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牵线,舞台上走出国际范儿 潍坊的传统商业文化,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化气质

大众日报 2018-09-18 01:33 大字

□本报记者谭佃贵

本报通讯员张化德

“潍坊因风筝而闻名,2400多年的风筝文化,贯穿于潍坊商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全过程。”9月14日,国际风筝联合会秘书长张崇高对记者说,目前潍坊风筝制造业已占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65%和80%以上,“风筝产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把潍坊的儒商文化传到了世界各地,同时,异域的商业色彩也给潍坊的商业文化增添了新气象。”

潍坊地处胶东半岛中间位置,连接着沿海与内地,自古以来商贸比较发达。从19世纪末期,“老潍县”的商业文化有了基本轮廓,到1984年首届风筝会开始,潍坊以“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定位,连接起与世界的商贸往来。“包容”“务实”“守信”“协作”“共赢”的文化元素浸润在潍坊这块商业热土上。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在郑板桥的诗词里,清代潍县的商业繁荣可见一斑。商贸交流的发达,让当时的潍县商业文化呈现出了包容并蓄的特点。

近代潍县作为山东烟台、青岛、济南三大商埠的连接点,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潍县自开埠后,商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商家数量激增。这些店铺奉行范蠡的《经商十八经》,以此教育店员形成良好的经商素质。1920年,潍县人滕虎忱创办了华丰机器厂。“即使一台机器上有一个不符合标准的零件,也要更换;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坚决砸碎作废。”这在当时传为佳话。在那个年代,著名的画廊墨林斋把“真仿分明”奉为准则,对送来的书画作品,如发现仿冒,必然拒绝装裱,并说服送货者或作者,不要为眼前小利玷污了良心。

“最近30多年来,潍坊的传统商业文化,受风筝的牵引,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化气质。”张崇高说,“节会经济”已成为目前潍坊商业元素里不可忽略的部分,由风筝会一家独秀,到鲁台会、菜博会,再到青州花博会、昌乐宝石节、昌邑绿博会等,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展会。

回顾潍坊一些品牌企业的成长历程,亦是一段公益奉献之路。在今年潍坊的抗灾救灾中,恒信、潍柴、歌尔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企业,纷纷慷慨解囊,热衷公益事业已成为当代潍坊儒商的必备素养。

新闻推荐

被告人王桐、赵明洋等24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案

【基本情况】被告人王桐于2004年9月、2006年8月先后因犯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判处刑罚,刑满释放后又与被告人赵明洋、宫志...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