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街道六大措施保驾护航
近年来,王府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街道“13423”工作思路,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不断加快产城一体、互动互融步伐,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西南次中心,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筹资1亿多元对南阳河上游5.05公里河道实施“两清一绿”水生态治理,建成13座景观桥、14个蓄水坝,并与中下游衔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生态景观水系;筹资5000余万元,跟进西南山区115平方公里水环境打造,新建85处塘坝、123个蓄水池。筹资6000万元完成莲花路(山区一号路)、井塘路、贝隆路等旅游路建设,总长达40多公里;完成成片造林3万亩,植树700万株,提升道路80多公里,全面完成7万亩宜林荒山绿化任务,真正望见了山、看见了水、留住了乡愁。
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筹资5000多万元,改造提升北关、五里2所初中和刘井、赵河、莲花盆、五里4处小学,提前一年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并依托4个山溜高标准建成莲花盆、刘井、赵河3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和北师大山水幼儿园,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实现了基础教育向幼教延伸,让我们山里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依托“手拉手·托起明天的希望”活动,设立王府爱心教育基金,与辖区2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结成对子,发放小课桌150张、助学金32万余元,确保辖区没有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
全面完成王府卫生院和36个村级卫生所改造提升,并定期开展“下乡义诊”活动,无论硬件设施、软件配套,还是服务种类、技术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使群众健康得到最大保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环境和资源优势,围绕打造“5A王府·中国养生享老福地”这一高端定位,大力探索推行“居家式享老、社会化服务”,新规划建成青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长庚休闲养生文化园等一批养生享老重点项目,并在全市建立首家健康科教馆所,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健康、休闲、养生、享老的多方位需求。
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以建设“平安王府”为目标,建立健全村、社区和街道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并结合联群工作,沉到田间地头靠前掌握信访苗头,并依托群众诉求接待室,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和包案机制,集中力量化解矛盾、理顺关系,社会稳定保持历史最好态势。同时,筹资在辖区村安装治安监控400多套、村内广播102套、路灯1100余盏,实现了镇村社会治安监控的全覆盖,并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组织治安巡逻队实施24小时巡查,极大增强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生态文明村、“十星家庭”“好媳妇、好婆婆”“青州好人”等活动深入人心。以宋城、东夷文化广场等为平台,秧歌队、京剧票友会常年开展活动,提升镇村文化中心、文化广场,辖区民间队伍在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多次获奖。村村建立农家书屋,群众精神食粮更加富足。建立井塘、张家峪写生基地,先后组织儒学讲堂21次,举办8期农民画培训班,目前已拥有专业画师80余人,协会会员近200人,农民画爱好者3000余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基层干部作风全面改进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工作座右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开展,广大镇村干部沉到工作一线、走到田间地头,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群众工作上,扎实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镇村道路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等民生工程,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同时,结合干部联群服务活动,与辖区7500户群众对接,探索建立“1+3”帮扶机制,每人至少联系1个贫困户、1名困难学生和1位孤寡老人,帮助解决问题580余件,真正实现了“干群结亲、服务连心”。(本报记者刘建丽本报通讯员郝倩王浩)
新闻推荐
“小区门口附近的绿化带内垃圾成堆,三四米宽的绿化带每天都需要进去捡拾垃圾,到了夏天很容易伤到胳膊,能不能有人出面管一下?”一位在青州市冠街街道负责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温阿姨向记者反映...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