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美丽乡村”44个、省定B级以上标准“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看潍坊

大众日报 2019-08-09 09:37 大字

□本报记者杨国胜郑颖雪

8月5日,青州市王府街道西刘井村,干净的大街小巷上人来人往,路边的小花坛里各种花朵争奇斗艳,电线杆、墙上也没有了各种各样的“牛皮癣”。“这可不是临时大扫除的效果,而是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的常态化情景。”西刘井村党支部书记吴春平告诉记者。

记者从潍坊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潍坊市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广大乡村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家园好。在全市打造省级“美丽乡村”44个、市县两级“美丽村居”288个,省定B级以上标准“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0%。80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17个村成为省“四一三”行动“美丽村居”建设试点,寒亭区寒亭街道西杨家埠村、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青州市王府街道井塘村等3个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等23个村获评山东省传统村落,昌邑市卜庄镇姜泊村等9个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青州市王坟镇上白洋村等38个村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村。

建设“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当居首位。昌邑市奎聚街道吴辛村,主干道路和背街小巷全都进行了硬化,干净漂亮。“我们村以前出了名的脏,道路两侧垃圾成片。最近几年,村里不但把道路两侧的垃圾全都清理干净了,还建了一个主题文化公园,村民们农闲时可以去散步,别提多舒心了。”村民刘志敏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2018年底,潍坊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根据《方案》,潍坊市以打造“最干净的村庄”为目标,重点实施“1+3”工程,即突出“农村垃圾整治”一个重点,探索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厕所污水治理、乡村规划提升”三项长效机制,持续补齐短板、打造亮点。目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生态支撑。

8月5日,寿光市上口镇口子村,村民张芳谈起自家以前的传统农村厕所时说:“以前的厕所,就是我们自己垒的茅房,夏天的时候苍蝇、蚊子多,不仅不卫生,而且打扫也不方便。”实施农村旱厕改造,不仅让农民用上了卫生厕所,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村容村貌,村民们对此项民生工程赞不绝口。“自从改造后,我们家也用上了冲水式‘高端’厕所了,臭味、蚊虫都不见了,城里的孙女也愿意回来住了。”张芳说。

旱厕改造,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民生。通过旱厕改造的顺利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传染病多发、村容村貌差等问题,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推进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真正让农村百姓过上了更加宜居的新生活。

“村内街巷干净整洁,无成片杂草。”“垃圾桶按规定配备,日产日清。”记者看到,青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验收方案里,每一条对应一个具体方面。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一目了然。“过去没标准,人居环境怎样才算好,各村有各村的理解。你说不行,他说很好。碰上自我要求低的,垃圾都快围村了,也不在乎。”青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新国说。

为确保整治有实效,青州市依据中央和省、市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制订行动方案和实施标准,合理确定整治重点及目标任务,并坚持把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放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首要位置,突出体量控制、体现经济适用,突出功能配套、宜居宜业和谐,突出乡愁气息、传承特色风貌,引导有序建设。

凌晨5点,青州市王府街道马棚村,党员干部十多人自带工具,开始了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粪污的“三清”工作。

凌晨6点,昌邑市柳疃镇长胡同村,村民们已经开始根据分类垃圾桶,开始了垃圾分类。

早上8点,青州市王府街道西刘井村,“总街巷长”吴春平通过微信群,把一条条巡查问题反馈给各“街长”“巷长”。

……

这些情景,都是潍坊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部分镇村党员干部的真实工作记录。

不仅如此,潍坊市注重环保理念传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加强宣传,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画册、读本、墙体农民画、公开信等,广泛普及环保知识,让广大村民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从“要我环保”变为“我要环保”。

新闻推荐

立足“一园”“一区”主平台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先行区示范区 访杨柳镇党委书记章荣龙

汪传明近年来,杨柳镇党委政府积极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充分依托“一园"(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一区&rdqu...

青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