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
《后死之责:祖父章太炎与我》
章念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章太炎嫡孙章念驰的晚年总结之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后人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志业。其中《章太炎与他的弟子》《章太炎的印章》《章太炎的藏书》等,有赖于作者家藏文物,第一次披露了很多章太炎的相关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又有大量的怀人之作,如《纪念周谷城先生》《我所知道的王元化》《缅怀刘振强先生》《故人故事》等文,则因作者与所怀念之人有非常深入、密切的往来,提供了作者独特的观感和王元化先生等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濠上漫与——陈尚君读书随笔》
陈尚君著,中华书局
本书汇集陈尚君教授近年来学术散文56篇,基本按所涉内容的时间排序。最早为北朝至隋代的传奇女性独孤三姐妹,渐及唐太宗、李林甫、高力士等唐代人物,包括在重新整理全唐诗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和思考。降而及宋,探讨宋本之何以可贵,并关注《资治通鉴》之编纂,对司马光的史学观念及团队均有讨论。由清至民国,则辨析《四库全书》对文献之篡改外,将郭嵩焘、严复、唐文治、张元济、熊希龄、章太炎等诸多人物一一道来。时代再近,则述与朱东润、程千帆、傅璇琮等前辈的交往,与平辈相知学人的往来切磋,对学生的提携爱护,以及自己参与的若干学术工作和对一些唐宋相关图书的评介。
《今尘集:秦汉时代的简牍、画像与文化流播》
邢义田著,中西书局
全书分三部分依次考察秦汉时期的文化流播、简牍释读、简牍画像的文献互证。其中,在文化流播方面,作者考察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吏员,考察的内容既有书写能力的分析,也有书写内容的解析。在简牍释读方面,既有针对某一组出土文献的纵向的深入研究,也有从秦至晋的长时段历史时期下的横向比较分析,还有作者及其领导下的简牍研究小组在历时一年多的居延汉简校读工作中所累积的学术心得。作者在第三部分中着力于简牍画像的释读,通过和文献资料的互证,对史学研究尚存的一些难释之处作出了独到的解读。
《敦煌吐鲁番与唐史研究》
卢向前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卢向前先生多年来在敦煌吐鲁番与唐史研究中所取得成果的精粹汇总,集中展示了卢向前先生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诸多创见。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主要涉及唐代敦煌吐鲁番(西州)地区土地关系的讨论;中编主要是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对高昌、西州、归义军时期的制度史、经济史展开的研究;下编则综合讨论了敦煌吐鲁番和唐史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本书序、跋则为卢向前先生追思王永兴先生之作,展现了王永兴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追求。
《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
沈睿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共分十二章,分别对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重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北周史君石堂、安伽墓、青州傅家画像石、Miho美术馆石棺床石屏、安菩墓、太原金胜村唐墓、唐墓壁画等考古发现的极具代表性的相关墓葬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中古中国的粟特胡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丧葬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新甄辨出太原金胜村唐墓以及固原南塬墓葬中的粟特、祆教元素,总结出中古中国粟特胡的祆教信仰内容和丧葬形式及其演变,丰富了我们对中古中国粟特裔祆教徒的理解。
《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
温海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总源头。二十年多来,作者念念不离《周易》这部“大道之源”,希望通过新译重释此经再造传统哲学的圣人之道,致力于从以“意”为本的角度解读《周易》的哲学系统,对每卦每爻加以精细诠释,将之重构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思想体系。《周易明意》分导论、易经明意、易传明意三编。“导论”说明解读《周易》的基础知识,以及《周易明意》的哲学意义, “易经明意”是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的精准解释和哲学建构。“易传明意”基于《易传》对卦的总说来建立“意本论”诠释。
《论家:个体与亲亲》
孙向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学界悄然而成一重要论题。“家”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中国人进入现代世界的巨大障碍。本书以“双重本体”立意,坚持现代个体的自由,尊重传统亲亲的价值;以此“双重视野”重新审视“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个体”与“亲亲”以一种相反相成的方式确立其在现代世界的内在关系。“家”在现代西方伦理中曾一度失落,从霍布斯到康德,现代个体的价值无疑取代了家庭的独到地位,但“家”的理念仍不时出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由“生生”而“亲亲”,由“孝”而“仁”,再到“家国天下”,这绝不是简单地建构一种伦理规范,“家”更具有一种本体论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
周裕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讲:一、中国和西方阐释学主要原理和原则;二、关于中国文学阐释学方法的“右文说”;三、诗歌、诗人与解释者的关系以及解诗原则;四、诗之比兴与易之象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解释观念;五、言意之辨以及诗歌的理解与解释;六、诗歌“本义”与诗人“本意”的追求;七、历史背景决定诗意理解与解释的观念;八、典故密码的破解以及与作者对话;九、从去意图、尚韵味到反诠释、非诗史倾向;十、以解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诠释观念。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
赵庆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大事,本书尝试深化中国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分为史家个案、理论探讨、学术活动三个部分展开。在史料发掘上颇下功夫,竭尽所能,展开了档案、日记、口述等史料的收集,力图以新的材料讲出一定新意与深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侧重于专题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而复杂的面相。(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第44号)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临朐县、昌乐县人...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