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坑的故事 ◎张超凡 整理
[摘要]◎张超凡 整理
石人坑在老城南门外,大约在南门口朝南,通往阜阳的官道以东,现在的希夷大道南关桥以南路东,原市酒精厂旧址南边的那一块地方。
石人坑在老亳州闻名遐迩,有许多民谣、谚语、逸闻、故事流传。
民谣:
石人坑,石人坑
石人坑里石头兵
大个子石人有两个
小个子石人数不清
故事一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曹操响应汉家朝廷号召,起兵勤王,他几次带兵打败黄巾军,直到青州大战,杀了许多反叛朝廷的造反军伍。这些被杀的军汉阴魂不散,觉得冤屈,同样是造反,你把青州兵改编成自己的亲兵,请功受赏,提拔许多将军,自己却被一刀杀了,太不公平了!冤魂不散,抱团结伙,来找曹操评理。这天夜里,天还没亮,一大群黄巾兵阴魂,结伙来到谯县南门外(今谯城),找不到曹家,就四处找人问路。正巧,碰到一个起早犁地的老汉,两个大个子兵士拦住老汉打探,二人多个心眼,想曹操有官位,在家乡都是称他表字曹孟德的,如果直呼其名,肯定问不到真话,就问:“老大爷,请问曹孟德家住哪儿呀?”
犁地老汉耳背,见那个当兵的拦路,心里吃惊,根本没听清说啥。侧过耳朵,反问一句:
“我听不清,你找谁?”
“曹孟德!”大个子士兵大声说。
“噢!问这个呀?”老汉以为他们问方向,朝北一指,“朝正北,照直走!”那些黄巾军阴魂一听,要找曹孟德,只要朝正北,一大窝马蜂炸营一般,朝正北奔了过去。
老汉指的方向,原先是城河外边的一块湿地,稀泥巴叉,大水坑里都是烂泥,那些阴魂你拥我挤,都挤到了水坑里,坑里烂泥齐腰深,挤进去哪里还能挪动窝?坑里人挤得越来越多,你吵我嚷,乱成一团。老汉犁地到了北头,影影绰绰听得人声沸腾,两头老牛早已惊得哞哞乱叫,引得附近村庄鸡叫狗咬,天色透明了。老汉“吁”住牲口,朝坑里一看,只见坑中密密麻麻都是人,一个个沉在烂泥里,扬着脖子往外挣,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一个个动也不动——原来都成了石头人儿!
从此以后,这个原来没有名字的大坑,因为多了许多石头人儿,这就叫“石人坑”了。
故事二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曹操行刺董卓未能得手,借着“进献宝刀”的幌子逃出了京城,董卓画影图形,遍发海捕文书,没有捉住曹操,心中不解恨,便派了两个刺客,到谯县曹操家乡行刺曹操。
两个刺客一个红脸,一个黑脸,他俩骑着快马从洛阳赶到谯县,日夜兼程,怕误了期限。这天夜里,他们从西门赶到了谯县,只见城门紧闭,就顺着护城外河转到了城南门,天蒙蒙亮,城门还没开,遇到一个城外村里拾粪的老头,俩人把马拴到树上,操着外地口音,打听城门啥时候开,曹操家住城里哪条街上,门口街上人可多,手下有多少兵马。老头越听越可疑,见俩人神色闪烁,杀气腾腾,断定俩人是来找曹操麻烦的,就和颜悦色地告诉二人:“曹操家住城里大街,眼下在招兵买马,各地来投奔他的义士每天都有许多,像二位这样的壮汉,一看就是有武艺的,曹孟德最喜欢你们这样的,他这人爱才呀!为了汉家江山社稷,他不惜以身犯险,刺杀董卓,那是天下的义士呀!”
老汉见二人将信将疑,最后说:“曹孟德是天下忠义之士,最喜欢接纳文武人才,你们要想投奔他,在这里候我一会儿,我把粪筐送回家,回来给你们带路。”说罢转身走了。
俩刺客见老汉走远了,红脸的说:“你听见了,他家乡的人都说他刺杀董卓是为天下除害,我们如果暗害了他,岂不落下天下骂名?”
黑脸的叹口气:“不杀他咋办呢?回去交不了差,咱一家数口都有性命之忧呢!”
红脸汉说:“我们学了一身本事,若是不辨是非黑白,岂不是和没有心肝的石头人一样?”
黑脸汉说:“木头人,石头人,总强过被人砍掉头的人!走吧,杀了曹操,拿了赏银,咱隐姓埋名种田去。”
俩人边说边向老汉指的方向牵着马走,越走越沉重,地上都是烂泥糊子,越陷越深,连人带马都陷进去了,动不了了。
拾粪老汉回村叫了十几个青壮年,手执棍棒来捉这两个刺客时,却见泥坑里有两个石头人,两匹马只露个脑袋了。
两个石人,一个满脸怨气,那是黑脸变的;一个面带愁容,那是红脸变的。大概不甘心就此埋没,所以,不管下多大的雨,坑里有多少水,俩石人从来没被淹在水底下过,始终在水面露着半截身子。
逸闻一
石人坑里石人数不清,老辈人都见过,真有许许多多。这些石人,多数在五八年大跃进时,被烧了石灰,也有一小部分被砸成了石子,铺了路面。
石人坑为何有那么多石人?这里的石人从哪里来的?史料没有记载,也没有样本存留下来。但从北魏郦道元的名著《水经注》记载,和当代发掘出土的曹氏汉墓群等规模来看,石人坑向东、向南十几里方圆,均为曹家墓地,有曹炽、曹胤、曹君、曹嵩、曹腾、曹宪……许多知名的墓葬。几百年间,显赫的贵族,曹家出了显赫的皇后、贵妃,将军、司空、亭侯、县侯、乡侯、太尉、知府等数不清的官宦,仅《水经注》记载的碑亭、罘罳、大翁仲(神道上石人)就有许多,再印证董园二号汉墓出土的刻字墓砖规模,可以想见当时墓园的规模,宏大是无疑的。如果每座贵族墓都在神道上陪葬石人翁仲若干、石马石牛石羊若干,那么,那些陪葬的石人,数量无疑是惊人的,这也为后来的故事演义,提供了真实可考的背景。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虽穿越历史而来,却毁于那个茫然的时代。
逸闻二
从前,每年九月十九,薛阁观音山逢古庙会,赶会的人是人山人海,许多人到石人坑里数石人,你数过来,我数过去,不是你多数一个,就是我少数一个,总是查不准、数不清,一年四季人不断,坑里石人查不完,这话越传越神。
有一年六月十七,逢城隍庙会,有个卖草帽的老头,推满满一车子草帽赶会,路过石人坑,听人说稀奇,对着众人一拍车把说:“这个好办,我这一车子草帽子串成串的,查过,有数,一个石人戴一个草帽,啥时候石人都戴上了草帽,再查剩多少草帽,不就查清石人了吗?”
众人都说有理,一人拿了一摞草帽,下到坑里给石人戴草帽,刚戴了一半,忽然生起了一阵大风,把石人头上的草帽卷得漫天乱飞,眨眼工夫,一个也不见了。
老头儿白白折了半车草帽,还是没查清楚石人。
有人说,那些阴魂层层叠叠,泥上泥下都是挤成一团,露脸的就那几个,要查起数来,都想充个数,你怎么能查得清呢?
逸闻三
大约清光绪十几年(1890年)前后,毅军重要将领姜桂题(姜老锅)的儿子,赴颍州府考秀才,当时正发水,他坐着马轿车子出南门去颍州府(今阜阳)应试,在石人坑边上,马轿车子翻了,姜桂题十几岁的大儿子淹死在石人坑里。报丧的传回消息,都以为姜老锅失去爱子,非得痛哭不可,没想到姜老锅沉思片晌说:“该着!两清了。往年,我在石人坑边处死过十几个捻子,他们报仇来了。把我儿好好葬了吧。”
都说大帅有肚量,痛失爱子也不失气度。
讲述:叶秀岭(已故)郭玉琦等
新闻推荐
《蹇偿债》(卷九)益都李公著明为人慷慨,乐善好施。有个乡下人叫王卓的,住在他家当佣人。此人从小游手好闲,做农活不...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