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四合院,主人盼保护,300年四合院,主人盼保护
□记者 锐箫 润璞
在邵庄镇北普通村即将拆迁完毕的废墟中,一座较为完整的两进四合院赫然而立。房主鲁世亮说曾找专家鉴定,认为房子是清朝初期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四合院便是2011年《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建国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列入的“北普通村鲁氏家族建筑群”。
1
嘉庆二十年的账本还在
6月11日,当记者来到北普通村时,鲁世亮夫妇早已候在家门口,在他俩的带领下,记者了解了四合院的情况。
这座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是主院,走朝南的东南门。后院是副院,走朝西的西南门。前院以东屋南墙作映北墙,后院则是单独一面映北墙,再有一道南门通往院内。由于南门位于院墙正中,里面又建有木制屏风。这里与前院北屋北门的设计有相同之处,都是进门即是带有可开关的门口,但通常不开,只走两侧。
当时为什么用这种设计,鲁世亮不太懂,但他知道“只有家里遇到红白公事等大事时才把这两道屏风门打开,方便来客出入。 ”
从鲁氏族谱上可以看到,鲁世亮为二十一世。在鲁氏十六世时为鲁万全和鲁万书兄弟俩。 “当时可能就是他俩分家了,鲁万全分得了前院,鲁万书分得了后院。 ”前院从鲁万全一直传承到鲁世亮。堂屋正中至今悬挂着鲁万全亲笔书写的 “安书堂”牌匾。
后院北屋东屋西屋俱全。但因为修缮不力,房顶已全部更换为红瓦,墙也被涂料涂刷成了黄色。而鲁世亮所在的前院却一直原样保持着。只是没有了西屋。
“当时我父亲和叔叔分家,叔叔分得了南屋和西屋,父亲分得了北屋和东屋。 ”
就这样,鲁世亮的叔叔堵上了南屋的北门,从南面重新开了门,后来因为翻建把西屋拆掉了。
关于这座老宅,鲁世亮一直想打听它的故事,但始终没打听到,只听一位曾在鲁家担任私塾先生的老人说鲁家乐善好施,曾拿出三亩地给百姓用作坟场。
鲁世亮家存有好几柜老账本,多是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的。有一本是嘉庆二十年的,距今有200年了。一份保存完好的同治十四年“立分书”上有这么一句话:“义利门头鞋铺门头南边四十五间,北边二十七间”,由此可见当年的富庶程度。
鲁世亮曾找来专家鉴定房子的年限,专家从屋檐下麒麟松树等图案的砖雕上推断是清朝初期建造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2
年年修缮,得以将老宅维持至今
这么古老的房子是怎样保持至今的?鲁世亮说这得益于每代人对房子的爱惜和修缮。
“我记着爷爷在世时就很爱惜这座宅子,椅子、窗棂、门啥的都不让用小刀划,墙不让乱画乱摸,花砖更是不让碰一下。 ”
鲁世亮还听爷爷讲过,当年日本鬼子来了就住在这里,撵着爷爷走,爷爷不走,宁愿在墙旮旯里躲着也不走。 “房子就是爷爷的命!战争年代,爷爷都把房子保护下来了,后来人更有理由保护好房子。 ”
于是,鲁家代代都传承了修房的手艺。尽管鲁世亮和父亲都是生意人,却都会泥瓦匠,就是为了修房子。
“全套的工具我都有,光梯子就有三个。买来很粗的大松木,别人都觉得小题大做,可我不这么看,我不能让老宅毁在我这辈人手上。我有责任把房子传承好。 ”
每次修房子,妻子鲁新美给递着瓦、砖等材料,鲁世亮攀着梯子上去修。 “上去安上一片瓦,垒上一个砖,再下来看看正不正当,不行就再上去调整。 ”
“为什么不找人修呢? ”记者问。
“自己干着踏实,用别人总感觉不放心。而且现在的工匠能盖了大楼,却干不了这些活儿。 ”鲁世亮说。
为了修房子,鲁世亮每年都要拿出俩月的时间来修补,春天一次,秋后一次。不管收入多少,修房的花费是不能少的。
曾经,妻子也不理解丈夫总修房不翻建的举动。 “从我结婚起就一直住这个老房子。因为墙太厚,所以从外面看着房子不小但里面的空间却不大,而且木格子的窗棂显得里面总是很黑。看着别人都住上了高大宽敞的新房,心里也常常不是滋味儿。 ”
但因为娘家也曾住这样的房子,加之古家具古书的熏陶,鲁新美慢慢理解了丈夫的做法。 “有一年他忙没功夫修,我就把俺爹叫过来给俺们修的。俺爹住老房子时也会这手艺。 ”
看到村里另一座老宅已经拆掉,只保留了这一座,鲁世亮就分外庆幸这些年的花费、付出和坚持。
3
爱房心切,盼望继续修缮
四合院内,一棵正开花的合抱粗的合欢树为小院洒下一树浓阴,两只小狗在院内摇头摆尾,实在是一处清幽静谧的住所。鲁世亮说那些年虽然住楼了,但还是常常在老宅里休息,这里冬暖夏凉,特别好住。
但现在,鲁世亮望着被鸟雀蹭掉的檐瓦正在发愁:“过去年年修,今年早又该修了,可现在村庄拆迁,我们也搬走了,真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办?”
鲁世亮是个好学之人,常年订阅着一些报刊,尤其喜欢看《环球时报》。当读到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章时他就特别留心,还专门用粉笔誊写到了门楼墙上。
一面墙上写着:“作为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见证及标志,古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
另一面墙上则是:“理论上讲古建筑不能异地保护,应该原址保护。买下来挪到别处盖起来,不是保护,而是把古建筑当做商品。目前,古建筑保护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观念混乱,原来不重视所以乱拆,现在重视了又开始加建,建假古建筑,思路和观念都不对,最好的保护应是原样修复。 ”
这,都是他从《环球时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的文章里摘录的。他希望借此唤醒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事实上,我市对文物保护是相当重视的。早在2011年,就将这座房子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鲁世亮分外重视这份荣誉,将文件用镜框装裱,悬挂在北屋北墙的正中央。
“拆迁办的看了文件就说,你这个屋里,一个砖俺们都不敢给你动啊! ”
不动是好的,可今后谁来维修呢?这是让鲁世亮最担忧的问题。“房子没人住了就坏得快了。我今年53岁,年龄也越来越大修不动了。就是希望房子不只是要保留下来,还得有人管啊! ”
采访结束,回望废墟中的这座老宅,记者也对它充满了留恋。是啊,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它。鲁世亮爱房心切的心令人尊敬,但记者相信,作为珍贵的文物,有关部门一定不会疏忽对它的保护和修缮的。
四合院前院俯视图四合院前院内景檐角的砖雕四合院后院
鲁世亮夫妇在堂屋整理古物
鲁世亮夫妇展示保存完好的布制“立分书”
新闻推荐
(上接一版)该街道还充分利用国家低丘缓坡第一批试点土地指标,依托民营科技创业园南区、莲花盆电子工业园,与解决劳动力就业相结合,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平台,加快推进创业园南区和莲花盆电子工业园设施配套...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