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严董府出怪事 关公显灵除小人
《董公子》
(卷十二)
《董公子》说的是青州董可畏尚书家关公显灵的故事。
董尚书很威严,家庭秩序也很森肃,内宅的人都不敢跟外面人通话。有一天,一个婢女与男仆在中门外调笑,被公子看见,一顿怒斥,他们各自抱头逃窜。到了夜间,公子与书童在书房睡下,时值盛暑,房门大开。
更深时分,书童被床上一阵剧烈的响动惊醒,借着月光,看见白天跟丫鬟调笑的仆人,提着一件东西出门去了。书童觉着他是家里的人,没怎么疑忌,又躺下继续睡觉。却忽然听得靴声訇訇,只见一个壮伟大汉,赤面长髯,酷似汉寿亭侯关公,提着一个人头进来了。童子骇惧,蛇样地钻进床底。只听得床上吱吱咯咯,响了好大一会儿。然后靴声又响,那人走了。书童怯怯地伸出头来,看到窗棂上已露曙光。他用手摸床,感到手上粘湿,嗅一嗅,有血腥味儿。于是大声咤呼,把公子惊醒了。随即点灯查看,见床席上流满了鲜血,却不知是何原因。
此时看门人来报,“有官府衙役敲门。”公子赶紧出见。不想那衙役见了公子,竟面现惊愕,连喊“怪事”!问其何以如此。衙役说:“刚才县衙闯进一人,神色迷惘,大声自言自语‘我杀主人了’,我等见他衣有血污,就把他拿住,并禀报县官。稍经审讯,知道了他是贵府的家人。他说,他已将公子头颅埋在关帝庙侧。我等前往勘验,见穴土犹新,却并不见首级……”
公子愈加骇异,急忙趋赴县衙,见那人的确是日前狎亵丫鬟的仆人。事情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县官也颇感惶惑,只能将那人“重责”一顿,然后释放。
事后公子不想与小人结怨,遂将那丫鬟配其为妻,让他们回家。
过了几天,这仆人的邻居夜间听到他房子里一声震响,像什么东西崩裂了,急忙起来喊他,然而没人应声。撞开门进去一看,只见那仆人夫妇,连同床板,都齐崭崭地截为两半。木板和肉体上都有刀削痕迹,显然是一刀而断的。
世上关公的灵迹最多,然而没有比这更奇异的。
赏读笔记
《董公子》中的董尚书,即董可威(非文中之“畏”),字严甫,号葆元,益都县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祖父汝瀚、父素都做过官,死后并赠工部尚书。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董可威在皇极三大殿修成之后,“力辞恩荫,旋告归”,看来是正常退休的,但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天启丙寅五月初六那次王恭厂火药库的大爆炸。爆炸使东自顺成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四里范围内,数万房屋、数万人刹时化为齑粉。正在用膳的天启皇帝,吓得钻入龙案之下;而陪侍的太监,则被瓦片砸得脑浆迸流。据有关史料,在灾后第三天,熹宗即发旨,将主管王恭厂火药库的工部尚书、在爆炸中失去双臂的董可威撤职,但承认此乃“天灾”,遂下“罪己诏”,皇帝亲往太庙恭行慰礼……
不过天启对董可威还是有些宠爱的,他“乞休”后,得“加太子太保”,“驰驿去”(乘坐公家驿站的车马回家休养)。但好景不长。崇祯二年(1629)三月,新朝廷严惩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董可威被列入“结交近侍二次等”的“从逆”分子,受到了相应惩处。
《董公子》的意旨比较朦胧,仆人似乎想杀害公子,但从其后面的表现来看,却又像是精神病人的荒诞行为。而所谓“关公”闯进公子书房,仅仅是书童所见,床上的公子哪里去了?再说后来仆人夫妇被杀,其邻人也只是听见声响而未见杀人者踪影,所谓的“关公显灵”也仅仅是人们猜想罢了。
蒲松龄表面上是要表达“坏人(或者说小人)不得善终”这主题,但深层里却包含着对董尚书的暗讽。他将“可威”改成“可畏”,应该不是笔误,当有深意存焉。另外,作者特别强调董府“家庭森肃”,可偏偏这样的高官家庭,却发生了轰动社会的丑事怪事。故事末尾那句“关公之灵迹最多,盖未有奇于此者”,似乎显示了蒲公对此事的将信将疑。会不会是道貌岸然的董公子做了坏事,然后设下圈套,以“关公的名义”杀人灭口呢?这很难说,姑妄言之吧。
新闻推荐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开始自制脆皮肠、雪花酥、风干鸡等食物在微信、快手等平台上销售。2月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有市民...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