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旬老人隐姓埋名滞留57天 救助站“试送”助他回家

淄博晚报 2017-05-21 10:49 大字

流落街头被救助

一名六旬老人街头流浪被送往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后,一直隐瞒自己的家庭住址,致使工作人员为其寻家的路异常艰难。记者昨日获悉,5月19日,经过57天的寻找,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推断并获取了一点线索,通过试送老人回家的方式,没想到真的为老人找到了家。

3月22日22:30许,淄川公安分局寨里派出所向淄博市救助管理站送来一名男性受助人员。据当夜值班人员回忆,该受助人员约65岁,来站时身上穿了厚厚的衣服、非常脏,身高1.6米左右,头发较长,身上没有任何证明其身份的信息。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这名男子能够听懂讲话,但不太愿意与人交流,他一会说自己叫“徐延庆”,一会又说叫“徐自才”,一会儿说自己家是东北的,一会儿又说是河南的,总之没有一句靠谱的话。因为老人说话语速较快,吐字又十分含糊,工作人员很难判断出他到底是哪里人,只能从口音上基本判断出他的家应该距离淄博不远。

在老人入站的当天,救助站工作人员帮助他洗澡、理发、换了新衣服,从其身上共脱下了7件上衣、5条裤子。整理过后,老人精神了许多,在救助站内生活能够自理,饭量不小、身体状况很好,但是由于沟通有困难,只能先将其暂时留在救助站进行照料。

为帮助老人早日找到家人,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费尽了心思。他们根据老人提供的“徐延庆”、“徐自才”这两个名字,数次到桓台县果里派出所进行身份查询,从周边地市到全省再到全国,几百个跟这两个名字同音的名字,他们不知道筛了多少遍,却一直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

随后,市救助管理站先后在全国救助寻亲网、报纸、网站、电视等媒体上刊登他的寻亲信息和基本情况,还通过与淄博蓝鲨公益合作,将相关微信发送到朋友圈,扩大搜寻范围,动用了所有可能帮助他找到家人的手段。

4月25日,救助站联系公安部门为其采集了DNA样本,根据比对结果也没有相关失踪人员的报案信息。在站内生活的这些天里,工作人员对这名老人日常生活精心照料,他每天在站内按时吃饭、睡觉、户外活动、看电视,对生活非常满意。

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尝试跟这名老人沟通,可他想说话的时候能够说一两句,不想说话的时候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劝解,他就是一言不发,找家的工作为此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费尽心思寻家未果

坚持“寻亲”终获成功

为积极落实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有关为受助人员找家的精神,市救助管理站将为“徐延庆”老人找家作为阶段性重点业务工作来抓,指定专人每天与老人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12日,老人含含糊糊地说出了文登三大队的信息。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立刻与青州市邵庄镇政府、文登村进行联系,询问有没有叫徐延庆的老人走失,得到的答复是他们那里没有姓徐的,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

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徐延庆”老人断断续续的口音和描述信息大胆地分析,老人有可能说了假话,他的家也许就在青州市邵庄镇。于是,市救助站决定对老人开展“试送找家”。

5月19日上午9:30,救助站工作人员带着“徐延庆”老人走上试送寻家的路,驱车赶往潍坊青州市邵庄镇文登村为其找家。10:50,前方传来了好消息,老人的家找到了。原来,老人并不叫“徐延庆”,而是叫“蔡全松”,今年63岁,是邵庄镇北文登村村民,家中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

护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他们驱车走到文登村时,一名村民认出了蔡全松,说:“这不是我们村‘发财\’吗!”,工作人员当时就松了一口气。后来,工作人员联系了北文登村的窦主任,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把蔡全松送回了家中,工作人员离开时,蔡全松还拉着车门想跟着一起走。

窦主任告诉工作人员,蔡全松本人精神一直不好。今年3月走失后,村里派人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看到他被淄博市救助站照顾得很好,而且安全回家了,表示十分感谢。

(晚报记者刘琳通讯员吕志远高武家)

新闻推荐

梨在古代很受宠

梨,一般分为东方与西方两个品种。我国是梨的原产地之一,东方梨大多数原产于我国,如白梨、砂梨、秋子梨等。在所有水果中,梨被称为“果宗”,因为在二十四节气(惊蛰)中,梨是唯一占有一席之地的水果。现代...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