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又一年

东营日报 2020-01-13 10:37 大字

回望2019,东营这一年很不平凡。

这一年,东营市精准发力,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动能转换多点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城乡区域融合共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这一年,大家砥砺奋进,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办成了一些大事难事,发展动力活力迸发。

这些“沉甸甸”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路途充满艰辛,困难挑战重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听完报告,代表们纷纷表示,过去的成就令人振奋,今后的发展目标具体清晰,只要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聚力抓发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

动能转换多点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实施和储备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58个,其中20个列入省重点和第二批优选项目”“‘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2.1%”“实施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首批3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实施光谷未来城、大数据港等过亿元项目30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数据、一个个突破,是东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印证。

在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大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理念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正在打破,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2019年12月7日,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研发与产业孵化基地开工奠基暨数据中心启用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行,“国”字号项目落地东营让大家感到振奋人心。“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将推动我国稀土催化产业跨越发展!”是的,项目落地的背后是东营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以实现新动能的加快成长。

“报告中提出要聚力增强发展动能,这既符合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实验室,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东营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张玲艳代表说。

石化产业是东营的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做强做优区域特色产业。目前,万达石化集团正围绕港口物流石化橡胶一体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上下游集群联动、科学一体的产业布局。尚吉永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对石化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万达集团将深化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产业不传统,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靠企业,最关键的是靠企业家,为企业家服务就是为发展大局服务。为此,东营市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搭建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一批企业难题得到解决。对此,孙继光代表深有感触:“2019年,河口区政府带我们北上南下跑了十几个城市,探讨产业发展布局,为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们与院士的合作也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城乡区域融合共进城市更宜居乡村更兴旺

湿地公园、街头游园不断增多,市民家门口的休闲选择更加多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河海交汇的壮阔,也可见万鸟齐飞。放眼望去,尽管已是冬季,仍能被绿色吸引……一年来,东营市城乡面貌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风貌日益凸显。

这是东营市不断加快城市内涵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富有生态魅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不懈努力。2019年,东营市启动实施了天鹅湖城市湿地、金湖银河片区及北二路沿线综合开发、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华山路等11条城区“断头路”实现贯通;加强无内涝城市建设,改造中心城区积水点46处。改造提升城中村15个、老旧小区10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959套。张守华代表说:“精致城市,就是不盲目追求宽马路、大广场、低密度,要让功能更加集中、人气更加集聚,打造和谐宜居空间。”

城市变得更宜居,乡村面貌也发生了大变化。去年以来,东营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改造“四好农村路”277公里,完成12个黄河滩区村旧村台改造。“我们在垃圾清理、厕所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一直没有停步,村里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美丽了。”李永泰代表说:“报告里提到,要补齐小康短板,一体谋划农村脱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让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觉得心劲更足。”

交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9年,东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东营—潍坊(烟台)段、济南—滨州—东营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东营高速青州何官互通立交、长深高速广饶至高青段建成通车,东营港疏港铁路试运行,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深水泊位开工建设,东营胜利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5个……东营交通瓶颈制约正在快速破解。“新时代,群众呼唤更先进、更高效、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东营市起步不早,但奋起直追为时不晚,东营的再次腾飞指日可待。”周立城代表对东营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5万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00元。”“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30所、幼儿园21所。”“在全省率先完成居民健康卡、社保卡系统对接、信息共享”“一批民营医养结合项目投用,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家”……择业就业、子女上学、看病就医,一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在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城镇教育设施布局,这让刘爱霞代表非常期待:“我提出了市情、县情、乡情进校园的建议,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让孩子们更好的认知了解家乡,也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全社会形成发展教育合力。”杨万里委员对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非常关注,“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投入,完善学校各项设施,积极提高学校办学层次,为东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去年以来,东营市以实施“夯实基层基础”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千条线”纳入“一张网”,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清零”。“政府工作报告在2020年重点工作中提出了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积极参与信访,人民调解,仲裁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为实现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郭树进代表说。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重点办好12件民生实事,每一件事都是老百姓所急所盼。”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说,他相信,随着12件民生实事的实施,老百姓的幸福感将进一步提升。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工作大于天。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始终是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热点痛点难点上精准施策,在关键要害处靶向发力,让民生更好地顺应民心”“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工作”“实施全民参保精准行动,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实施‘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健全网格化运营和服务群众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将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记者 李怀苹)

新闻推荐

青州:古城“夜”风情 冬天照样行

□本报记者郑颖雪杨国胜本报通讯员郑秀宝1月11日正值周六,晚上七点,青州古城夥巷小广场的露天小戏台上,京...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