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千里大搬迁

潍坊晚报 2020-05-17 09:06 大字

华东局机关搬迁南下后,保育院于1949年3月搬到青州城里的天主教堂内,在此待命。上海解放后,6月,保育院收到了华东局令其南迁上海的通知。100多人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踏上了千里征途。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安全到达上海。

搬到青州城里借住天主教堂

1949年初,随着战争的进展,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解放,华东局机关搬迁南下,保育院附近的驻军少了,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南下时坐火车方便,保育院于3月搬到青州城里的天主教堂内。

当时桌、椅、行李等一大堆东西,挪动一次非常麻烦,幸亏华东局机关留守处派了卡车和马拉大车。所有物品用卡车拉走,工作人员步行,孩子坐马拉大车。为了防止孩子从大车上掉下来,随行的保育员坐在大车四周边上,把孩子们围在中间。

在天主教堂,师生们吃饭、睡觉、上课、活动用的地方是教堂的大礼拜堂和修女住的房子。孩子和工作人员都习惯了战时的动荡生活,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马上适应。在这里虽然是临时的,但保育院的工作仍然按惯常的做法,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孩子们得到了教堂里修女们的悉心照料,这里有吃有住,并且学得有趣,玩得开心,孩子们十分高兴。在这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待命,等待上级安排去上海的行程。

喜迎上海解放接到南迁通知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6月,华东局通知保育院南迁上海。消息传开,保育院里一片欢腾,但家在山东的一些工作人员顾虑重重。

保育院领导从党内到党外,进行思想动员:保育院南下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家应该高兴;革命者四海为家,要打消一切顾虑愉快地到上海去。院领导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在这次往上海的大搬迁中立功。与此同时,对夫妇双方有一方留在山东工作的、父母年老多病需要照顾的、本人有病行动不便等有实际困难的人员,经院部批准可以留下。家长留在山东的,孩子可以不走。院长李静一、总务万康发先到上海安排住房,院内的搬迁工作由邓六金指挥。经过研究核对,最后确定迁往上海的孩子85人、工作人员37人。另有三头奶牛,全院人员的被褥、衣服、生活用品等行李包裹300多件,随人带到上海,其余马匹、奶羊、小床、桌椅等物移交给山东省托儿所。

从青州到上海有1000多公里,虽然坐火车,但开停没准点。为此,保育院做了充分准备。除每人自带干粮和水外,炊事班为孩子们做了很多饼干和蛋糕,又杀了一头菜牛,做了很多牛肉干,还请老乡们烙了4箩筐煎饼,以防带的干粮不足。

百余人员出发登上南下火车

6月的一天,孩子、老师和工作人员共100多人,开始了大转移。老师们把准备的几筐甘薯粉、煎饼背上,牵上奶牛,和孩子们坐上卡车来到青州火车站。

在青州火车站,这一群穿着灰色列宁装的孩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被大人们从车上一个一个抱下来,下车后不哭不闹,自觉地排好队,好奇地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接着,这些孩子有的被大人抱着,有的被拉着,有的互相手拉手,在邓六金的指挥下,随着拥挤的人流,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孩子们第一次这么多人一块儿坐火车,看着一节节长长的车厢,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坐的是什么呀”“我们要到哪里去呀”“火车跑得快吗”“我们还回来吗”……孩子们手里拿着山东煎饼,看着远去的青州,好奇地问这问那。这一切对于坐惯了箩筐、久处乡下的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

一路上,工作人员除了精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和安全外,为了解除旅途的疲劳,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笑话、讲沿途风光,大家一起唱歌、说笑,十分开心。途中火车停站时,带孩子下车活动一下;休息时,孩子们睡在车厢的椅子上、铺开的毯子上,工作人员日夜轮流值班看护。经过济南的时候,留守处霍斯年等同志到车站看望孩子和工作人员,并送来水、压缩饼干等食物。

历时半个月完成大搬迁

这次大搬迁令陈淮淮印象最深的是吃糖。陈淮淮和小朋友们在火车上,看到什么都很新鲜,到处爬,到处钻。到了晚上,大部分人都睡了,车厢里安静下来。一个淘气的男孩看到她和另外两个小朋友还没有睡,就轻轻地爬过去告诉他们说:“到那边去,有好东西。”他们悄悄地爬过车厢,看见车厢一端的小储藏室里放着两袋白糖和一些装着食品的袋子。白糖袋子破了,糖撒落在地上。他们用手指蘸着糖往嘴里送,真甜啊!这是陈淮淮记忆中第一次吃糖。陈淮淮后来回忆说,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无论生活多优越,她都不能忘记在火车上吃的那么甜的糖。

火车走了三天三夜才到浦口。本来南京站已经给保育院安排好了两个到上海的车厢,因济南来的车未能按时到达浦口,只能在浦口过夜等下一趟车。到浦口车站时,孩子和工作人员都已精疲力尽、疲惫不堪,孩子们呼呼睡去,工作人员则轮流休息。

第二天凌晨,在朦胧的晨光下,老师抱着小的,拉着大的,每人负责五六个人,上了轮船,过了长江又坐火车去上海,6月20日傍晚到达上海站。先期到达上海的院长、总务和一些孩子的家长都来迎接,孩子们高兴得又叫又跳,有的家长和工作人员为孩子们的平安到达高兴得热泪盈眶。总务科会计徐秀文等同志,在南京站看护奶牛和一部分行李,6月25日才到达上海。

保育院这次历时半个月的大搬迁,虽然时间长、难度大,但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强,照顾周到,孩子们纪律性好,终于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华东局办公厅专门为保育院的成功搬迁召开了庆功大会,并对表现比较突出、平时工作一贯积极负责的戴祥乐、毛巧、李静一、邓六金、阮力等22位同志,颁发了“功”字奖章和奖品。

到达上海后,保育院改名为华东局机关保育院,在建国西路629号、570号驻扎,那是两个有别墅小楼的小院子。编了小学班、幼稚班、幼儿班几个班。

据史料统计,从1948年6月开办到1949年6月,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岁至10岁的小孩137人。在保育院,这些孩子沐春晖,润雨露,获新知,强体魄,在烽火的摇篮里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潍坊银行金融辅导队帮企业融资6.92亿元

近日,潍坊银行收到一封来自潍坊玖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我公司新中标多处工程,导致流动资金紧张,由于缺少可抵...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