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清时期孝妇河畔名人饮食论之蒲松龄

淄博晚报 2017-11-26 11:22 大字

孝妇河往北二十几公里便是淄川。淄川,位于孝妇河中游。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

淄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清时期社会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才人辈出。这个时期,淄川县共出了进士、举人267人。其中,张至发、毕自严、高珩等朝廷高官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唐梦赉、蒲松龄等,都曾产生过重大历史影响。这些人物大都成长在名门望族之中,封官加爵后,其日常生活自然更优于普通百姓。这些名门望族日常迎来送往、逢年过节的宴请接待一定是少不了,也是有能力负担的。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这些家族详细的有关饮食宴筵的历史记载,史籍寡言缺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文化名人和个别在异地为官的名人,却对此做了大量的、详细的记录。

蒲松龄就是这些人物中的杰出代表。蒲松龄(1640-1751)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饮誉世界的优秀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笔耕不辍,不仅创作出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还用当地方言土语和民间曲调,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家庭伦理问题的俚曲,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又为方便民众识字、种田、养蚕、医药,编写了《日用俗字》、《历字文》、《农桑经》、《药崇书》等文化、技术普及读物。

《日用俗字》本来是教童蒙的杂字书,是流行的众多杂字书中之一种,较诸他种杂字书,《日用杂字》所收字数应该是现知最多的一个。此书共31类,它保存了康熙年间淄川地区方言俗读、俗字、风俗材料,是地方志的缩本,民情之实录。在“饮食章”中蒲松龄记录了近四十种食物特点及其制作要点,虽然写到了“驼峰熊掌称佳味,猴头燕窝待贵官”但其余所写都是日常平民的生活饮食,多数也是今天常食之物。书中指出了饮食烹调五味要周全的重要性。接着讲到烹任术,有“肿膀(即肘)烂烧加醋酱,头蹄镊刷始烹煎。”这是关于制作“锅烧肘子”“红烧头蹄”的见解。“北地而今兴揠果,无物不可用糖粘”由此可得出结论,山东便是甜食“拔丝菜”的发祥地。“姜加肚子椒加肺,横切白肠竖切肝。更把肥腋吻(忽)作块,还将瘦肉剁为丸。”“皮鲜切细掠堪用,肉脯还须烙熔烂。”“清水洗刷鱼脏肚,汁汤浓煮鳖裙祸。”这是关于刀工与选料的要求。在面食制作方面,《饮食章》记述得更详。从磨麦取粉到制作馒头、油卷、烧麦、扁食、蛤铬等品种都一一写明。还提到了烧麦、包子、饺子、糖食酥饼、青梅果脯、金华火腿、高邮变蛋。

他的一篇《煎饼赋》,把煎饼写得那样生动传神,这正是他平时跟穷人的主食煎饼须臾不离的结果;他在《日用俗字》中写的“地环脆比银丝菜,芽白菜像擘蓝英。瓜齑略腌便可吃,豆豉久罨始能成”等诗句,正说明他家平常所食都是些极普通的菜蔬和自腌的咸菜。由于他家平时难见荤腥,所以见到市上卖的青鱼他也眼馋:“虽然烹饪不尽致,俭吻一见流清涎。二月初来价腾贵,妄意馋嚼非所暨。”(《青鱼行》)虽然那青鱼烹调得并不精致,但看到后仍然馋得直流口水。这鱼在二月初上市实在太贵了,想吃它哪有钱呢?限于地位和身份,蒲松龄到过的地方不多。只有离家乡200多里的省会济南,是他常去的地方。尤其中年以后,他因游学、应试等事,常到济南小住。但在济南期间,生活依旧十分俭朴。他在《客邸晨炊》一诗中写道:“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罹荒幸不沟渠转,充腹敢求脍炙嘉。余酒半壶堪数醉,青帘虽近不曾赊”。

从诗中看出,他到济南常租住在大明湖边的三间小草房里,自己动手做饭。早饭是小米粥加两碟咸菜,中餐晚餐也是省了又省,半瓶剩酒还要留着喝好几次。虽然近处就有酒馆,但兜里缺钱,不敢去赊酒喝。他自认为灾荒之年没葬身沟壑已属万幸,能有这样的生活就不错了,哪还敢指望吃美味佳肴?

当然,蒲松龄也有亲戚朋友,也有人情往来,有时也需要应酬。但因条件所限,他请客吃饭也非常节俭。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蒲家来了几位朋友。蒲松龄想招待朋友吃饭,家里却只有六文钱。他的妻子刘氏犯了难,蒲松龄却说好办好办,如此这般……他让刘氏用两文钱买韭菜一把,两文钱买豆腐渣一团,再用两文钱买冬瓜一个;还从门前柳树上掐下一把柳叶,从鸡窝里掏出两个鲜鸡蛋……菜做好后,刘氏每端上一道菜,蒲松龄都先报出菜名:

第一道菜是清炒韭菜,上面铺着两个蛋黄,他说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菜是焯好的柳叶撒上细盐,围一圈儿蛋白,他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豆腐渣,他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是清汤上飘着冬瓜刻的小船,他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朋友们饶有兴味地边听边吃,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在这里,他们不但吃到从未吃过的“美味”,还受到诗的陶冶,走进美的意境,生发丰富的想象……这是从那些喧嚣浮华的酒肉宴席上永远也无法得到的,怎能不交口称赞?(史宏伟)

新闻推荐

市交通运输局 紧密结合实际,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本报讯党的十九大以来,青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紧紧围绕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对交通运输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结合全局工作实际,以学促行,狠抓...

青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