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成功发展模式 擦亮区域文化名片 “古韵悠长,文化潍坊”三下乡团队调研活动纪实

齐鲁晚报 2019-08-20 04:43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胡建婕杜嘉馨张高阳王雨藤徐伯尧)山东潍坊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其中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风筝制作、核雕、木版年画、泥塑等。此行,青岛大学外院学院"古韵悠长,文化潍坊"赴潍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方向三下乡调研团队的同学来到了文化古地潍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未来发展模式和前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活动。

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总时长为四天,从潍坊坊子区第一风筝厂王家庄子,民俗文化大观园杨家埠、十笏园,到青州偶园古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采取了线上调查问卷,线下座谈会,走访,采访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基层群众,对接文化单位,对潍坊非遗的现状保护以及前景规划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注意到了关于潍坊非遗面临的包括受众小,宣传力度不够,成本高,从业者收入低,后继无人等诸多困境。

基于实地调研和走访,团队总结出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或困境:一、与时代脱节,受众小;二、机械生产普及率低,手工人力成本高;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效果不佳,知名度低,市场紧缩;四、非遗项目发展资金有限;五、由于收入的不稳定性,市场波动等,传统手工艺者的生活现状堪忧,部分传承后继无人。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存在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但现状困境不容小觑,亟待全方面,多层次的保护措施。

另外,依据一系列采访和座谈会获得的信息来看,潍坊市近几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一下几点:一、在中小学等学校普遍开设风筝版画制作等艺术选修课程,从孩子抓起,培养对于非遗传承兴趣和责任感;二、对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提供每年两万,省级传承人每年6000的补助政策;三、加强人力资源的保护,提供更好的工作待遇吸引人才加入非遗保护的工作中来;四、加强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借助纸媒,微信推送,微博,宣传片以及线下展览会等形式,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受众;五、为非遗项目提供项目资金,助力非遗文化升级转型;六、开设大量非遗传习所,增强市民游客的参与度;七、提供聋哑人非遗传习所,一并解决就业问题。这些措施都对于提高潍坊文化名片知非遗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助推了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成功运作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和文化底蕴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因此也更加脆弱,需要更加灵活有效的保护发展措施。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其面临的困境。当下社会,科技网络发展迅猛,但是非遗的传承更需要的是人文层面上的重视与了解,需要年轻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投入到非遗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划道路上来。只要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抓住发展的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会大放异彩。作为当下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下乡调研人员:胡建婕杜嘉馨张高阳王雨藤崔盛凯张卜文徐伯尧王文静任鹏飞张滋暄俞嘉琪

新闻推荐

潍坊市各级工会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希丽)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8月10日至11日,潍坊市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超过了去年“温比亚...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