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20-05-14 08:15 大字

上期提要:明宣宗朱瞻基有个强悍的叔叔叫朱高煦,这家伙是明成祖的次子,与朱棣一样,也是能征善战,曾为父亲的篡位立下过赫赫战功,论能力,远比太子强,也就是说,比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厉害得多。

成祖封次子为汉王,藩国云南,高煦不肯前往藩国,说“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死活非要赖在京城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他这人天生就是没规矩,私下常以唐太宗自比,后又改封到青州,仍然不愿前往。朱棣开始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高煦就藩,他不肯动身,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朱棣为此大怒,剥夺其冠服,囚禁在南京的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

还是太子高炽念及兄弟之情,为高煦说了不少好话,保住了他的王位。成祖在北征的归途中驾崩,太子继位,成为仁宗。很快仁宗也死了,仁宗的太子朱瞻基与父亲一样,当时也在南京留守,立刻赶往北京继承皇位。高煦便想在半道上劫杀侄子,没想到朱瞻基行动太快,未能成功。紧接着,高煦又继续作乱,俨然与朱棣当年南下靖难时一样,想北上取代刚继承皇位的侄儿,然而他毕竟没有燕王的能耐,口气虽然很大,气焰十分嚣张,还没有来得及出兵,朱瞻基已派大军兵临城下。

朱高煦被带回京城,关押在北京西安门内,跟当年囚禁在南京的西华门一样,不过他再也没有翻身机会,高煦父子这次真的被废为庶人,手下亲信全部被杀。朱瞻基曾去看过被关在西安门的叔叔,这家伙当了阶下囚,仍然还不老实,还要耍王爷脾气,《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说: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这里“上”是宣宗朱瞻基,“庶人”是朱高煦,也是非常戏剧性的一幕,高煦当时已四十六岁,居然还会伸出脚去,绊了皇上一个跟头。是可忍,孰不可忍,史书上记载,汉王高煦有十一个儿子,中间那字都是“瞻”字辈,瞻后面一个字都与“土”有关,譬如壑圻坦垐,都封了王,封为济阳王临淄王昌乐王淄川王海丰王。高煦一怒,失去理智,自己死了不算,可怜自小娇生惯养的儿子们,也跟着一起遭殃。

自从明成祖迁都去了北京,南京一直弥漫着一种失落情绪。没迁都前,南京可是正经八百的首都,北京也叫京,必须挂着“行在”两个字。五府六部大理寺锦衣卫,在北京虽然都有分支,有了行在二字,多少还是有点临时的意思。正式迁都后,南京的人口结构,政治环境,商业发展,文化氛围,立刻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人口减少了,人口锐减,因为迁都,“取民匠户二万七千以行,减户口过半”,当官的当大官的都走了,驻守京师的军队人数,也急剧下降。南京人口结构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分大打折扣,城市的商业与文化功能却不断加强。换句话说,随着国家政治中心北移,南京作为留都,还保留了府部院寺等国家机构,都是中看不中用。

成祖驾崩,仁宗朱高炽继位。朱高炽的行事风格与朱棣不一样,朱棣喜欢北京,仁宗喜欢南京,他一上任,就开始改革,纠正了父亲的一些做法,对于南京人来说,最振奋人心的是一条还都消息:

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

是月,南京地屡震。

《明史·本纪·仁宗》上确有准备还都南京的记录,然而为什么就在这个月,会“南京地屡震”,很微妙,很不可思议。历史上的南京很少地震,偏偏是在准备还都的这个月发生了。更糟糕的是,仁宗竟然在完全没有预兆的前提下,突然死了,他一死,还不还都,就得由新皇帝朱瞻基说了算。

朱棣刚从北京来南京时,曾很愤怒地对方孝孺说,我们老朱家的私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于老朱家来说,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对于南京人来说,则是这个老朱家,究竟谁说了算。朱棣的儿子刚说要还都南京,要让北京再次成为“行在”,诏书都已经下了,朱棣的孙子又决定不这么做了。天下现在到了朱瞻基手里,他跟他爷爷一样,更愿意待在北京,南京人民因此又白白地空欢

喜了一场。

南京人很无奈,南京人很无辜,老朱家的私事,别人确实还真管不了。大家能做的,也就是私下里聊聊,偷偷地传播一些跟老朱家有关的八卦。既然无缘生活在天子脚下,那就充分享受天高皇帝远的平静生活。京城有京城的好,不是京城,也有不是京城的妙处。平心而论,失落归失落,迁都以后的南京,日子并不比以往更糟糕。明朝中后期,南都人民安居乐业,很闲适,活得很有文化。

想当官的,能当官的,都跟着去了北京。南京的生活变得很安逸,因为财产雄厚,土豪气渐渐开始暴露出来。过去是怕露富,老百姓畏祸,办什么事都尽可能低调,不穿过于华丽的衣服,房屋也只是将就着住,红白喜事都不敢张扬。现在已经没什么忌惮了,民间炫富变得很日常,想怎么摆阔,就怎么摆阔,想怎么铺张浪费,就怎么铺张浪费。著有《金陵古今图考说略》和《客座赘语》的顾起元,曾在文章中写到了当时社会风气:

役累重时,人家畏祸,衣饰、房屋、婚嫁、宴会务从俭约,恐一或暴露,必招扳累。今则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白屋之家,侈僭无忌,是以用度日益华靡,物力日益耗蠹。

南京仍然还是留都,京城习气还在,繁华依旧。如果说永乐年间的中国,相当于历史上的盛唐,迁都北京后,就属于中唐,基本特点就是安逸,太平无事,然后慢慢地接近晚唐。

宣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433年,四十岁的宝庆公主在南京去世。葬礼很隆重,南京人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宝庆公主是朱棣的妹妹,明太祖最小的一个女儿,她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快七十岁。多少年来,宝庆公主一直被南京人津津乐道。传说太祖临终遗诏,嫔妃一律赐死殉葬,因为怜惜这个年幼的女儿,特留其母张氏不死,于是民间便有了公主救母的故事。

这故事可以成立,却不真实。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殉葬规定很细,凡被册封为贵妃,生过儿子,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恩免”。给朱元璋殉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正史上并无确切记录,明末毛奇龄《彤史拾遗记》有个数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明史·后妃传》也有记载: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

朝廷对殉葬者的家属进行表彰和封赏,所谓牺牲一人,造福全家。

下期看点:公元1429年,是宗朱瞻基决定改变这个风气,改变祖父和曾祖父时的规矩,大刀阔斧禁娼,开始了大规模的扫黄运动,下诏取消官妓,严禁官员嫖娼,胆敢违令狎妓宿娼者,必然罢职,永不叙用。士子嫖妓,也要受到处罚,科考中不予录用。

新闻推荐

守初心余热生辉 担使命老有所为

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名单(80个)济南市济南市历城区夕阳红艺术团党支部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济南市章丘...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