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南市六里山小学51名学生跨越900公里开启首次研学之旅——走进西安探寻丝路文明

济南日报 2017-11-30 12:09 大字

学生展示亲手制作的兵马俑。

学生参观大唐西市。学生在晚上交流当天研学所得。

11月6日,济南市六里山小学6年级51名学生跨越900多公里来到西安古城,开启了他们的首次研学之旅。

本学期,“一带一路”研究性主题课程在济南市六里山小学全新上线,不同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涉及历史、人文、地理、文学、饮食、风俗等内容的知识盛宴。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学校专门组织学生来到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5天的时间,孩子们登城楼观城墙,进书院入泮礼,拜师长感师恩,大雁塔知玄奘,小雁塔欲比天……研习“一带一路”知识,在深度体验中感知家国情怀,在研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辨识、学会成长。

主题明确“一带一路”知识贯穿始终

“这次研学主题鲜明,那就是研习‘一带一路\’相关知识。”从一开始,六里山小学就对这次西安研学有着明确的规划。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倡议,里面还包含许多教育内容,是学校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一带一路\’主题课程建设,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知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学校校长刘琦表示,课程设计之初,学校便将到“一带一路”相关城市研学纳入了规划,在前期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学校的首次跨省研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据悉,因为学校此次西安研学有着明确主题,在招标时,许多旅行社拿着给其他学校用过的线路来投标,都被家长代表给否决了。相反,一家研学机构专门围绕“一带一路”为学校量身订制的一条线路,无论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汉城湖遗址还是大唐西市博物馆都有丝绸之路的相关展厅,获得家长代表一致认可并成功中标。

招标结束之后,学校专门组织了“学习班”,从礼仪习惯、安全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培训。

“在小学里,我们可以说是济南市第一家组织学生到省外研学的学校,事实上研学旅行学校和老师都承担着安全压力,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开心出去、平安回来。”学校副校长杨玉芝表示,安全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出发之前学校就做好了详细的安全预案,保证学生的安全,也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虽然有风险,但是孩子收获得更多了。”

一切准备妥当,11月6日早上5:30,51名学生准时从学校集合出发,踏上了首次西安研学之旅的列车。对于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学生们已经无数次在书本上看到,这次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座古城,去探寻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

行程丰富学生行走中获取知识“补给”

“孩子回来一直在兴奋地表达5天的所学、所见、所感,跟我们分享他的成长和收获。”“孩子回来一直喋喋不休地讲研学趣事,还问下次研学什么时候,还想去!”……5天的西安研学,从模拟考古到参观大明宫遗址再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学生们登城楼观城墙,进书院入泮礼,拜师长感师恩,大雁塔知玄奘,小雁塔欲比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取了足够多的知识“补给”,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

看到行程如此“丰富”,家长们的注意力也从最初关注衣食住行,转为关注孩子的收获。

实际上,研学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时刻渗透着学习和知识交流,行走在路上,随时随处都是学习的良好契机。为此,学校在这次研学中加入了许多“体验元素”,在大明宫遗址,孩子们进行了模拟考古体验,找到自己“挖掘”出来的“文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在位于白鹿原的芸阁书院,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入泮礼”,庄严肃穆的仪式感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学生们动手制作兵马俑,手里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

“这次研学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行动,在走中学、学中走,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看到孩子们在游学中兴奋不已的样子,回到家中喋喋不休,讲述在游学中的小故事,拿出自己的小作品给我们展示,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研学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学生陈一鸣的家长告诉记者,研学归来后,孩子对秦汉唐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尤其是对中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是很难在书本上学到的。

刘琦认为,研学旅行的模式是一种教育方式上的变革,让孩子走出去,看似牺牲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时间,但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祖国优秀灿烂的文化,饱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要比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死知识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更有利于孩子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成长。

收获满满学生“迷上”研究性学习

“没有前期的知识铺垫,后期很难真正进入研学旅行的状态。”学生王彦苏告诉记者,前期通过古代“一带一路”研究性主题课程,她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一带一路”的知识,“来到西安,站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市,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唐朝的辉煌之中,再结合学校所学知识,让我对‘一带一路\’及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除了在“一带一路”主题课程中储备的知识之外,研学之前学校专门让学生提前搜集了相关资料,自己制作研学攻略。“大唐西市博物馆就是学生自己做攻略时发现,提交给学校,学校和研学机构协商之后加入到研学行程之中的,这也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刘琦告诉记者。

“每到一个地方,学生们都会认真倾听导游讲解,生怕落下一个重要知识点。”杨玉芝告诉记者,研学不是观光游览,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体验从课本上无法直接学到的知识,每天晚上学校都会把学生聚到一起分享一天所得,“5天的行程满满当当,这种及时性分享能够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反思,所以白天孩子不储备点‘干货\’,晚上就无法完成研学手册和同伴分享交流了,学生还首次尝试了用思维导图分享自己的收获,并且画得非常好。”

“‘一带一路\’研究性主题课程是学校第一次尝试开设的研究类课程,未来学校将在此基础上开设更多研究性课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刘琦告诉记者,此次研学只是学校的一次初步探索,随着学校“一带一路”研究性主题课程的深入开展,将有更多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一带一路”主题研学中,“低年级学生可以到省内的青州、周村等地,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发源地;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到泉州等地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

(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夏敏)

新闻推荐

明清时期孝妇河畔名人饮食论之蒲松龄

孝妇河往北二十几公里便是淄川。淄川,位于孝妇河中游。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淄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清时期社会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才人辈出。这个时期,淄川县共出了进士、举...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