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
上期提要:说南京明城墙更多只是一个摆设,似乎有点夸张,真实情形也相差不多。它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种国力象征,不只南京的城墙如此,大到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万里长城,小到一个普通级的县城,甚至一个小山寨,也是一样道理。
永乐大帝
1370年的春天,已当了两年皇帝的朱元璋,在南京下诏封藩,册封诸皇子。朱皇帝的意识很简单,前有古人,后就有来者,过去的皇上都是这么干,“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把天下分给自己的孩儿们,“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时候,朱元璋虽然刚当皇帝不久,已经有了十个儿子,岁数都不大,除长子朱标为皇太子留在南京外,其他九子各有封地,朱樉驻西安为秦王,朱驻太原为晋王,朱棣驻北平为燕王,朱橚驻杭州为吴王,朱桢驻武昌为楚王,朱榑驻青州为齐王,朱梓驻长沙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驻兖州为鲁王。后来又封了好多王,一共是二十四位藩王。
十年以后的1380年,二十岁的燕王朱棣离开南京,前往封地北平就藩。史书上见不到他依依不舍的描写,作为皇四子,燕王能力虽然不凡,可是排名老四,前面还有三个哥哥,在当时也没显得特别出众。况且朱元璋年富力强,老当益壮,在南京足足干了三十一年的皇帝,到朱棣三十九岁时才驾崩,因此,南京人对燕王也没有太多了解。
藩王没有直接管理地方的权力,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地位特殊,凡朝廷调兵,必须“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凡事总是有利有弊,与外姓的藩王相比,当然还是自己的儿子靠得住。然而无论封外姓,还是封自己子孙,都有个尾大不掉的问题。朱元璋经过反复衡量,还是选择了古法,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觉得把江山交给自己孩儿保险。朝廷由皇帝直接掌管和统领,地方事务由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应,用这种老套并且落后的政治模式掌控和治理国家。
当皇帝难免嘴上一套,说得好听,干的又是另一套,朱元璋刚称帝时,告诫手下: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大修南京城墙,显然就是最大的折腾。朱元璋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的脾气一般人真摸不透。监察御史张尚礼写了一首《宫怨》的诗,玩的也是命题作文,古人经常写这个题材:
庭院沉沉昼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
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
然后呢,朱元璋他老人家就生气了,说是涉及宫禁,有点色情,结果张尚礼被下蚕室而死。“蚕室”在中国古代有特指,因为养蚕的地方不宜通风,被宫刑的男人容易感染,要躲在蚕室一样的封闭环境里等待伤口愈合,因此,宫刑又称之为“下蚕室”。可怜张尚礼好好的一名大明王朝纪检干部,因为一首不着调的小诗,不仅被割了生殖器,而且还要了卿卿性命。
一个叫作来复的僧人,不好好地念经做功课,写了一首诗歌颂朱元璋,也是马屁没拍好,丢了性命: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朱元璋也不管诗好坏,只是将那个“殊”字拆开来看,说这个“歹”“朱”,分明是在谩骂当今皇上。真是不怕帝王没文化,只怕皇上有学问,朱皇帝一生气,也不问真的假的,结果这个叫来复的僧人,竟然被凌迟致死。
实行封藩制度后,鉴于历史上教训,朱元璋很担心日后会同室操戈,会骨肉相残,担心归担心,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有些事情避免不了,偏偏朱又要做出明君的样子,向天下虚心求言,听取群众意见。于是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这个书呆子,便一本正经地上万言书于朝廷,称天下可患者无非“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三事。所谓分封太侈,就是藩王权力过大,不利于“强干弱枝,遏乱源而崇治”,他列举历史上的教训为证明,说“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
朱元璋对“分封太侈”一词大为恼怒,称叶伯巨“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叶被逮到京城,当时的丞相玩了一点小心计,趁朱皇帝高兴,等到他老人家心情好,才报告说人犯已经押到。朱总算没有亲手射杀之,只是将叶下刑部大狱,最后死于狱中。从此,封藩之大是大非,有没有什么后患,无人再敢议论,说了就是找死。
结果还真让这个叶伯巨不幸言中,等到燕王朱棣带兵打过来,南京的老百姓基本上还蒙在鼓里,一觉睡醒过来,大军兵临城下。朱棣跟玩似的,就把他那可怜的侄儿搞定,就把皇帝的位置抢到手上。朱元璋死了,传位给了孙子建文帝,一个有点文弱的小家伙,他根本不是叔叔的对手。
南京人都知道明成祖进入南京后,是怎么样杀了方孝孺,方是南京当时文章写得最好的人,在文坛上很有地位。朱棣跟他爹一样,为人处事常常粗犷,不按常理出牌,难得他还能看上了方孝孺的文采,指定要方为自己的登基写诏书。这本是何等荣耀的事,多有面子,方孝孺竟然拒绝了,据说还在纸上写了一个“篡”字。朱棣很生气,说这是我们老朱家的私事,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一怒之下,不只满门抄斩,还夷了十族,前后一共杀了八百多号人。
朱棣成了明成祖,成了永乐大帝,成了南京人喜欢议论的对象。有关他的段子特别多,正史里还少一些,毕竟是筛选过的,野史中五花八门,什么玩意都有。譬如南京的中央政府雄心勃勃地要削藩,朱棣便在北平街头装疯卖傻。历史上,北京曾有两个时期称之北平,一个是民国年间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还有一个就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北伐成功,将元大都改名为北平。为了不让建文帝起疑,他在北平“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建文帝这边便放松了警惕,没想到燕王那边已开始带兵南下。
与父亲一样,朱棣也是个特别喜欢蛮干的主,在南京当了皇帝后,他把有钱人都弄到南京来,后来又弄到北京去:把看不顺眼的统统赶出京城,一生气,就迁徙和发配一大批人。南京人经历了一次次大清洗,许多人被迁走了,迁到云南,迁到青海,几百年后,南京人到云南和青海去旅游,还能遇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乡,还能听到古老的乡音,也就是明朝时南京话的余韵。
下期看点:朱棣出生在南京,在南京长大,二十岁时才离开,去北平就藩燕王,靖难之役后,又回到南京当了十八年皇帝。南京人心目中,这位明成祖既凶神恶煞,又大大咧咧。
新闻推荐
“五一”期间,潍坊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开放吗?进出需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潍坊市公共图书馆所有开放区域暂不向...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