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真宫祭祀清官惜福镇得名于此

半岛都市报 2020-03-24 04:07 大字

赞曰:政界张急,理善亨鲜。推忠以及,众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鸣统。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

“童恢任不其县令的时间不长,一般说有七八年的时间,但令不其发生了巨变,社会安定,牢狱无囚,邻县归化,耕织有序,不其从一片混乱之地变成了百姓的乐土,所以才有后来的汉代经学大师郑玄为了躲避战乱,抵达安定和谐的不其,建成康成书院”,李伟刚先生说。

不其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名士,汉末隐士逄萌慕名而来,郑玄在这里建立书院,并发现了著名的书带草。

因为童恢卓越的政绩,“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暴疾而卒”。也就是说青州荐举他的优异,升他为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突发疾病去世。

童恢死后,不其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好县令,为他筑“衣冠冢”,在今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办事处傅家埠村前河南崖建起“童公祠”(即“通真宫”),又口头创作出许多有关他的神异传说。

傅家埠村的傅相木讲述说,童恢去世前,他曾吩咐三个儿子(有记载为五个),等他去世的时候,就拿铁链子抬着棺材往前走,铁链子断在哪里,就把他埋到哪里。天上有块小云彩,是个彩色的,跟着它往东南走。等童恢去世后,殡葬队伍抬着棺材依着他的遗愿走,走到一块地方歇了一道,此地就叫“歇佛祠”,1934年时任市长沈鸿烈改为叫惜福镇。队伍继续跟着云彩前行,到了傅家埠铁链子断了,于是把童恢的衣冠冢埋葬在此处,也就是现在的通真宫。

通真宫是硬山式结构,青砖小瓦,坐北朝南,前殿开设大门南向,中通甬道连中院,甬道东设一间马厩,外置栏杆,内塑白马龙驹和赤土胭脂马各一匹,两马形体彪悍,双目迥迥却现温顺。据傅家埠傅铎先老人称,相传童恢白天骑红马审案,晚上骑白马到阴间审鬼案。祠中院内植有古柏,银杏;靠东垣墙植凌霄,倚墙攀援,夏季花桔红色,鲜艳无比。院正北建正殿三间,硬山出檐,四柱雀替撑顶,木质门窗涂朱漆,内正中祀童公塑像。四壁白垩粉饰,绘彩色壁画,展现童恢生前的业绩和训虎故事。东壁画有个火烧不其县城北门的故事,称是童恢为了消灭貔子精而烧的,“历朝历代县令每次修复北门都会出事,被迫停工”。正殿西侧院建寝室三间,设床、帐及金绫被褥卧枕等。室外植牡丹一丛。东侧建道院三层,并设镇武、娘娘两殿,余为道舍仓禀等用房。正殿后院,古松蓊郁,飒飒生风,进院顿感肃穆,中有一巨冢,高2米余,周长约20米,冢前立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石碑一座,镌:“敕封后汉不其尹童府君之墓”。后道光朝也立童公碑一座。元代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全真道华山派道士进驻,随为道教庙宇,改称“通真宫”。

通真宫旧时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每年正月十六)为庙会,元、明、清及民国期间香火不断,鼎盛期道众2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塑像、供器均毁,仅存房舍。2009年对其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通真宫曾在崂山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中久负盛名,不仅仅是因其古老,也不仅仅是因其风景独特,还因为它是青岛市最古老的县令祠观。

童恢的故事正史记载主要来自《后汉书》,但传说故事非常多,寄托了百姓对他的敬仰和爱戴。多年来,人们无论大事小事,或者遇到水灾旱灾,土虺虫害,都会到通真宫来拜一拜,或向童县令报告家中红白喜事,或求童县令帮助,至今仍是如此。

新闻推荐

老人落水 路人跳河救起

事发青州南阳河沈星桥附近,老人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救治3月16日下午4时许,青州市南阳河沈星桥附近上演了感人一幕,一位...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