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增升:一方砚台包含万物

潍坊晚报 2019-08-18 09:10 大字

与砚结下不解之缘

齐增升接触砚雕的时间并不算长,而成名却较早,这让人不得不承认,他对砚雕有一种特殊的天赋。1986年,齐增升出生于寿光纪台镇一个书香之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自幼喜读诗书,痴迷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后来接触砚雕艺术后不能自拔的原因。”齐增升笑道。

2011年,一位朋友从青州给他带来了一块红丝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用篆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了一方砚台,砚雕的第一件作品就这样诞生了。砚雕完成后,他拿给朋友赏玩,没想到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朋友的称赞和鼓励极大增加了我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回忆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他仍旧掩饰不住与砚雕结缘的欣喜。从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开始,齐增升一脚踏入了砚雕艺术的大门。

其实在正式接触砚雕之前,齐增升也从事过许多与雕刻、雕塑相关的职业,包括模具设计、玻璃雕刻、木雕等。而自从与砚雕结缘以后,他发现砚雕是一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刻等都囊括在内,创作起来感觉自己之前所积累的知识远远不够用。“砚雕做起来相当具有挑战性,可以充分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并且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创作,再学习的过程。”

“一开始做砚时,最难的就是对砚本身缺乏深刻的认识,概念很模糊。”回忆自己刚开始学习砚雕的那段时光,他感慨颇深。那时,他只知道在雕工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砚之为砚”的制砚理念。面对遇到的诸多困难,齐增升并没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向老师前辈们请教以及与砚界同行交流,逐渐加深自己对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利用天然纹理设计创作

齐增升的砚雕创作从青州红丝砚入手,逐步拓展至鲁砚的其他砚种及端砚、歙砚等。识砚坯,造砚形,从设计到操刀雕刻,从一般雕刻到因材施艺的创作,齐增升流连于传统砚雕的海洋里。为了有所创新发展,他忙里偷闲,一边学习古诗词、传统书画,一边设计图案、精心雕刻。“砚雕中的一招一式都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不断的感悟才能做好,只有‘通文史,精六艺’才能创作出好的砚雕作品。”

多年和砚石打交道,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哪些是上等砚石、分多少门类以及如何把砚石天然的纹理和创作者的意图巧妙结合,打造成独具风格的砚台。

在齐增升的工作室里,他正在做一方佛教题材的人物红丝砚,他利用石头天然的颜色和纹理,雕刻出传统人物,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齐增升表示,佛教人物属于砚雕特殊题材,既需要庄重,又需鲜活,对雕砚者的素养与技艺要求很高。齐增升雕的这块砚较大,很多时候,他坐于砚前,凿、雕、刻,一个姿势就是数小时,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齐增升介绍,一方砚台要经过选料、设计、雕刻、磨光、上光等工序。设计图案要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雕刻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创作,刀法分轻、重、徐、疾,要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砚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至手触无铓为止。图案部分可撒些细金刚沙,用牙刷磨光。”齐增升表示,为了砚台能永久收藏,他还会特别对整方砚台打腊防护。

对于齐增升来说,做砚雕最难的是雕刻所体现的文化和艺术性。“本来石头价值不高,但经过设计思考,将天然纹理利用起来,艺术的价值就提高了,不能从单纯雕刻的做工来衡量了。”齐增升指着手上的一块波若砚说,这是他从废料堆里捡出来的石头,可能只值100来块钱,但是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价值要上万或者几万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功能已逐步退化,已经从古代的实用器转向了收藏品,当代人对砚的需求也与古人有了很大差异。“我认为当代砚雕创作关键在于,我们既要保持传统砚雕中‘以用为上’的制砚理念,又要结合当代审美观,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

对于已经把弘扬砚文化奉为终身事业的齐增升来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入古出今,为砚文化的发展和推动尽一份力量。

齐增升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用砚去表达,把自己对砚雕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博大精深地文化的理解都融汇到每一件作品当中。人生如砚,对于齐增升来说,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他心中广阔的天地,包含万物,容纳众生。

文/图本报记者隋炜凤

新闻推荐

媳妇练手出事故,丈夫来背锅 她因无证驾驶加肇事逃逸被罚款、拘留,丈夫也面临重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陶相银

8月14日,妇女朱某甲因无证驾驶、肇事逃逸两项交通违法行为,被合并处以罚款3000元、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而她的丈夫朱某乙...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