朐的文学爱好者也多有人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之言没错,难得他们乐意。

乐意是一种癖好,癖好有多种,读书是其一。

在沙龙多是谈读书。

一个有前途的民族,肯定是一个酷爱文学的民族,一个读书的民族。

一次聚会往往只交流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的阅读心得。往往是争论不休,带着疑问散去,下次再来,论个你长我短。

形成一个共识是——非好书不读,因为人生苦短。

在这里作者们懂得如何珍惜生命。

远离电视,远离网络,远离大众娱乐性消遣……只有读书——“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

读大师们的经典名著是捷径中之捷径,但是伟大作品期待的读者总是少数。

大家就讨论、交流。

在这里,作者把文学当成一种信仰,追求的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

如此,我们便是伟大作品期待的那种少数读者!

也谈写作。“读书的档次决定写作的档次”——谈起写作来内容就多了。

新写实派、新感觉派、新思潮派、自由文学派、魔幻现实主义派;现代派文学、意识流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不同文学流派,不同文学风格,都有过探讨。

题材选择、主题提炼、语言风格、思想倾向、审美趣味……是讨论的主要内容。

文学沙龙一路走来历经多次搬迁

文友经常为一篇文章或一个观点掀起轩然大波,从各自的角度各抒己见,引经据典表达论点。碰撞的火花飞溅,从沙龙打到刊物上,从刊物上又回到沙龙,一番唇枪舌剑里自身的文学见识也在成长。

有三言两语,有长篇大论。1995年1月20日,我的发言是《你看到了什么》,讨论“小说主题”,其中提到了莫言的《红高粱》,有一句“应该给莫言一个世界大奖”,经过整理后发表。后来,有人说我二十多年前就有预见,其实纯属巧合,我哪有那能耐。

20号的座谈会,经常有作者把写好的作品捎来。

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小小说,当晚就能有个论断。如果有作者捎来一个中篇,那就复印多份,作者们捎回去,下次把评论意见带来……

有的作品大家交口称赞,有的作品大家群起而攻之。

批评出于公心,赞扬来自真诚。

争论起来却像斗鸡。

往往不欢而散,想不到下次又来了。

大家议论纷纷,讨论的话题很多很杂。

文学沙龙,走过了太多的地方。纺织机宿舍,红庙小区单元楼。1994年,沙龙在青州市杏林春制药厂三楼西头的会议室,张文阁董事长次次开门迎客,次次参加。2000年,沙龙落户北关村委,每月的文学聚会都会点亮三楼会议室的灯光。此后,又陆续在青州老干局二楼的迎门厅、青州宾馆故园茶社、青州图书馆的四楼、海岱路的黑茶店……

2010年陈沛去了龙口万松浦书院,任职编辑,书院是张炜创办的。2013年2月14日,冬季苦寒的大雾天,青州的作者们组团去了龙口,拜会了张炜。张炜和这些发烧友们促膝长谈,以问答的方式,解决了大家不少写作的困惑。这一次的沙龙,就转移到了龙口。窗外寒风彻骨,窗内温暖如春。

如今,网络更是方便,文学微信群里,是24小时在线的空中沙龙。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更习惯于每月的20号,从城市的各个方向奔向一个火热的小屋,在那里,精神的篝火在青州一隅熊熊地燃烧。

新闻推荐

青州市弥河镇:“旅游 +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桐峪沟村党建文化长廊。通讯员蒋世超摄□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方文婷树木葱郁...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