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把酒黄昏后

大众日报 2020-03-29 09:41 大字

□ 赵桂琴

读史札记

如果非要提炼最能体现李清照特点的标签,我觉得不应是诗词,酒更妥帖。这一点,她真真发扬了我大山东女汉子的优良传统。待字闺中时喝酒,新婚燕尔喝酒,离别相思喝酒,婚内郁闷喝酒,守寡寂寥喝酒,家国情怀也要一酒解千愁……可以说,酒伴随了她一生,于她而言,酒比男人更有温度,更称心随意。

且看她17岁时写的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什么情况?喝酒太多,一晚上的浓睡都消不掉?搁现在,李清照第二天开车上班是会被查隔夜酒的警察抓住上头条的。还好,生命高铁发送李清照去的是宋代,不仅没酿成丑闻,这场醉酒还诞生出一首愧煞古今诗人的佳作。

饮酒,对古代大多数古板家庭来说,应该算女人的不端之举吧,可是发生在李清照身上,无论出嫁前的父亲还是婚后的丈夫,对这件事都持一副“她的真性情我喜欢”的无所谓态度。或者我们对古人有些许误解,在《红楼梦》里,史湘云不仅喝醉了酒,还在芍药花下的石头上睡着了,贾府的一众家长并没觉得这事有多丢脸,都还引为笑谈。所以李清照爱喝点小酒不算什么。

李清照若是真的婚前天天沉醉浓睡,婚后日日“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怕成了女版刘伶了,但闲来没事小酌两杯却是她的家常便饭。瞧,“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还有最著名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借酒一解相思之愁。

官场无常,忽而庙堂之上,忽而阶下之囚。牵连。李清照的父亲出狱后,看破红尘的一家人回到了老家。在青州时,李清照常喝酒,也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只是好景不长,丈夫赵明诚重新做官了,正应了那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夫妻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其时,李清照38岁,两人进入20年之痒。赵明诚上任莱州太守后,纳妾了。

“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读罢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清照粉估计都会为之眼里流泪,心里滴血。“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回不是喝多了酒伤了胃导致瘦成一道闪电,更不是没事找事伤春悲秋。“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而且,这回就是邀请卓文君穿越过来帮她写一百首《白头吟》也无济于事,变了的心,覆水难收。“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天天坐那发呆连流水都会怜惜她,但那个人不再在乎。“险韵天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自此,一怀的旖旎风情,再无人解。

之后,变心的赵明诚又失节了,李清照的失望可以想见。她没有长久沉浸在小情绪里,“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众花比。”《渔家傲》里依然不动声色地将梅花描画得拔尘脱俗,一如她高洁的灵魂。这自然离不开美酒相衬,诗酒是她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李清照一生中喝得最多的是什么酒,云门酱酒还是景芝白干抑或女儿红?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女性只为附庸品的时代,酒是令她拥有自我意识获得存在感的催化剂,是一剂觉醒的药,是如影随形的朋友,是不离不弃的伴侣,是爱,是暖,是希望,里面藏着她永远难以企及的人生梦想。

之后的去国离家逃难生涯,借酒浇愁成为李清照的常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不知她最后在如何境况下离开的这个世界,曾绚烂如夏花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挫磨才能接受国破家亡人凋零的残酷现实,然后安静谢幕?

常想,上天大概不小心错让李清照穿越到了宋代,她本应是当下最流行的大女主,她的柔情似水,她的壮烈如山,她的女性觉醒意识,她的先锋精神,即便在现代也毫不落伍。

只是,造化弄人,她生在了宋代,落得个“一支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结局。不过,生在当下,她真的就可以不孤独了吗?

新闻推荐

通真宫祭祀清官惜福镇得名于此

赞曰:政界张急,理善亨鲜。推忠以及,众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鸣统。怀我风爱,永载遗贤。”——《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