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从何而来:中国有“九州” 山东为什么占了三个?

澎湃新闻 2019-11-27 18:08 大字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媒体环境,提起山东,这个向来以“儒家”、“好汉”、“喝酒”、“仁义”为标签的中国北方地域。提到他,你一定会或多或少浮现出以下画面:

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最北的省级行政区

十岁那年,给我们上地理课的语文老师说“山东”,意思是是太行山以东(太行山是个什么鬼,让十岁骚年去理解这个,想一想,实在是太惨无人道了)。广袤平坦的鲁西大地,连一个隆起的土丘都没有决定本省名的“山”在隔壁河北。山之东——是因为“太行山以东”。就像名字是由外地的山脉得名一样——它自己的命运,也从来都不是自己决定的,他很精彩,是个精彩的配角儿。

壹:啥时候能称呼“山东人”? 得从大明朝洪武年间开始

描述一个区域,不看地图的空谈,一定是耍流氓。评述一个区域,只看平面图,不看三维图,比流氓还流氓。我们中国的农耕文明,发生在一个叫“中原湾”的区域,它的范围在三维地形图上一路了然。前几回已经提到,所谓“中原湾”,是对长江以北、燕山以南这片平坦大地的形象描述,主体部分就是华北大平。因为周围山地的衬托,它看起来像一片广阔的海湾,它是华夏文明的核心腹地,也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秦的核心疆域。

作为区域的“山东”,就是以秦国人的视角命名的,最早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崤山,为秦地最东的一座山)。秦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称有“山东六国”之称。

战国至秦 “山东”≈中原湾范围。

随着中国统治中心走出关中,视野也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不可考),“山东”开始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秦汉至北宋 “山东”包含并>今山东省范围。

南宋(今山东省属金朝统治)以前到战国这1500年里,只要提到山东,一定不是今天所的山东。像电视剧和小说里说的“山东济南秦叔宝”“山东好汉武二郎”“山东及时雨松江”,这些都是后人讲述的。

当时的人绝对不可能说出这样穿越的话。公元1142年,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金国在从原属宋朝的北方地区设置了几个“路”(路,宋金时期的行政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

注意:作为行政区的“山东”第一次出现了! 金朝: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今山东省范围金朝时期的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 资料来源@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金朝时期的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 资料来源@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今山东省行政区划范围及主要城市地图

今山东省行政区划范围及主要城市地图

金朝统治时期,一个济南人跟泰安人见面:

“泰安人:俺是山东西路人,敢问兄台哪的?

济南人:咱是邻居,我山东东路的,幸会幸会!

泰安人:久仰久仰,你们那甜沫不错啊!

济南人:承让承让,你们那的煎饼也不赖!”

金代:“山东西路”+“山东东路”,比今天山东省少了西北、西南一部分,多了苏北一块

大元朝:今山西、山东、河北及内蒙的一部分,为统治中心的“中央行省”。山东是“直属特区”的一部分

大明朝:原来金国的两个“路”合二为一,而且还代管一块东北的“飞地”;辽东半岛,也就是说,今天辽宁大部,那里居民当时都是“山东人”

飞地,说的是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又游离于行政区主体范围之外的土地。要想去往一块行政区的飞地,需要“飞跃”其他行政区的属地。明代“山东省”的范围

明代“山东省”的范围

女真在明朝最后几年攻下的沈阳,当时还是山东省的地盘呢。

明朝山东行政区全称叫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它诞生于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下辖6府15州8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济南的“省会”身份就是这一年确立的。

明朝:山东布政司≈今山东省+辽东半岛。

《三国演义》:“那纪灵乃山东人”

《金瓶梅》:“山东清河县”

《水浒传》:“山东梁山泊”

其实都是以明代人的口吻讲述,三国和宋朝,绝逼不可能有“山东人”这样穿越词汇。

大清朝,沿袭了明朝行政制度,把自家的龙兴之地,“飞地”辽东划出,成立“盛京将军”,剩下的区域叫“山东省”,跟今天范围相当。

清朝:山东省≈今山东省范围。《大清中外天下一统全图·山东全图》

《大清中外天下一统全图·山东全图》

以上图文梳理了“山东省是怎么来滴?”

接下来要说的是“地理上的山东到底长啥模样”。

贰:天下一共画了九个州,山东为何占了三个?!

有些闲话必须讲:

在我国,中学地理被归入“文科”,师范类的地理教育也被归入“文科”。但高等教育中的一级地理科学当仁不让地归入理科(个别交叉学科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在文科有设)

基础地理知识,是文科背景老师教你的。我小学的地理是语文老师教的;中学的地理是文科院校培养的地理老师。他们描述的地理知识往往是机械富饶照本宣科,不讲述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更不能联系地质、物理、化学、生态等领域去考究,一是学科背景的局限所致,一是地理课程的弱势地位,排在语数外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之后。地理课的重要性极为弱势,学校和老师会采取最节约成本的方式,把教科书上的东西完成灌输。

到了大学,公共课程中几乎没有地理,甚至选修科目也难以找到,有的985院校,竟然没有地理这个门类。

不管是百科知识,还是课堂讲授,关于山东的介绍大体如此:【山东省位于XXX,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这里XXXX……号称“齐鲁大地”】

学生不问,老师不讲,“自古以来”是从何时而来?“齐鲁大地”说法如何产生?我并非质疑知识本身的对错,从宏观上来说,这样的描述有其合理性,这样的归纳也是为了让初学者容易记忆。这样的例子还有河北的“燕赵”、山西的“三晋”。

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因为地理教育的畸形,多数人脑子里的地理知识基本定格在这个层次约定俗成和框架一旦形成,以这样的地理观指导工作实践,模棱两可的知识误差将层层累积偏差会不断放大,做出的判断和决策,其实已偏离真实的地理面貌。

故,公子羽曰:

地理思维,是思辨的,不是固话的。地理格局,是三维的,不是平面的。

显然,包括“山东”在内的许多区域,正在被看似准确、实则模糊的地理观所描述着、遮蔽着、误读着。

山东的真实地理面貌到底如何?应该被如何描述?且听鄙人步步分解。

我们的先祖认知世界时,尤其注重地理观的建构和地理知识的累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以形容某人知识渊博。我们中国有个代称叫“九州”,最早的时候它其实是我们先祖的一种地理观、一种规划蓝图,对于自己生活的世界。智慧的先人建构了“九州”思想,并以它为指导完成了现实版图的区划。你就记住一点,保证一辈子不忘:九州是一种规划思想,规划师传说叫“大禹”,它的范围不是确定的,一个王朝打下多大地盘,“九州”就有多大。

“九州”产生时间说法不一,具体名称也有不同版本,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其布局是按“九宫格”排布的,各州的界限,是以大山大河为界划分的。

理想的九州模式是这样规划的:

上图:“九宫八卦”是我们先祖创造的最早的地理规划思想,以两大河流为横轴,主要山脉为纵轴,生活的大地分成了九个部分。居于中间的为“中国”或“中央”,周围八州对应八卦,象征四面八方

落实到地图上,九州的格局是这样的,尽管版本不同,但格局大同小异:蓝图与实物、梦想与现实,总会有些不太一样。最先把规划师“大禹”九州蓝图变成现实版的,是汉代,此时疆域比先秦时期更加广阔,“九州”简约1.0版升级为豪华2.0版,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北方的幽州、南方的交州,并特别设置了“司隶州”(大致意思就是“中央直属特区”)。

看了这几张“九州”图,有没有发现有一块区域“太拥挤”了!

你会是否会发现玄机在何处呢?答案就在山东身上。打个比方,如果国家版图是一份蛋糕,把它分成了九份,山东省地面就占去了三份!全国各省区中,山东面积已经算是较小的,不到16万平方公里,古人为何如此“偏爱”这方天地?为何让青州、兖州、徐州拥挤在这狭小的地方呢?

重要的事再说三遍:

汉代!汉代!汉代!

最早明确将九州思想,应用在国家版图上,对应今天的行政区,“州”对应的是“省级”。最初国家疆域有限,当时“省级”本来就少,汉代将九州扩展到13个也就说,今山东地区竟占据了汉代“三个省”的地盘!!

特别提醒:本文提到的所有“州”,指的是一个大行政区,要把它当成古代版“XX省”理解。上图:此图深色部分为汉代兖州、青州、徐州,及豫州大的部分区域。今山东省主体部分跨了兖、青、徐三个州。资料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山东地图上,兖州、青州、徐州的地缘关系,让我想到了方向盘,或者更形象地说奔驰的LOGO,我们将三者的区位关系简化为下图:接着刚才的问题。山东为何会占据三个州的地盘?有人会提到当时的山东地区文明成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这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根本原因。因为:发达程度不亚于山东的今陕西、河南、河北,也只对应一个州。

开头我已经说了,研究地理问题,只看平面图,不看三维图,纯属耍流氓。

前边提到了,九州的划分,以重要的大山大河为界,以华北平原为主体的“中原湾”,内部基本上没有起伏,是大片黄河冲积平原,一个比较意外的区域恰恰发生在山东地区:松软的黄土冲积平原上,矗立着泰山这个庞然大物,它的海拔高度不算高,但因为起点是海拔几十米的平原,人看到他的时候,一定会被其绝对高度的落差所惊呆。

“泰”原来写作“太”,太=大

那个命名的人当时就大呼:“哇,好大的山!”作为当时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华北平原的视野中,泰山很容易被人发现的目标!上图:从北京到济南附近的地形起伏剖面图。济南市在泰山北坡,黄河在济南市以北流过,这一带过去还有一条跟黄河下游并行的大河叫“济水”,济南,因“济水之南”而得名。制图@马子雷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早期的词汇,尤其是形容词数量有限。山的名字来来回回就是这几个单调的词语:“大”、“高”、“广”。华山,它一开始也叫“太山”,意思是“大山”;再说嵩山,意思是“高山”;天山、祁连山、腾格里山,其实都是“天山”之意。昆仑山与冈底斯山,本来的意思都是“众山之王”。这些名字听起来五花八门,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高大的山”。 一句话:古老的山名,其实意思基本就是这两个:1、大山;2、高山。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下:山东为啥能有“三州”?

因为:泰山和黄河在平原上画了几刀,把山东所在地分割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它们在山东形成了“奔驰LOGO”格局,主要缔造者就是泰山+黄河。如果没有泰山,从黄土高原、太行山、秦岭中冲出来的黄河一定会更直截了当地奔向大海。到了华北平原,携带众多泥沙的黄河本来就已经有些疲惫,加上泰山的阻隔,黄河下游水道不得在泰山北边拐个弯进入渤海(注:黄河曾多次改道但最稳定的河道还是在泰山以北山东、河北之间的区域)。

黄河、泰山,将山东所在地大致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大致就是“禹贡九州”里的青州、兖州、徐州。这个奔驰LOGO的现实版是这样的:结合汉代青州、兖州、徐州的管辖范围,我们沿着泰山山系(包括鲁山、沂山、蒙山等)

和黄河走向大致划出了上图。关于山东这“三大州”用文字解释一下:将这张地图进行进一步凝练,我们就得到了这个示意图,它其实是一个扁平的三棱锥:周代分封诸侯国的时候,显然看到了三个地块的相对独立。于是,齐国被封在了青州,鲁国被封在了徐州,卫国被封在了兖州。不过各国后来强弱不同,强国不停蚕食弱国领土,地域此消彼长,齐国最为强大,几乎占据今山东大部分地盘,鲁、卫虽占据兖、徐二州,后来基本只剩下都城周围区域了。

汉代统一天下,继续遵从地貌格局,将山东地区分为三州,顺应山河走向是山东“一省占三州”的主要原因。

再次声明:我们不赞成“地理决定论”,但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如人力资源有限、技术条件落后),地理环境对文化和几乎是主导性的,这三个区域在此后两千年中,几乎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

叁:谁说山东是“齐鲁二人转”?人家明明是一部“三国演义”

前边说了,全国分九州,小小的山东就占了三州,是因为泰山与黄河的分割。从古到今山东这个地方就一直是三种势力、三种文明的交(犬)相(牙)辉(交)映(错)。

第一个:流域分区

青州:对应胶东地区独流入海的流域

(这个流域,丘陵较多,形成了一群既不汇入大河,又互不汇入的小河)

兖州:对应海河流域(古河济平原)

徐州:对应淮河流域上图:泰山及其周围较大的山脉,就是海河、淮河、黄河等流域的分水岭,最高点的山脊线,就是所谓的“分水线了。”制图 @马子雷

第二个:方言分区

地貌单元影响文化景观的差异,但是,随着技术能力提高,人类突破自然障碍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强,所以语言文化区块跟自然区块不尽一致,但大体还保持着青州、徐州、兖州时期的格局。山东省的三大语言区: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徐州区域-淮河流域所对应的“中原官话”分布 制图@苍天熊猫微博上图:青州区域-胶东诸河流域所对应的“胶辽官话”分布。辽东半岛之所以有大片分布,很可能跟山东半岛人清末闯关东活动有密切关系。制图@苍天熊猫微博上图:兖州区域-黄河、海河流域所对应的“冀鲁官话”分布。制图@苍天熊猫微博

由以上可知,山东的方言分成了三大区块,这是山东人文现象的缩影。从这意义上说,大家平时所谓“山东话”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的。

以我所在的鲁西某县为例,我们说的是“冀鲁官话”,这种方言是跨省分布的看地图可以知道。但是说话沟通而言,我这个鲁西北的山东人,跟邯郸地区的河北人没有沟通障碍,但跟同是山东人的胶东同胞,如果不说普通话,就几乎没法交流了。

山东从古到今的几个重镇,济南、淄博、青州、青岛,按照三大州的划分,它们都属于“大青州”行政区。按照方言区块,济南、淄博人说的是“冀鲁官话”,青岛、青州人说的是“胶辽官话”。青州跟淄博虽然在区域上挨得很近,却说不同方言,着实耐人寻味。

第三个:交通干线

铁路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和象征。蒸汽机车发明以及与配套的铁路的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津浦铁路(京沪铁路前身)、胶济铁路出现在山东大地。晚清时期中国北方主要铁路干线图。制图@王岩

晚清时期中国北方主要铁路干线图。制图@王岩

京沪线、胶济线这两条铁路,不仅串起了山东最重要的城市,而且将山东分成三块区域跟旧时青州、兖州、徐州地盘惊人相似。上图:两条铁路干线竟然与“九州”版图上的青州、兖州、徐州,格局,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

第四个:经济地理与城市群分区上图:在山东省的城市群区划中,大体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半岛城市群、济南为中心的鲁西北城市群和群龙无首(其实是山东与江苏交界处的徐州)的鲁南城市区。

综合以上陈述,我们用一张含有地形、水系的卫星遥感图标注了山东境内及周边古国分布三种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呈现出一个“三元文明”格局的山东,各个区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而他们交汇的制高点,就是山东地形的高地泰山山区。它就像一朵盛开在山东的三瓣莲花,分出了三种色彩的地理单元。我们后边还会继续阐述,作为平原上崛起的一朵奇葩,泰山不仅是山东地理的结点,更是被大中原所仰望的高点,所以成了华夏文明的图腾、中原地区的圣山。到这里,传统的认知可以被刷新了,将山东等同于齐鲁并不准确。从自然地理到文化分区,山东不是“二人转”,而是一出精彩的“三国演义”。无论跟广大中原地区省份相比,还是跟其他边疆沿海省份相比,山东“三棱锥”的地貌格局、“三国版”的文化格局都是独一份,只此一家、绝无分店。

三大州郡版图:青州、兖州、徐州 三大流域版图:黄河、海河流域、淮河流域 三种文明版图:海岱文明、河济文明、淮海文明 三大方言版图:胶辽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 三大交通干线:以济南为节点,胶济铁路向北一条、向南一条、向东一条 三大城市群版图:胶东半岛城市群、鲁西北城市群、鲁西南城市群 ………………

“山东”一开始指秦国以东的中原; 金朝“山东西路”+“山东东路”约等于今山东大部; 明朝确定今“山东省”格局; 汉朝把大禹老师的九州变成现实; 黄河与泰山的出现,把三个州分在了山东。

【END】

新闻推荐

积水堆粪设施损坏 锻炼不便

记者走访青州、临朐多个村庄,发现健身广场存在问题村庄内的健身广场,是供村民健身娱乐的场所,然而,11月18日,记者走...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