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人眼中的淄砚

淄博晚报 2017-05-09 10:46 大字
□王洪海

去年冬天,西泠印社秋拍4647号一方淄石砚,拍出54.05万元高价,震动了砚界,淄石之佳可见一斑。这方长方形淄石砚(22.4×15.3×4.4),砚堂微凹,开淌池,左侧有朱彝尊自作铭文,右侧为孙星衍镌题,并有孙星衍、阮元印,砚背平整、线刻朱彝尊小像,配天地红木盖。

朱彝尊(1629—1709)号竹坨,浙江嘉兴人,康熙年间大学士、授检讨、值南书房,善书法、精考证,诗文与山东新城王渔洋齐名,俗称南朱北王。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三年榜眼,官至山东督粮道、权布政使,善金石书法。阮元(1764—1849)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道光年问授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任浙江巡抚十年、工书法、精鉴赏,善画花卉竹石、著述颇丰。这方清早期三位著名学者铭文、朱氏家藏淄石砚,令砚界对淄石砚界刮目相看。

自北宋时期,就有端砚、歙砚、红丝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之说,淄石的状况如何呢?北宋时,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全国能制砚的石材大约23种,淄石位居前列。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说,“淄石理滑易冷当在建州之次”、“淄石金星石色绀青,声如金玉,又有青金石叩之无声发墨”。一代名相范仲淹,曾对淄石的挖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渑水燕谈录淄州淄川县梓桐山石门涧有石曰青金石,其纹理细密、范文正公早居长白山,往来于此当见其石、皇佑末公知青、遣石工取以为砚、极发墨,颇类歙石。由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石可先生等编著《鲁砚谱》有鲁砚100方,其中,淄砚17方,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生曾在第16方淄石半瓦当砚铭文:砚如瓦、最宜墨、与斯人、寿大极、不可言、启功识“。

通常讲,一方砚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石质、品纹、雕工及铭文等要素,石质是首选,砚石因其实用品,要达到“历寒不冻,经伏不腐”确非易事。古人讲,砚石发墨,主要研而无声,墨色光亮无。苏东坡先生则云:“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下墨墨如油”。淄石的优点在于沉稳、庄重有瓦乐之像,缺点是色泽深、黑或绀青,美感稍缺,那我们就得走出一条形成淄石的特色,雕以掩暇,点以其美。“淄石蕴玉砚发墨而不损笔,端石非下岩者宜笔而退墨。端砚、歙砚虽全国名砚,但只有产于老坑水岩或婺源龙尾是名砚,因其开采难、量少,而非普通人所用或所常见,淄石虽不及其名坑石,但它确优于普通的端石或歙石,清末、民国或解放初期淄石砚在山东及周围市场的占有率,确实是一枝独秀。鲁砚石材红丝、淄石、尼山、砣基、温河石、金星石、燕子石等不下二十余种,淄石地位如何?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清、美世济淄川砚》是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大学士桂馥赠好友刘锡暇、刘有倩、马履泰铭文砚,铭文曰:“般阳之族美世济,内含玉德肤理细,红丝为兄龟矶弟,谁与赠者馥姓桂,泰忘其陋铭潜制、乾隆甲寅六月游历下,纯斋前辈属,馆后学马履泰”。红丝砚因青州黑山老坑石色红如膏、细腻、黄地红丝或红地黄丝,而久负盛名,常同端砚、歙砚并驾齐驱之势,可惜由于历史上战乱、石竭,北宋就有四大名砚之一的红丝石,明清被甘肃洮河石所取代。但是她被人一眼中的美感和质如膏肤的细腻,从这点上来说,淄石屈尊之下,在它石之上,已不为过。

新闻推荐

用实干展现乡镇干部新作风

□本报记者付生通讯员李浩玮刘雪瑶“干部不解一线情况,群众难觅干部——这种情形决不允许。”这是群众的心声,更是青州市弥河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决心。加强作风建设,该镇以...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名人眼中的淄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