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停歇的脚步中丈量司法公正

潍坊日报 2019-05-24 09:06 大字

本报记者李文莉

从1985年与人民法庭结缘,青州法院法官刘铁在脚步匆匆中走过了不下80万公里的路。忙忙碌碌、东奔西走,透过他从不停歇的脚步,是一颗对司法如火般跳动的心,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他办理过的7300多件案件无一信访,他获得的荣誉证书,足以摆满一张办公桌。2015年,他收获了特殊的荣誉——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荣誉天平奖章,而这些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是他三十多年在追求司法公正路上从未停歇过的脚步。

脚步勤扎根基层化解纠纷

在乡镇法庭一干就是十五年,刘铁在哪个乡镇,哪里便会留下他辛勤奔波的足迹。在那个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刘铁每到一处乡镇法庭工作,连续工作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从儿子出生到上小学,家里的事儿几乎全由妻子一手操办,刘铁对家庭愧疚却从不“亏欠”工作。

乡镇法庭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庙子法庭工作期间,刘铁审理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纠纷的最终化解,就要归功于他那勤快的脚步。原告唐某与被告刘某是邻居,刘某在墙外搭建了一个储存物品的简易棚,占据了唐某大门的部分通道。双方多次交涉越闹越僵,唐某便起诉了刘某。刘铁考虑到,虽然双方目前关系紧张,但以后仍要比邻而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让两人能和谐相处,此案应以调解为宜。为此,刘铁多次上门进行现场调解,连他自己也记不清跑了多少趟腿,说了多少话,历时近三个月,最终劝说刘某拆除了棚子,唐某的院子大门不堵了,气也顺了,还带着自家的蔬菜想要送给刘铁,被刘铁婉言谢绝了。

脚步快送达保全跑遍全国

刘铁的脚步不仅走得远、走得长,而且走得稳、走得快。2007年,刘铁开始担任立案庭副庭长,负责立案后的送达保全工作。很多当事人在申请立案时,为了使自身权益更有保障,会对财产保全有非常急切的要求,如果晚一步,对方的财产便可能被转移或隐藏。所以,这是个“急活”,也是个“跑腿活”,而办案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跑腿人的速度。

2011年,一份装修合同纠纷的案卷交到刘铁手里,根据原告对被告的财产保全申请,接手案卷的第二天,他便完成了对被告徐某银行账户的查封,并向其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和查封裁定书。初次到徐某家时,徐某一脸不愿:一共就一万来块钱,只是最近手头紧,又不是不给他了,用得着起诉吗?然而,刘铁看到的不止是情绪,还有转机,凭借多年办案经验,他看到了案件调解的可能。于是,刘铁在征求双方意见后,立即组织双方协商,在他的主持下,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分期履行的调解协议,短短四天便案结事了。

办事勤快,从不拖泥带水,在立案庭工作时,刘铁每年都要到外地出差近百天,几年立案庭副庭长干下来,共办理送达保全3万余次,行程60多万公里,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脚步忙执行奔波苦中作乐

甘做一块“革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18年正值执行攻坚年,刘铁被调到了执行局,成为一名执行法官,面对繁重的执行工作任务,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组织需要,我就去。

成为一名执行法官后,刘铁逐案了解案情和执行进展,立即投入到执行战斗中。大大小小的执行行动接连不断,凌晨四五点钟就要摸黑出发,辗转奔波走山路,执行途中不能打盹休息,早饭午饭一起应付,再累再苦再忙,他也从不抱怨。有时行动结束得早,返回单位恰好遇见刚上班的同事,他还会打趣地说:“你才来啊,我们已经上了半天班了。”正是这种乐观豁达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每一个同事。而行动归来,他还要反复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对于“老赖”采取相应司法措施,一天工作结束,刘铁的办公室往往最后一个熄灯,而暗夜的灯火也见证着他用永不停歇的脚步丈量司法公正。

新闻推荐

综招对好学生吸引力不大

十所试点高校公布今年招生计划,多集中在省内且专业选择面窄目前,10所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的招生简章相继出炉。今年...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