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一人危困 助万家团圆 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工作全面展开

淄博晚报 2018-12-10 09:30 大字

5年未能说出近在眼前的家,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智力异常青年终于说出了家庭住址;两地救助站爱心接力帮助沂源离家女子和家人团圆;54岁的妇女求助救助站想要回家……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工作已经悄然开展,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救助站夜间救助、主动救助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实施站内救助39人次,站外救助33人次,护送返乡14人次。其中,有3次护送工作令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18岁青年5年未能说出近在眼前的家

11月14日,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值班大厅值班人员接到了青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电话,让他们帮忙核实一名受助人员的情况,这名受助人员叫小杨,户籍信息显示是临淄区凤凰镇北安合村人。市救助站随即和临淄区民政局取得了联系,很快就确认了这个叫做小杨的受助人员身份,确认身份后青州市救助管理站迅速行动,次日就把小杨送到市救助管理站。

青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这名叫做小杨的小伙子,5年前就被青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他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一直不能说清自己的名字。5年来,青州救助站通过报纸、微信、网站等多种途径帮助杨在越找家,结果一直让大家很失望。就在所有人都要放弃希望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小杨含糊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还说自己是临淄人,于是根据他提供的信息,青州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通过查询人口户籍信息,才基本确定了小杨的身份。

记者在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看到了小杨的救助登记信息,他今年刚满18周岁,走失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小杨被青州送来的时候,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到了哪里,但是很明显看得出他的兴奋与激动,他似乎知道自己要回家了。

当天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员把小杨送回了家。得到消息的杨爸爸,早早的等在了村委门口,眼巴巴瞅着村口来往的车辆。当小杨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杨爸爸一把就拉住了他。据护送小杨的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回忆,离别5年的亲人再次相见,并没有他们之前送人返乡时经历过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哭,而是出人意外的有些过于冷静。杨爸爸和小杨相互拉拉手,脸上没有惊喜,只有平静,甚至连微笑都很勉强,似乎是为了感谢救助站的同志们才不得不笑的,他们俩就这样站在一起有些尴尬的到处乱看起来。这个场景真的让工作人员大感困惑。

倒是在一旁的村民解答了这个困惑。原来小杨一家三口都不是智力正常的人,站在杨爸爸身边的浑身脏兮兮的中年妇女,居然是小杨的亲生母亲。面对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没有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工作人员表示也很少遇到。当天与村里的干部沟通的时候,他们表示肯定会尽最大的能力帮助小杨家解决实际困难。市救助管理站也将会把小杨作为一个特殊的救助对象定期开展回访,与当地政府共同做好保障工作,避免此类人员出现再次流浪。

两地救助站爱心接力助沂源妇女和家人团圆

田永菊,女,沂源县石桥镇松峪村人,今年36岁,精神异常。2018年11月28日下午被日照市救助管理站护送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

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他们了解,田永菊是2016年初被日照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刚刚接到救助站的时候,工作人员试图和她沟通,她总是躲躲闪闪不敢说话,偶尔说两句声音也特别小,见到人时也总是低着头不敢抬头。3年时间里,日照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和她沟通了无数次,终于在前几天从田永菊嘴里听出了“沂源”“松峪”的字眼儿。在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两地救助管理站很快确定了田永菊的身份,她就是沂源县石桥镇松峪村人,父亲叫做田海。得知女儿的消息,田海十分激动,于是两地救助管理站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田永菊回家与父母团聚。

11月29日上午,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开车把田永菊护送到沂源县社会福利中心,见到了田永菊的父亲田海。一下车,田永菊见到父亲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紧紧抱着田海,把头深深靠在父亲的肩头,眼里满是兴奋和激动,嘴里还不停说着:“走,回家!咱走吧!”竟然没有喊出一声“父亲”。

田海告诉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自己和老伴儿都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田永菊也不是从小就存在精神异常的情况,她精神出现问题有十来年的时间了,在出现问题之前一直挺好,二十多岁的时候还跟邻村的一个人结了婚,可是结婚之后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出现了精神异常,从田永菊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分析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吓到导致了精神出现了问题。

田海说,女儿田永菊的对象叫王中原,是距离松峪村5里路远的石桥镇石桥村人。据王中原的父亲王老汉讲,王中原小的时候挺正常的,但是从16岁开始突然出现了精神问题,儿子王中原和田永菊两个人没有办理过结婚登记手续,就在两家老人的撮合下办理了婚礼。两人还有个男孩儿,已经八岁了,上一年级,平时由孩子的爷爷照顾着,因为他们没有正规的登记手续,孩子到现在都没有户口。孩子的爷爷说,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上学都是个难题,说不定哪天就不让上了。

田永菊精神出现问题后的几年,突然就怎么也不跟王中原一起过了,执意要回家,把孩子留给了男方抚养。这才出现了田海天天围着村子找女儿的一幕。

“尼姑”求助返家记

采访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回忆,自11月25日开始,夜间值班人员经常在半夜一点到两点之间接到一个女同志打来求助电话说自己无家可归,需要救助。第一天,这名女同志说自己在博山区安上村莲花山的正觉寺外面,感觉又冷又饿,是用别人的手机拨打救助电话。

按照救助管理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工作人员立刻拨通了博山区民政局的值班电话,约一个小时后博山反馈信息说正觉寺周边并没有发现任何无家可归的妇女。第二天,值班人员没有接到电话。第三天凌晨两点,夜间值班人员又接到了同一个人的来电,说自己在博山区龙泉寺的门外路边,因为龙泉寺里全是僧人,白天去讲经礼佛,晚上不能收留自己,因此又没有地方可去了,需要再次救助。

又一次,博山民政局值班人员赶到了这名女同志说的地方,也又一次落空,也不知道这名妇女去了哪里,周边找遍也没有找到人。同样的故事持续上演着,直到12月2日,星期天的凌晨四点半。救助站的值班电话再一次接到这名妇女的求助,这一次她说自己在博山区池上镇李家村的尼姑庵外面,请求救助站帮助自己找个住的地方。

当天夜里正下着小雨,气温很低,为了能够及时提供救助,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告诉她找一个能栖身的地方,然后待在原地等待救助站的车去接她。天亮以后,市救助站值班人员驱车赶往李家村,找到了在李家村公交车站等着他们的那名求助人员。

她叫张某某,54岁,家在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郭湾社区鲁庄村,自称是出家人,从衣着和头发看来的确是“尼姑”的打扮,只不过浑身上下有些脏乱,看起来这些衣服似乎穿很久。救助站工作人员让她上车,准备把她带回救助站再送她回家,结果她在李家村公交车站那里赖着不走,工作人员一问才知道,原来她说自己的证件落在了尼姑庵里。于是,工作人员带着她到尼姑庵寻找身份证后,次日由工作人员护送回了家。

备足防寒御寒物资冬季救助工作全面启动

相较往年,今年冬天来的晚,一场初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天气预报称:受冷空气影响,淄博市将出现一次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建议做好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的防范工作。据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站长闫新国说,为应对寒冬季节流浪乞讨人员可能面临的生活困难甚至生命威胁,他们提前着手准备冬季救助工作,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出台了冬季救助工作的有关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冬季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对冬季救助的有关工作做了相关的准备和部署,备足了棉衣被、方便食品、常用药品等防寒御寒物资;救助站内受助人员生活区、观察区均进行了供暖系统的清洗和维护,确保冬季救助机构内具备适和居住的温度;以夜间和降(水)雪、降温天气为重点,开展主动救助。

闫新国告诉记者,由于救助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对于那些露宿街头的人员或者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只能根据“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根据他们本人的意愿决定是否实施救助,而不能强制开展救助。为确保他们在冬季街头不出问题,救助站将采取主动上街救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棉衣被和食品、药品,有能力自己回家的可以提供返乡的车票,对于那些没能力自己回家的由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返乡。

对于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闫新国代表市救助管理站承诺: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的坚持的救助理念就是“闻报必出,依法施救”,市救助管理站常年坚持24工作制,坚持全天候服务,节假日无休。无论何时,只要接到市民提供的流浪乞讨人员线索,他们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并按照现有的救助管理工作有关规定依法施救。他们会用实际行动给关心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支持救助管理工作的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文中受助人员姓名为化名)

(晚报记者刘琳通讯员吕志远)

新闻推荐

建房结下11年仇怨民警一朝努力化前嫌

本报12月6日讯(记者赵磊通讯员周斐)12月4日,青州市公安局邵庄派出所民警通过一天不懈努力,采取讲法律、谈案情、摆...

青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