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刻刀翻飞,雕出“墨雨”一池

潍坊晚报 2016-10-25 15:59 大字

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的“壮山”,其山名因盛产红丝石,引发了人更多联想,山依然“壮”,红丝石的储量却越来越少,觅得一块品质出众的红丝砚也分外困难。正红、正黄的斑斓色彩,令红丝砚在国内砚台品种中独得一席。刘文远是制作红丝砚手工艺人中的翘楚,一双粗糙的大手,或钳或捉,用不同的力道使唤着手里的工具,寸寸打磨雕刻着一块石头,让它变成一方美砚。

原石产地多已禁止开采

9月11日,记者到红丝石的主产地之一冶源镇老崖崮村进行了探访。老崖崮村距离县城约15公里,周围都是低矮的小山包,红丝石只在其中一座名叫“壮山”的小山上出产。随着红丝砚名气越来越大,几年前这里也被大规模开采。当地政府逐渐意识到红丝石资源将近枯竭,遂用铁丝网将这座山丘圈起,禁止村民继续采掘。

沿着公路进村,加工红丝砚的家庭式作坊到处可见。来到“壮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采后遗留的大片石坑,这些坑都是以前开采的老坑。刘文远说,如今表层的红丝石已经被挖掘殆尽,继续开掘要深入地下七八米,挖掘难度很大。“红丝石夹在两层青石之间,最厚的地方一般不会超过1米。”刘文远说,红丝石采掘难度越来越大,往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也不一定能找到红丝石,再加上当地政府对于红丝石开采的保护性措施,这几年市面上的红丝石原石越来越少。在石坑里转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一块让刘文远看得入眼的红丝石,他说,这些石坑早已被人翻过很多遍,而且青州的“黑山”也已经禁止开采,想找一块品质尚可的红丝石很难。

就在记者从“壮山”上下来时,刘文远忽然停了下来,指着一处垒起的院墙说里边有好多红丝石。在外人看来,这些石头只是看上去颜色有些发黄。在刘文远等制砚艺人看来,这着实有些“暴殄天物”。

砚台产业一年收入2亿多

临朐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李凤岳介绍,红丝砚兴起于唐而盛于宋,因其质地细腻、颜色鲜艳、纹理丰富,曾被誉为诸砚之首,彼时称其为“青州红丝砚”,分布地带在今青州市邵庄镇“黑山”与今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壮山”一带。明清时原料红丝石枯竭,随着近些年采掘工具的进步,红丝石才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鲁砚20多个品种中,红丝砚居首位。

能够在众多的砚台品种中脱颖而出,红丝砚自有它独特的优势。国内其他砚台品种多为黑色或灰绿色,唯有红丝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红黄相间纹理变幻莫测。李凤岳说,红丝石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同时含有二氧化硅及钙、镁等物质,因此红丝砚石质细密,发墨快、在上面写出的字光亮、油润。与青州产红丝石的深沉稳重纹理不同,临朐红丝石颜色以正红、正黄相间为主,看上去非常华丽。另外,红丝石储量极少,开采也越来越困难,历史上多次断代,因此更为珍贵。

如今,观赏石产业作为临朐县四大文化产业之一,在当地得以蓬勃发展,全县仅从事红丝砚开采、加工、经营的业户就有200多户,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

村民手中淘来无价之宝

走进刘文远的“正文堂”,迎面而来的是一块5平方米左右的巨大红丝石,刘文远将其命名为“拈花一笑”,这块石头就是他从村民手里“淘”来的。

在盛产红丝石的老崖崮村,家家户户都存有几块红丝石。制作红丝砚的手工艺人们常常到村子里“淘宝”,这块“庞然大物”就放在村民家的院子里。“当初只知道是红丝石,但不知道品质如何,因为看外表最多能看六成。”刘文远说,花了2.5万元把这块红丝石买了回来,经过初步打磨,这块石头带给他的惊喜越来越大,在上面看到了难得的“石眼”。刘文远所说的“石眼”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红丝砚十分难得,其发墨性能格外好。通过朋友介绍,刘文远与同样从事红丝砚加工多年的工艺美术大师徐建军结识,信仰佛教的徐建军向他提出了“拈花一笑”典故,得到了他的认同。“石眼”化作舍利子,刘文远就着纹理雕刻了40多位形态不一的佛像。如今,这块“拈花一笑”作为镇店之宝,价值已经攀升到了500万元。

刻刀翻飞呈现“墨雨”

挑料、下荒、设计、磨制、打磨、上蜡是红丝砚加工的六道工序。常年从事红丝砚制作,刘文远的手上起了厚厚一层老茧,一双大手看上去粗糙,执起小小的刻刀却是上下翻飞、十分灵活。

挑选了一块长十几厘米的椭圆形红丝石,刘文远开始动手打造一块用于把玩的砚台。这块石头并不大,从外表看与普通的石块无异,但打磨机除去表层后,里边金黄色的斑斓纹理展现了出来,质地非常细腻。与常见的红丝砚相比,这块红丝石上出现了点点黑色的印迹,看上去有点像墨痕。“这叫‘墨雨\’,红丝石上偶尔会出现,有的似泼墨效果,与金黄色的石面相映成趣。”刘文远说。

借着“墨雨”,刘文远将它的设计主题定为“一池墨雨天花坠”,细细打磨后,椭圆形的雏形已现。大大小小的刻刀在他手上轮番上阵,很快一块巴掌大的红丝砚呈现出来。这块红丝砚一头大一头小,小头凿为砚心,“墨雨”从另一头倾泻而下,与他篆刻的“一池墨雨天花坠”呼应,放在手上把玩十分有趣。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出石质的纹理,还需要细心地上一层蜡。

因材构思,红丝石价值翻番

刘文远受祖辈赏石爱砚的影响,从小酷爱金石、书画,并自学打磨、刀刻,这些技艺对于他制作红丝砚大有裨益,并将自己所长的书画融入其中,使其更有韵味。

1993年,从从事外贸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日本经常进口红丝砚,刘文远瞅准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专门从事红丝砚的加工与创作。“当时工人的月工资是60元,我加工一方红丝砚对外出售170元,而且只用两天就能完成。”刘文远说,2009年前后,意识到红丝石储藏量越来越少,而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数量达到最高峰,他凑了部分钱买下了一大批红丝石,几年时间过去,这些原石的价格翻了10倍以上。在刘文远看来,与原材料相比,更为重要的是赋予红丝石以新的生命。同样一块红丝石,要加工成什么内容,需要手工艺人的巧妙构思,刘文远称之为“读石”。一块原石可能一摆就是数月,只为能找到灵感,赋予它新的生命。“观察红丝石,要看它的质、色、纹、艺、形。”刘文远介绍,制砚前,首先要挑选石材,对每块石头的色泽、质地、形态、纹理等有所构思,尽量把石头的优点都表现出来。比如石材纹理像山水,就将其制成风景,如像祥云,就制成吉祥图案。靠着精湛的技艺,赋予红丝石新的意义,刘文远制成的红丝砚能使其价值攀升30倍至100倍。文/本报记者周晓晴本报通讯员刘明志图/本报记者殷梦

新闻推荐

桓公路西段工程立项将优化城区经济布局

本报讯近日,潍坊市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峱山经济发展区桓公路西段工程已获批复立项。项目西起邵庄镇镇区徐州路东首,东至青州市域西环路,路线全长5.261公里,拟投资约1.19亿元,计划于...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