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缥缈知何处 寻访赣榆方志上的栏头山、阿夜山和丫髻山(下)

黄海晨报 2020-05-21 09:09 大字

张所昆 陈占忠

始有所悟:此三山非彼三山

(接上期)由此看来,《岚山区志》注解栏头山为“今岚山一带诸峰”,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少不了有读者会提出质问:为何海中有栏头山,陆上也有栏头山?为何阿夜山也一会儿在海上,一会儿在陆地?不错,这两座山的名字在使用上确实有些混乱,请您先别予理会,后文自有解答。

既然三山在明嘉靖年间就归属青州府安东卫,那么,明朝时候怎么还会被纳入“赣榆八景”呢?这显然有悖常理啊,也无法解释得通。另外,康熙《赣榆县志》上载有俞廷瑞(康熙赣榆知县)、倪长犀(康熙《赣榆县志》总纂者)等人多首咏赞三山的诗篇,这又是为啥呢?要知道,旧时修志有“越境不书”的定则,俞廷瑞、倪长犀当然深谙这个规矩,他们断然不会对境外山川抒发情怀。

你说三山在海中,我说三山在陆地,难道江苏志书与山东志书说两岔道去了?莫非赣榆方志中的此三山并非我们视野里的彼三山?其实,笔者早就萌生了这样的猜测。

综合近年来调研所得到的各方面情况,笔者反复分析与考量,进而果断判定:上述猜测应该是对的!确切地说,江苏志书相关记载没有问题,《方舆纪要》相关文字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日照方面:先是光绪《日照县志》编纂者由于疏忽不察,误会了《方舆纪要》上的相关文字,错将赣榆的阿夜山当成了自家的阿掖山,并以讹传讹,贻误至今。受此影响,一百多年后,《岚山区志》又误解了另外二山。

不难看出,本文反复提到的栏头山,其内涵较之阿夜山和丫髻山更为丰富,并与现实存在某些联系,因而也最值得去研究。何谓“栏头”,前文已述。当地老年人大概都还记得,昔日岚山沿海一带存在较多的栏头,这些栏头(包括栏头山、阿夜山以及丫髻山等)散布在近海上,就像是一道栅栏,拒波挡浪,常年护卫着海岸。又据本文里的众多古地图反映,岚山地方大海中存在名曰“栏头山”的岛礁,海岸上存在“栏头山烽堠”,陆地上则还存在名曰“兰头山”或“澜头山”之山……笔者隐隐约约感觉,近海里的这些拒波挡浪的栏头,作为一道自然景观在当地久负盛名,海岸上的“岚山头”村名以及“栏头山”山名,应该皆因靠近栏头景观而得名!也可以这么说,“栏头”二字蕴藏着岚山头人文地理与历史的脉络!

省外得来的五幅古地图上为何只有栏头山,却不见阿夜山与丫髻山?一直以来笔者对此纳闷不已,最后恍然得悟:因为阿夜山与丫髻山本身就是栏头呀,提到“栏头”甚或“栏头山”,从广义上讲,是已将阿夜山、丫髻山包含在内了!《明朝日照海防图》上“栏头”图形为啥画得那么大?就是因为它表示的是栏头群。再请回看《嘉庆<赣榆县志>“县境图”》,“栏头等山”中为何加个“等”字?就是在说除了栏头山还有其他山,当然包括阿夜山与丫髻山。赣榆方志记述这三座山,都出现一句“县东北七十里”,即表明三山同处一地。清代赣榆方志上又记述“荻水镇,县东北七十里”“今县所治仍金元明之旧……东北至山东安东卫界七十里”“荻水东三里,曰斜石,为赣榆、安东卫界”“(赣榆)海自安东卫斜石界入境”等等。综合以上信息还可判断,三山大致位于荻水海隅以东,即今岚山头近海中。需要特别提醒一下,居此北方远处的笔架山和阿掖山,肯定不止“县东北七十里”。

概括说来,岚山头近海里有栏头山、阿夜山和丫髻山,陆地上则有岚山(史称栏头山)、阿掖山(明代又称阿夜山)和丫口山(山形像“丫髻”)。此三山与彼三山相距不过数千米,但它们的名字却近乎相同,这太不可思议了!也难怪上百年来世人都迷惑不解并混为一谈了。经过不懈探索和思考,终于弄明白了其中隐藏的秘密。

新闻推荐

实施“3230智慧花海工程”,3年提供30亿元信贷资金 金融活水让青州花卉花开更艳

农村大众报青州讯(通讯员张海霞)王聪是青州市泰北绿化苗木有限公司负责人,连续两年的水灾,加上今年又遭遇疫情,让这位...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