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运粮河 ○王毅

淄博晚报 2017-11-25 10:37 大字

我已是耄耋之年的赋闲老人了,且腿脚不甚方便,长途旅游不敢奢想,便想让儿子驱车短途观光游览。临淄是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源地,筛来选去,决定还是去老家的运粮河湿地公园一游。

我们从辛店城区驱车北去十几里即到。站在辛河公路上往西望去,十几里长的河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好一派江南风光。尤其是从小徐村至温家岸村的一段,营造成了秀色可人的湿地公园,真是一处令人留连忘返的游览胜地。河岸那青瓦红柱的凉亭,古朴典雅,倒影河中。那装有橙色护栏的长桥或直或曲地伸入河中,可供人们凭栏赏景。那满河碧绿荷叶和成熟莲蓬在微风中摇曳,那水草映衬下的苦萍含苞待放,一片金黄,煞是惹眼。河岸南坡湿地上青草如茵,栽满了行距株距整齐的花树。还辟有一方方浅水池,里面用鹅卵石铺成了小径,可供游人踏入。池内水草丛生,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我观景生情,思绪的闸门顿开。运粮河是我的母亲河,我是喝着运粮河水长大的,对它的历史和昔日景况,如数家珍。运粮河史称系水。康熙《临淄县志》载:“系水出临淄西门外,屈流二十五里入溡水。”传称运粮之河。此河是否漕运粮食,史无记载,但也并非空穴来风,据我所考所知佐证有三:一是从齐都至溡水有一处齐国兵塞要地通航。据《左传·庄公八年》载:“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此“瓜及不代”典故说明葵丘是齐国的兵塞之地。又据《青州府志》载:“葵丘,是县(临淄)西三十里。”就是说葵丘是齐都西郊一处兵塞要地,所需兵马粮草必从此河漕运,从而佐证了此河为运粮之河。二是运粮河源头有一村名为“柴家疃”,查此村并无柴姓人家,古传它是齐国宫廷贮藏粮食和柴草之地。由此佐证葵丘兵马所需粮食和燃柴均由此漕运。三是四十年代,有一年夏天,人们在运粮河里游泳,发现一个污泥淤塞的洞穴,用两根长苇杆接起来,往下捅捅,能听到咚咚的敲木声。有人猜测,那就是古时运粮的木船。

曾经的运粮河水源充沛,盛产芦苇,给沿河民众带来谋生的门路——苇编副业。曾有民谣曰:“柴家疃的苇笠,王青的蓆,于家店的草?也不离。”那一望无际的苇滩也给我们这帮孩子带来了无穷乐趣。

春天的河滩是我们小伙伴们玩耍的好地方。河滩里大大小小的水洼,织成一副平铺的水网,阳光把水网映得白光灿灿的,无数网眼里钻出根根苇芽儿,嫩嫩的,绿中带紫。几场春雨过后,似乎听到嗤嗤的拔节声。顺着苇滩向远方望去。长满杂草、野花的滩边斜坡勾勒出十几里长的带形轮廓。水网的尽头,天色与滩面相接,半截蔚蓝半截碧绿,犹如一匹悬天而挂、斜铺于大地的锦缎。我们就在这“锦缎”上用小铲挖苇窜儿——苇芽未出土的部分。它白嫩白嫩,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比鸭梨还好吃。一会儿我挖了满满一口袋,刚爬上岸,就被护滩的三爷爷一把抓住了胳膊。他气得眼里冒火星,花白胡子乱抖,吼道:“你这捣蛋孩子,挖一截苇窜儿瞎一棵苇哩,你这是作孽啊!”他说着抡起鞋底就要打我的屁股蛋儿。我真不明白:拽他的胡子总是笑的三爷爷为啥动这么大的肝火?

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去河滩打粽叶、掏鸟蛋。无边无际的苇林碧绿、葱茏,我们侧着身子穿行,不时拂动着那佩剑似的苇叶沙沙作响,晶莹的露珠从叶面上滚下,拖着一道闪亮的尾巴,悄然滑落……打苇叶才有趣呢;苇林里谁也看不见谁,只听见叭啦叭啦的响声,我们每人的双手里舞动着个绿色的蝴蝶,倏尔两只蝴蝶一合,便很灵巧地搭成把儿,放进挎包里。累了,我们就仰面朝天躺在鸭子炕上休憩,想象回家奶奶用鲜苇叶蒸粽子给我吃的情景:剥开碧绿的苇叶,白灿灿的糯米,红光油亮的枣儿,一般苇香扑鼻而来。休息够了,我们便去掏鸟蛋。燕子、麻雀、布谷在苇林里鸣叫、飞窜。最活跃的要数苇喳儿,在苇杆儿上跳来跳去,“喳喳叽,喳喳叽”争相歌唱,像开歌舞比赛会。使我好奇的是:机灵、勤劳的苇喳儿把三根苇杆儿交叉地缠在一起,在三叉上垒起温暖、松软的窝儿。那些懒惰的布谷鸟趁苇喳儿不在的当儿,偷偷地把比苇喳儿蛋大一倍的花皮蛋下在窝里,想让苇喳儿给它孵出后代。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气愤地说:“咱偏叫这些懒虫——布谷鸟断子绝孙!”说罢,我们就捡出那些花皮子布谷鸟蛋,幸灾乐祸地走出苇林,回家便有一顿上好的美餐。

秋风染黄了苇叶,正是芦花飘飞的季节,飒飒秋风中蓬蓬绒绒的芦花,满天飞扬,似雪花,如柳絮。灰暗的天宇下莽莽苍苍的苇林无边无际,芦荡上空人字形的雁群长鸣南飞,给人以萧瑟、迷茫的感觉。别看这轻飘飘的芦花,用处可大哩。剪下来用它可编成暖扇,它是覆盖越冬蔬菜的必备之物。幼时一位同学的爷爷是编芦花?的能手,他用稻草作纬经,夹杂适量芦花儿,编成芦花?儿,穿起来既轻便又暖和。有一件心酸而欣慰的事:一年冬天,他爷爷把成串的芦花?背到集上去换钱买粮,竟给他拾了邻居家的一双旧棉鞋穿,那旧棉鞋大得像只小船,穿着它脚冻得像猫咬似的,长了冻疮,抹獾油,上热敷,都无济于事。好心的爷爷给他鞋洞里填满芦花,顿觉暖烘烘的,痒抓抓的,后来冻疮竟不治而愈了。

霜降一过,就收割苇子。家家户户院子里石滚子吱悠悠地叫,棒槌朴嗵朴嗵响,男女老少都忙着制篾子、编席蓆。幼时另一位同学的奶奶是编席能手。月光像银色的瀑布,穿过树枝的空隙,洒下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把他奶奶的头发映照得更白了。她聚精会神地坐在“席底儿”上,那柔软、修长的篾子在她那粗糙的手指间跳跃着、舞动着,“人字花”舒缓地开放着,满地一片金黄。他时而在席上打滚,嬉戏,时而倾听奶奶讲述那诱人的许诺,爷爷用木轮车把苇席一车车送出去了,除换回养家糊口的实惠,还了却他小小的心愿——第一次拥有一支金星钢笔。

后虽因地下水位降低,家乡的芦苇已枯萎绝迹,但我们对芦苇的感情却是萦怀难忘的。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为了减轻运粮河以北的洪涝灾害,于1975年11月,在系水河滩的基础上,城关、梧台、孙娄、敬仲、淮阳五公社,调集万名民工挖掘运粮河。全长5.3公里,宽8米,深2米,它就是东起古城村,西至宋桥村入乌河的“现代运粮河”,也是梧台涝洼的泄洪之河。在这里曾发生过年轻女书记下河抢险的故事:那是1976年的夏季,一夜暴风骤雨过后,折断的树枝杂物和杂草挟裹的泥巴将运粮河下游张家桥洞堵塞了,一时河水猛涨,漫过河床……天刚蒙蒙亮,二十几岁的梧台公社女书记李建美巡视见此险情,毫不犹豫,当即跳下水去,凭着她“女汉子”的闯劲,泅着近一人深的河水,奋力扒掉“草裹泥巴”,竭劲拽出乱树枝子。她连呛几口水,手背划破皮都不顾得,连续奋战半个多小时,才使险情稍缓。附近村庄的干部群众闻讯赶来,见此无不深受感动,纷纷跳下水,齐心合力排除了险情。女书记李建美这一身先士卒的壮举传为佳话。

改革开放后,随着运粮河的干枯和沿河化工企业的不断增多,可怜的运粮河沦为化工企业废水的排泄地,成为一块难以治愈的环卫“牛皮癣”。当地镇政府把治理改造运粮河提到重要工作日程,他们以大气魄、大手笔决心彻底改造治理。其口号是:“下了临淄高铁站,坐着船回家,沿河观看江南风光。”2017年,春节上班的第二天,镇机关干部立即组织专业队,调动大型机械,热火朝天地投入了百日奋战。他们将临淄区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水全部引入,并对湿地公园进行了植物种植、养护。仅用半年的时间,竟将运粮河变成了如此秀美的模样。

“爸爸,该回城了吧。”是儿子轻轻的催促声。我才从回忆思绪中回到现实。我和老伴尽情地呼吸着家乡清新的空气,沐浴着秋日赤红的霞光,惬意极了。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只得登车而去……

新闻推荐

作为加修为彰显大行风范 ——记工商银行青州支行行长孙志韧

“大行工匠”系列宣传报道之四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作为金融行业的“排头兵”,工商银行潍坊分行也有一群专业、敬业、精业、乐业的工行“匠...

青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