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下夕拾》对黄裳先生的最好纪念送给“黄迷”的最好礼物

济南日报 2019-08-05 11:10 大字

□本报记者赵晓林

提起黄裳这个名字,在中国的读书界和藏书界绝对是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因为黄裳先生的著作,也因为他的学识。

黄裳(1919—2012年),原名容鼎昌,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藏书家,著有《锦帆集》《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笔祸史谈丛》《前尘梦影新录》等。

作为家乡的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与黄裳先生结缘甚早,早在1989年、1992年就分别出版了《前尘梦影新录》和《清代版刻一隅》。前书记录了先生在上世纪中期遭抄掠的所藏近600种古书的版本情况和得书经过,后书精选了清代有代表性的版刻两百种。

黄裳先生当年在给这两本书的责任编辑周晶先生的信中说:“我是山东人,能得出书于桑梓之地,亦幸事也。”今年是黄裳先生诞辰100周年,齐鲁书社特推出纪念集《榆下夕拾》,也是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上海陈子善教授倾情作序,黄裳先生的女儿、外孙撰文回忆。

本书的编辑凌济是个地道的“黄迷”,在藏书界也有很大的名气。5年前他把黄裳先生的部分作品手稿和信札、题跋手迹汇为《黄裳手稿五种》。之后的几年他又醉心于搜集黄裳先生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散藏于全国各地藏书家、读书人手中的信札、手迹等等,他都费尽心力,甚至自费去搜寻。经过多年努力,他陆续搜集到黄裳先生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年间,自1938年至今未曾纂入文集而散见于各大报刊的文章,以及分藏于各人的信札、题词、题跋等,由此进行考证、辑录。

凌济告诉记者,这部书取名《榆下夕拾》,用意有二:一是黄裳先生有《榆下说书》《榆下杂说》等作,“夕拾”则有辑佚的意味;二是据说黄裳先生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而封面图案正是选自著名书籍设计师陶元庆先生为北新书局1932年版《朝花夕拾》绘制的图画。

《榆下夕拾》的成书也离不开各地众多黄裳先生粉丝的支持。本书完整收录了曹彬老师编次并注解的散见于文集中的黄裳先生的旧体诗作,以及众多书友分享的黄裳先生的信札、题词和藏书题跋。编辑还邀请到陈子善教授作序,陈老以黄裳日记为线索,回忆了20世纪80年代与黄裳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并特别指出:“黄裳先生晚年常被友人以‘沉默的墙’相拟,访客往往与他‘相对枯坐,恰如一段呆木头’。但以我与黄先生上述交往的亲身经历,或可证明至少在1980年代,只要话题投契,他也会打开话匣子,也会兴致勃勃地聊天,甚至谈到高兴处,也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

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彩插展示了黄裳先生个人及与家人的照片等;“写在前面”展示的是黄裳先生女儿追忆父母爱情,外孙回忆外公的轶事,展现黄裳先生的另一面;佚文这一部分,包括通讯、游记、文化散文、书评、序跋等;信札部分收录了黄裳先生致多位友人的书信170通;题词则是题书名斋号,题诗笺等;题跋部分是题私藏善本、古旧书的《跋语》;诗存部分辑录了黄裳先生所作诗词,按时序编次,以原文参证;书目编年部分详细著录了黄裳先生著作出版信息。这些内容都是喜欢藏书的爱书人,尤其是“黄迷”非常感兴趣的。

这部书的出版消息一透露出来,就引起众多“黄迷”的翘首以盼。但是,编辑向记者介绍,较之最初搜集到的材料,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榆下夕拾》其实“缩水”了,这集中于“佚文”部分。例如,出于篇幅和整体内容的考虑,删除了黄裳先生1946年发表在《少年读物》上的《“流星号”的故事》,以及上世纪50年代发在《新民晚报》上说戏的文章。此外,还删除了一些时代痕迹很重的篇章,如抗战胜利后的通讯等。不过,编辑还是保留了记录周作人受审一篇,以便与其他提到周作人的地方遥相呼应。

凌济告诉记者,黄裳先生生前在给他的信中说:“因职业关系,我写了不少,各种体裁的文字,除已收集者外,其他如新闻报道、特写、剧评、杂文之零见于报刊者甚多,我自己无力收集,亦少有保存价值。往来书信我自不留底……”尽管有以上不足,还是希望本书能让各位“黄迷”了解黄裳先生更多一点,希望《榆下夕拾》的出版差可告慰黄裳先生。

最后,编辑透露,“玉函文丛”之名,取自《玉函山房辑佚书》,意指该丛书内容以辑佚为主。《榆下夕拾》是“玉函文丛”的第一种,接下来还将推出老舍等人的辑佚集等。

新闻推荐

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研讨会召开

□记者张蓓报道本报潍坊讯7月25日,潍坊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研讨会在青州市召开。会议对下一步潍坊家庭教育名...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