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聊城故事 硬核聊城,公益救援“燃”中华

聊城日报 2020-11-27 14:45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薛蓓蓓

2月14日,聊城特战救援队9名队员驰援武汉。 (资料图)

在一些人眼中,他们是“傻子”;在更多人心中,他们是英雄。

多年来,有一种热血和担当在聊城大地薪火相传,有一种大爱和责任无声地展现着聊城人的赤诚与奉献。他们就是聊城市如东昌湖水般涌动不息的公益救援力量。

“有危险,我们上!”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利奇马台风、武汉疫情、青州塌方、广东等多省水灾……主要由退役军人组成的聊城市社会救援力量,秉持“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随时奔赴前线”的宗旨信念,每次重大灾难发生,不管多远都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以专业的救援设备和技术,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救援。

11月20日,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特战救援队队长——原海军特种兵、蛟龙突击队班长秦一杰告诉记者:“现在,特战救援队在全国已有92支队伍,队员加志愿者达18700多人,覆盖全国70%以上的省份。”

同时,聊城市另一张响当当的金牌公益救援名片——聊城蓝天救援队,2016年发起成立了9958全国应急救援协作平台,平台现有全国20多个省的176支队伍加入。“时间就是生命。哪里发生灾难和危险,拨打救援求助电话4006269958,平台可以协调距事发地点最近的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去救援。现在平台活跃的队员有10万人左右。”聊城蓝天救援队队长——9958全国应急救援协作平台指挥长许雷说。

十余年来,由聊城而起的公益救援硬核能量一次次感动全国。带着聊城的赤诚大爱,聊城市社会救援力量在各地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也将“聊城好汉”“山东好汉”的英雄形象根植到人们心中。

与危险为伴,对曾经与索马里海盗激战的秦一杰来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瘦削有力的身材、精干利落的发型,今年31岁的秦一杰从事公益救援已有7年时间。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我在电视上看到军人跳入洪水筑起人堤,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就种下了做公益和救援的种子。”秦一杰说。2011年他从部队退役,但蛟龙突击队特种兵的经历,将守护国家和人民平安的使命深深镌刻到秦一杰的心中。“看到哪里发生灾难,我坐不住,一定要去。”

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当时身在北京的秦一杰,立即决定放下工作,联络战友一起前往救援。“当时我们仅凭一腔热血,没有车辆、没有设备,工具只有铁镐,13天的时间里,每天步行四五十公里参与救援。”秦一杰说,队员们连头盔都没有,在山区过“一线天”的时候,不断有碎石滚落下来,“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太危险了。”

从雅安地震开始,聊城市组建的这两支社会救援队伍不断在全国各种灾难现场相遇,共同协助当地政府及时救人抢险。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受灾区域点多面广、余震不断,又正值雨季,滑坡隐患严重。“我们在下大坡村救援的时候,村民们苦苦哀求我们把压在倒塌房屋中的三四个孩子挖出来。”蓝天救援队队长许雷说。公益救援要先自保再救人,但村民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哀求让他们无法拒绝。坍塌的位置在一片要爆破的堰塞湖上,山顶上是灾区最大的一个滑坡,上面有一个两间房屋那么大的石头,当时余震不断,巨石滚落的话,他们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许雷和队员们徒步4个小时到达“工作面”,经过3个多小时的挖掘才把孩子挖了出来。“当时孩子们都没有了生命体征,我们心里也非常难过。”许雷说。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18名队员中有12人中暑。在回去的路上,许雷突然大腿痉挛,疼痛难忍。“当时我们在爬一个坡顶,我一下仰倒过去摔下了山坡。我以为是一个悬崖,想着自己完了,幸好没那么高,被树拦住了。”

队员们赶快把许雷救了上来。“我不能走路了,他们就抬着我。当时到山顶也就100米的海拔高度,他们抬着我走了两个半小时。”

“你打开电视看看,你儿子又去救灾了,多危险。”“不好好挣钱养家,你儿子做这个干什么?”……几年前,秦一杰的母亲常芳经常被身边一些人“提醒”。

做公益救援,不仅要消耗业余时间,还要投入精力、体力和金钱,做的事情还很危险,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付出生命。

“我们也经常调侃自己是一群傻子。”蓝天救援队队员乔丙克笑着说。但调侃归调侃,他们十分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充满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的不平凡的勇者之路。

今年夏季,安徽省16市95个县市区遭遇洪水,受灾人口800多万人。蓝天救援队得知消息后,立刻在9958平台协调了16支救援队伍,约150人从聊城、江苏、江西等地同时驰援灾区。到达后,灾区交通管制,队员们便下车徒步进入。“很巧,我们走了约两公里,遇到了当地防汛指挥部的一位领导,他了解到我们是救援队伍后非常感动,立刻安排他们的车辆人员协助,让我们的设备、车辆和人员全部进入现场。”

灾区的温暖回应也感动着救援队队员。当地政府给救援队伍分派了一个救援方向,他们进入救援现场的时候,每辆车上都挂着各自队伍的条幅。当地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这浩荡的救援车队,就站在路边,每过一辆车都会用喇叭高喊“感谢某某救援队不远千里驰援安徽”。

“这让我们很感动,更加感觉到救援的意义和价值。”乔丙克说,“我们救援结束回来的时候,又有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站在路边用喇叭高喊:‘感谢聊城好汉’‘感谢山东好汉’……”

今年2月份,武汉疫情正是水深火热之时,包括秦一杰在内的特战救援队18名队员,排除家庭重重阻力,分两批代表聊城开赴武汉驰援。“当时确实是报了必死的决心。不成功便成仁。”秦一杰说。也正因为这样,他没有像原来参加救援一样对父母“先斩后奏”,而是出发前一天特意回到老家临清,对父母一反常态地“提前报备”。

“不成功便成仁”是秦一杰的口头禅。方舱医院、确诊病人家中、居民小区……在武汉31天,哪里需要、哪里紧急,他们就到哪里消杀。60多斤重的弥雾器一背就是一天,防护服里面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湿透。(下转A2版)(上接A1版)2月22日6点,一位队员发现,同房间的队员于继斌坐在床上面对墙壁痛哭不止。原来,于继斌通过手机刚刚收到消息:母亲突发疾病不幸去世。作为儿子,于继斌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于继斌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第一个向特战救援队请战到湖北做消杀工作,是特战救援队首批支援湖北的队员。考虑到现实情况及疫情的严峻,于继斌选择留守湖北,继续战斗。当日12点多,接到任务的于继斌怀着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又奔赴到消杀一线战场。

许雷曾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2008年参与泰山游客搜救后,于第二年便成立了聊城蓝天救援队。缺资金、缺设备……在公益救援的艰难道路上一路走来,许雷从未放弃。

“一条冲锋舟加马达需要数万元,一套地震破拆救援装备要几十万元。没有设备,没法救援,最难的时候,我卖了两套房子。”许雷说。

11月1日,秦一杰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招募文化传媒公司CEO的消息。“救援事业再加上公司管理,确实忙不过来了。我准备把文化传媒公司、门窗厂、酒吧等我作为法人的企业,都交给专业的人打理,而我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公益救援。”秦一杰说,特战救援队创立以来,他将家庭支持的资金及自身大部分收入投入救援,迄今已投入600余万元。

如今,蓝天救援队和特战救援队都发展成为国内少见的设备、资质齐全的专业救援团队。在蓝天救援队的装备库中,记者看到这里有马达、绳索、拖船器、冲锋舟、潜水服、氧气瓶、弥雾器、地震破拆装备等各种装备。“我们队员都考取了国家紧急救援员证、潜水员证、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等专业证书,救援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一位队员介绍。

“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溺水,我们成立了聊城蓝天救援队少年团,每年到城区和乡镇学校开展防溺水、自救等安全培训500多场次。”乔丙克说。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公益救援越来越重视,救援队得到了企业的资助。“疫情期间,亿沣超市向我们提供了100万元的防疫资金。有了资助,我们暂停了每人每月50元运转费用的缴纳。”

“选择公益救援,就是选择了无私奉献。”乔丙克说,“由于怕家人担心和反对,现在,有的救援队员一直没有告诉家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年底得了“优秀队员”证书也不敢拿回家。”

心中有大爱,方能把公益救援长期做下去。现在,许雷和秦一杰都在谋求救援队的长远发展之道。许雷经常到北京进行项目对接,为9958应急救援协作平台协调筹建北京训练基地。秦一杰正在筹划建设应急救援产业园和流浪动物搜救基地,并计划以聊城为试点,将特战救援队发展到每个县市区的每个乡镇街道乃至乡村,为群众提供一道及时的紧急救援安全保障。

秦一杰表示:“我们和蓝天救援队,以及在灾区见到的其他公益救援组织一样,大家志同道合,为了同一个信念,为同一件事情而奋斗,很有价值,也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一直把公益救援事业做下去。”

新闻推荐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解读

两类残疾人相关补贴一、补贴对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为具有本市户籍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持有《中华...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