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传统新工艺过门钱火起来
每到春节,过门钱、红纸、对联成为增添年味必不可少的节日“盛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制作过门钱等均是机械化操作,让这些传统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1月11日、12日,记者到青州、高密等地进行了探访。
过门钱订单供不应求,对联红纸不愁销路
1月12日,青州市弥河镇杨家村今年60岁的杨立新和外甥女周存莹正在将制作好的过门钱装箱打包,准备发给客户。在弥河镇杨家村,村民世世代代传承着制作过门钱的手艺,经过不断创新制作流程与工艺,现在已组建起过门钱生产厂,每年能够生产近4000万张过门钱,产品在北方多个省市畅销,订单供不应求。
“我制作过门钱已经有四五十年了,以前都是纯手工,制作起来非常慢,现在都是机械化制造了。”杨立新说,现在制作过门钱要比以前更加专业化了,第一道工序是“数纸”,一摞纸是一令,每令有500张,数纸就是要将这摞红纸以每20张为限一沓沓地分好,做好标记。第二道工序是“切纸”,一令纸按照需要的大小切成4开、8开、12开、16开和20开五种尺寸,摆放好平整切割的红纸,最后还要在红纸的一侧短边简单涂抹一些粘胶。
不仅是青州市弥河镇杨家村,在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村民王刚为了赶订单,入冬以来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王刚告诉记者,从他的父亲开始从事红纸对联等的销售,买卖越来越好做,现在主要是机器制作,不仅生产起来快速效果好,而且对外销售的形势也越来越好。
“每年临近春节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王刚说,他们生产的对联也由原来单一的红纸黑字,演变成现在的金星大红纸和烫金对联等近60个品种,每年加工的对联红纸达到2000多吨,而且不用为销路发愁,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
从纯手工到机械化,传统手工艺焕发新活力
杨立新告诉记者,他们的工厂每年只在正月休息,二月初就要开工并且一直无休,到清明节、五一前后外省的大订单就来了,到年底大多数订单才完成。“模切机上装着模板,每次可放入20张纸,利用机器将纸放在模板上进行挤压,模板上安装的刀片可以直接将纸切割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文字。熟练的工人两三秒就可以完成一沓20张过门钱的模切。随后,就交给钻孔的工人,用签子把多余的纸屑去除,这样过门钱就可以直接装袋销售了,比以前的纯手工快速精确多了。”杨立新说。
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过门钱制作流程与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在杨立新的记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忙时种地,农闲做过门钱”是村里的真实写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村里制作过门钱最为兴盛的时期,临近春节,不仅杨家村村民制作过门钱,邻近几个村也慢慢开始学做过门钱,村民们制作的过门钱拿到集市上卖,少说也能挣二三百元。
2000年以后,市场上机器生产的过门钱慢慢变多,批量生产的过门钱样式多且整齐干净,明显要比手工制作的更受欢迎。杨立新早早就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花了三万元从河北购买了一台模切机,从村里招来工人,开始批量生产过门钱。有了机器生产的过门钱,手工制作的过门钱很快淡出了市场,这也促使手工制作过门钱的农家越来越少。
王刚也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红纸对联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上世纪70年代,经过艺人李德善等人的精心研制,又添加了几种新染料,提升了红纸的质量,制造的红纸又红又亮。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精心研制、反复试验,发明了新型不褪色的“全年红”大红纸,使红纸的销量大增。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东李家村为基地,整个北村有200余家制作红纸对联的手工作坊。如今,王刚有了几十台机器,一台机器一天能生产一万副对联,比传统工艺快了四五倍。
抱团发展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
杨立新坦言,现在潍坊市很多地方都村改居了,农民们都住上楼房,用过门钱的人越来越少,制作过门钱的也越来越少。如今过门钱大多销往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北方各省。
“只有抱团发展,传统手工艺才能焕发生机。”杨立新说,他们的工人以前也都制作过过门钱,现在抱团发展后,不仅他致富了,工人们也有了稳定的工作,能赚不少钱。“我也时刻想着怎么创新与转型。下一步,我还要多出去学习,引进更好的机器和技术,创作出更多更有创意的产品。”杨立新说。
王刚也表示,现在红纸对联的市场越来越小,小户制作红纸对联的几乎没有了。形成产业后需要不断创新,这也是他们一直在探索的。比如,他们的机器已经到了第五代,而他们制作红纸对联都是定制,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目前,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200多户人家有150多户从事刷红纸、印对联的生意。如今,很多家庭开始运用纯机器自动加工,让这一产业迎来更好更快发展,该村的刷红纸、印对联有了“江北红纸第一村”的美誉。
变革时代
传统手工艺需传承
潍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纪录告诉记者,不论是过门钱还是红纸对联,都是北方农村的传统手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明显的农耕文化印记,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平安富贵、祥和安康的美好心愿。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东西仍然难以消失,比如人们在看到过门钱或者春联后,会泛起一些珍贵的童年回忆。农家平房虽然日趋见少,但过门钱也可以出现在楼房里,依旧是一种寓意美好的装饰品。
刘纪录表示,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及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应用,“过门钱”等传统手工技艺辉煌地位的旁落也是必然。那么,如何在飞速变革的时代下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应该成为更多手艺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刘纪录认为,传统手艺在转变理念不断创新的同时,还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种好的趋势,让传统手艺拓展出新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才有真正的生命力。除此之外,传统手艺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同时,还要注重形成自己的品牌,推动传统手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图本报记者王路欣
新闻推荐
《后死之责:祖父章太炎与我》章念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是章太炎嫡孙章念驰的晚年总结之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后人...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