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寄来7枚一战徽章

青岛早报 2020-01-10 06:31 大字

北京来青的游客,在参观完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后,决定无偿捐赠自己珍藏的一战期间的欧洲战争徽章,返回北京后,就将这7枚徽章邮寄过来。记者从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了解到,他们正在对这7枚徽章做资料整理,近日就能充实到展馆中,将填补欧洲战场徽章的空白。据介绍,自博物馆开始征集一战老物件以来,收到大量无偿捐赠,不但有外地游客参与,还有市民将偶然发现的毛奇兵营马刷无偿捐赠。

珍贵的老物件可以说是每一座博物馆的灵魂,像是“活化石”一般让历史继续留存。“博物馆筹建前期,我们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史料,去过文化市场,也通过国外网站拍卖得来了一部分物件,还有一部分是热心市民捐赠。 ”博物馆研究中心主任贺金嘉介绍说,征集过程中发现,民间的老物件,尤其是百年前的老物件正在慢慢地损毁、消失,收集老物件是为了保护它们,让这些老物件在博物馆里展出,为新一代诉说往昔的岁月。截至目前,一战遗址博物馆从各方面收集来的馆藏文物超过1800件,其中无偿捐赠的有200多件,每一个老物件,除了其本身的历史故事,还包含了许多感人的捐赠故事。

捐赠故事一

7枚一战徽章无偿捐赠

“这7枚一战期间的欧洲战争徽章,是北京一位游客无偿捐赠的,前几天刚刚收到,我们准备整理一下徽章的相关资料,将其陈列到展馆中,以填补博物馆欧洲战场徽章的空白。 ”贺金嘉手捧着7枚制作精良的铜制徽章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们博物馆接待了从北京来青旅游的孙先生。孙先生在参观完一战遗址博物馆后,专程找到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家中收藏了7枚一战时期的欧洲战争徽章。 “刚才参观时,我发现博物馆中没有这类徽章,我要无偿捐赠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历史。”孙先生告诉工作人员,他是收藏爱好者,数年前从国外收集了7枚欧洲各国的战争徽章,为了解这些战争徽章的历史,他还专门请国外的朋友找到相关资料,并逐一请人翻译过来。孙先生表示,这些资料将和徽章一起无偿捐赠给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去年年底,博物馆如约收到孙先生从北京邮寄来的7枚欧洲战争徽章,每枚徽章都分装在透明的收藏袋中。一同寄来的还有一份中英文对照的徽章考证资料。记者看到,一枚铜制徽章正面为双翅展开、翅尖垂下的雄鹰,鹰爪紧抓纹有奥地利国旗的盾牌,底下刻有 “为了奥地利”的英文字样。背面图案则相对简单,是橡叶花环围绕的日期 “1914-1918”。其他几枚分别是匈牙利战争徽章、卡尔军团十字奖章等不同类别的徽章。“目前博物馆中较多的是一战亚洲战场的徽章,这为我们填补了一战欧洲战场实物展品的空白。 ”贺金嘉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核对这些徽章的资料,近期将充实到博物馆中。

捐赠故事二

华工家人捐出珍贵合同

博物馆展柜中,有一件英国陆军部邮寄给中国劳工的奖章和实寄封。信封上的收信人姓名是刘道学,信件由“大英政府陆军部”寄出,收件地址写着:中国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城西刘家庄。这封信里当年邮寄的是一枚铜制纪念章,纪念章正面锻压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和英文字母。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个签于1917年的华工身份证件,上面除英文姓名外,还贴着华工本人的半身照片。同时展出的一个英国招工局的用工合同文本中,上面不但写有每月工资数量,还注明了刘道学1917年至1920年的合同期。“这几件藏品是我们在筹建博物馆期间,从这名叫刘道学的华工后人处征集来的。”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卢钧告诉记者,当时这名华工已经在英国因公殉职,英国政府将这枚奖章邮寄给他的家人留作纪念。

卢钧告诉记者,一战爆发后,英法等国劳动力严重缺乏,遂将寻求人力资源的目光转向中国。至1918年初,英法等国招募华工约14万人,约三分之二的华工来自山东,青岛、威海、塘沽、浦口成为华工出境的主要港口。华工乘船经数月颠簸才能抵达欧洲。期间,北京政府外交部发出指令,规定了华工出洋佣工合同格式,以此保障华工的合法权益。刘道学的这张佣工合同,正是当时规定的格式合同文本。 “14万参战华工在欧洲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承担了大量生产运输、修筑工事等艰辛工作,以生命和汗水为协约国扭转战局并最终获胜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赢得一定的国际地位。 ”卢钧介绍,一战结束时,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跻身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行列。展馆中有不少实物奖章、信件都是当年参展华工的旧物。

捐赠故事三

老球迷捐出毛奇兵营马栓

“这个铁马栓是一帮青岛的老球迷发现并无偿捐赠给博物馆的。 ”在博物馆展柜中,有一件貌似铁锚的老物件,与普通铁锚不同的是,其最顶端有一个很大的铁环。这个老物件前的说明铭牌上写着:“德占青岛时期毛奇兵营马栓,由厉永昌及“老街里”足球队捐赠。”记者随后辗转联系到捐赠者厉永昌。

“我们是一帮喜欢踢球的老球迷,经常在原先的台东运动公园踢球,有一次我们踢完球路过一个拆迁工地,发现了这个马栓。”厉永昌告诉记者,2016年夏天,他们踢完球回家,路过登州路附近的一个拆迁工地。平时喜欢老建筑的厉永昌发现,这个拆迁工地拆除的是一片老平房。“这些老平房很有些历史,而且这一带是一战时期的毛奇兵营。”厉永昌走过工地时发现一堵推倒的墙上有个铁环,很像是拴马用的铁制马栓。厉永昌和球友回家找来锤子和铁锹,费了两个多小时才将这个像铁锚一样,镶嵌在60厘米厚墙体里的马栓起出来。此时刚好了解到一战遗址博物馆征集老物件,他们就将其捐赠给博物馆。经专家鉴定,这个马栓确实是毛奇兵营的旧物。

新闻延伸

一战文物可捐赠博物馆

为丰富博物馆展品,保护散落在社会的一战文物,一战遗址博物馆继续接受1891—1922年间,德、日占领青岛时期相关老物件的社会捐赠。内容包括军品、日常用品、历史照片、报刊杂志、明信片、勋章、地图、石碑等文物、文献等。无偿捐赠的老物件纳入博物馆后,博物馆将对捐赠人颁授捐赠证书,可根据捐赠人需求在捐赠品陈列展出时注明其姓名。同时,征集部门还可与文物所有者进行协商,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基础上,对有关收藏单位或个人的文物藏品予以借用、展览。

首席记者 赵健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青州花园寺老狐仙的传说

青州府东南五十余里,打鼓山北邻,兴隆庄村西,有一条宽六百余米,长两千余米,深八十余米的深沟。当地人叫花园寺沟,沟的上游...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