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州“臧台城”考略,青州“臧台城”考略

青州通讯 2015-05-12 16:09 大字

□孙凤瑛

青州城北的“臧台城”,是姜齐第四代国君癸公慈母和第五代国君哀公不辰在位期间所营建的齐国的都城,仍称营丘,即所谓“都城迁而名不改”。癸公慈母所筑的癸公台(即烽火台、瞭望台,今称臧台),马陵台、凤凰台(俗称凤凰岭,实为齐都城)等一直流传至今。两代国君在营丘臧台城维系了半个世纪。之后,哀公不辰因“遭纪侯诬陷”而被周历王用大鼎烹杀。第六代国君胡公姜静继位,迫于形势,便将齐都营丘再次西迁至淄水以西原薄姑国之墟。

第四代国君癸公慈母为何要迁都?这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姜太公立首功。“牧野战役”后,周武王征四方,伐东夷。弥水西畔青州苏埠屯一带的薄姑国被迫降服,次年,周武王将灭商兴周的第一功臣、自己的岳父太公望分封于此地,把守周王室的东大门,“以藩屏周”。《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封太公于齐,都营丘”。营丘,即伯益之都,在青州苏埠屯及寿光南“益村”(亦称益城)一带。伯益是东夷部落联盟首领,也是姜太公之祖,他为尧舜“典三礼”、“制五刑”且佐禹治水有功,受封吕地。《路史·国名纪因》载:“太公及东吕,吕即莒也”。莒为部落方国名,其址何在?据考古学家孙敬明先生考证:“殷商之前,莒在费县祊水流域,当时莒之国都就在费县境,其最有可能在祊河西岸。 ”(见孙敬明先生《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费县,今属临沂地区,在临沂城西北,蒙阴之南。在青州苏埠屯的正南偏西,约有五百里。古代,祊、泗、淄、弥、潍流域为同一个部落大联盟,其政治中心就在青州苏埠屯一带,伯益就是这一大联盟的首领,史称“四岳”,四岳又称太岳,掌管四方诸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伯益贤达、有才能、得民心。禹欲禅位于伯益。禹死,伯益为禹举行葬礼后,隐居青州“箕山之阴”,即苏埠屯一带的“伯益之都”,主动让位于禹的儿子启。《孟子》曰:“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阴。 ”传说伯益隐居于此,并著《山海经》一书。西汉著名学者刘向云:乃“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世将此地称为伯益之都,它在“箕山之阴”。箕山,即今香山,在青州城东郑母镇与谭坊交界处。箕山之阴就是在箕山以北的苏埠屯至寿光“益村”一带。夏商之时,此地有伯益之都,称“益邑”。有帝启为伯益所立之祠庙。伯益死后,帝启每年派人带祭品来祭祀。《越绝书》载:“益死后,启岁善牺牲以祠之。 ”《春秋·僖公十五年》云:“己卯晦,震伯夷之庙。”《左传·僖公十五年》云:“(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庙。”震,即雷击。伯益宗庙在春秋僖公十五年九月的最后一天遭雷击致毁。伯益后人又将其重修。青州苏埠屯一带发掘出土全国最大的商墓群。“可与安阳殷墟王陵相比,推测是薄姑国君主之陵寝”(安作璋《山东通史》)。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云:“齐,盖殷时旧国,周人灭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 ”在此出土有“ ”(古益字)字铭文之铜器。既有文献记载,又有出土铭文佐证,可知“箕山之阴”的“伯益之都”就是伯益的隐居之处。伯益是姜太公之祖,这里有姜太公先祖庙宇,是姜太公的故乡。周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东夷齐地离周王室最远,武王征四方,东夷齐地薄姑氏方国已被征伐,暂且归降,但情不自愿。此时,残余势力还很强,战争远没有结束,困难重重。这里是周王室的东大门,东、南之诸夷国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而东夷族素有尚武好战不畏牺牲之精神,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唯有文韬武略、威震天下的姜尚父能担此重任,把守此门,藩屏王室。太公是东夷人,出生在弥河西畔,成长在弥河西畔。传说姜太公当年入赘招婿之地就在青州北弥水以西的马氏村,至今尚存。青州苏埠屯一带是他的故乡,他对故乡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礼仪传统非常熟悉。周王室“以夷治夷”的绥边策略封太公于齐地是上上之策,太公是最佳人选。太公封齐后,肩负着东征莱夷和新建家园的双重任务。周初,东方反周的最大势力就是盘踞在昌乐一带的莱夷。王献唐《山东古国考》载,殷末,莱夷主要居住在昌乐、安丘北部、今青州城区和临朐的东部一带。昌乐与苏埠屯相距甚近,一在弥水东,一在弥水西,故有“营丘边莱……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之说。太公击败“莱侯来伐”立国后,数次征伐莱夷,最后将其打败,迫使莱夷不得不离开其都城昌乐缘陵(营陵),东迁它地。太公夺取缘陵后,在此驻有重兵把守,成为齐国最东边的军事重镇,缘陵成了齐国的“陪都”,姜太公亲自镇守这一周王室的东大门。缘陵作为陪都延续了150年,直到孝王、夷王之时,南夷、东夷等多国联盟大举侵犯齐国,史称“广伐东国”。 1986年,陕西安康出土周孝王时期的“史密簋”铭文,记载了这一史实。孙敬明先生在《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一书中云:“西周初,姜尚都营丘(缘陵),夷王时迁离。 ”这个迁离的时间正是南夷、东夷多国联盟大举伐齐的时间。此时,齐国的君主正是齐癸公慈母。“史密簋”铭文(李学勤先生与孙敬明先生考释):“南夷、莒、虎、杞夷、舟夷、讙、不(邳)、惁(析)”等南夷、东夷诸国联合对齐国大举进攻。由于众夷敌不断联合侵犯,迫使齐国不得不迁都。向何处迁?东南部和南部正有夷敌诸国在联合进攻,东北部是纪国的领土。只有西北部是自己的领土,遂将都城移至西北部的臧台一带。癸公慈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迁都后,他在凤凰岭筑建了齐都城,并营筑了癸公台(烽火台、瞭望台)、马陵台等,加强军备防御设施。决心反败为胜,夺回失去的领地。可是,第五代君主癸公之子哀公不辰却是一个不争气的国君,就连东邻纪国也欺负他。《诗经·齐风》记载:“哀公淫怠慢”、“思贤妃”。可知这是一个荒淫无耻的不肖之君。公元前867年因“遭纪侯诬陷”,致使哀公不辰被周历王用大鼎烹杀。继位的第六代国君胡公姜静是哀公之弟。胡公更是一个不争气的国君,他看到,南面有“南夷集团”的侵犯,东面有纪国的骚扰,干脆逃之夭夭,放弃了淄水以东的大片领土,越过淄水,把都城迁到了原薄姑国废墟之地,即今博兴县境东南。如此,有大河阻挡,以免受其害。纪国趁机占领了淄水以东的大片领土。从此,齐国的疆域由弥水流域退至淄水以西。把淄水以东的大片领土拱手让给了纪国。自此以后,以淄水为界,淄水以西为齐国,淄水以东为纪国。臧台之地成了纪国的领土。

为何要迁都臧台?其原因有七:①“南夷、东夷集团”“联合伐齐”的诸夷敌国是在齐国的东南方向。故只能往西北撤退,离开都城撤退就是迁都,迁都即迁国,因为西周初期还是邦国时代。往西往北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东北是纪国的领土,所以只能往西北的臧台一带迁都。②迁都不能太远,太远会失去更多的领土。因为癸公慈母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他仍想收复失地。故大修战备工事,筑烽火台、瞭望台,阻击敌国的进攻,等待时机,夺回失去的领土。③臧台一带地理条件优越,周围是一马平川的沃野良田,北有丰盛的鱼盐资源,有雄厚的经济基础。④臧台南侧有一条自西而东的河流,可以阻挡敌人的进攻,战略地势优越,易守难攻。该河乾隆年建桥碑至今仍矗立在臧台之巅。⑤古代建国都非常讲究,必须要看风水,选择龙脉风水宝地。臧台前面这条弯曲的河流恰似一条巨龙盘踞在此地,故称龙脉风水之地。⑥武王封太公于齐,都营丘。都城“营丘”是有定义的,不符合定义不能称营丘。《尔雅·释丘》云:“水出前左为营丘。”臧台齐都城在今杨家营村东侧的凤凰台上,在城之前左恰有一条大河,自西南而东北流,该河流至今尚存,它就是流经东台后村和西台后村之间的这条河流。齐都的位置非常符合《尔雅》对营丘的定义。⑦癸公迁都,是从昌乐营陵这一陪都向西北迁移,西周中期,齐国与纪国已有很深的矛盾,故而才有纪炀侯诬陷齐哀公被周王烹杀之事。原来的齐都营丘伯益之都,在弥水西岸,纪国的都城纪台就在弥水东岸,齐都营丘与纪都纪台相距太近,所以,癸公迁都不能再迁到原来的伯益之都,只能再向西北,离纪国都城远一点的臧台地区比较合适,臧台齐都仍称营丘。后来,胡公从臧台迁都薄姑废墟后,齐都臧台被遗弃,沦为纪国领土。

关于齐都臧台城,《青州市志》载:“臧台遗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总面积约180万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等……对臧台遗址进行调查。遗址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大型夯筑台基。东南角台基人称臧台,高约15米,东西、南北各150米左右。西北角台基人称马陵台,南北约120米,东西约80米,高约六米,呈南高北低三层台阶状。两台相距约1200米,中隔东西台后村。两台均为三次分层夯筑而成:一为始筑,土质单纯,未发现遗物;二为整修,时在战国;三在重修,时在汉代。臧台西北角出土大型石块300余,长、宽、高均60厘米左右,互相连接,为大型建筑基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鼎足;龙山文化时期的篮纹陶罐、顶口沿;商周时期的鬲足、盔形器;春秋至汉代的豆、盆;还有大量筒瓦、板瓦、花纹铺地砖、花纹壁砖等。迄今为国内五处较大范围内出土素面半瓦当的遗址之一。其西北部凤凰台(西周齐都城)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遗址中心部位有一城基,城墙南北长270~280米,东西宽170米,墙体宽9~13米,残高2米左右。南墙有六米宽的城门缺口,墙内南半部有2400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面,北部为大型夯筑台基凤凰台……基础以下为商周至龙山文化的地层。并有大型粮仓基础……出土文物有刮削器;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鼎、陶鬶、三足盘;商周时期的素面陶鬲、盔型器、陶簋;春秋时的罐形豆、彩绘陶壶、彩绘陶豆、陶井圈等。 ”臧台、马陵台、凤凰台,三台在一直线上,东南——西北方向,东南是臧台,西北是凤凰台,中间是马陵台,臧台齐都城(即凤凰台)与癸公台(今称臧台)相距五里许。从齐都凤凰台通向臧台、马陵台顶部的路只有一条,都在西北方向,并拾级而上,且有大型建筑工事。最西北部的齐都凤凰台(当地人称之为凤凰岭)方圆几百米全是夯土层,越往周边夯土层越浅,呈一中间高四周低的慢坡大岭。其岭被城墙所包围。内部有大型建筑遗址,这里当是癸公慈母所筑齐国的都城,名曰“营丘”。该都城的左前方正是自西南流向东北的一条河流,齐都的位置非常符合《尔雅》:“水出其前左为营丘”的定义,故臧台齐都仍称营丘。凤凰台齐都古城,东、西各有一条自南而北的天然河流,城南城北河流相通,四面绕水,是为护城河。城东南三里许便是烽火台瞭望台(即臧台)等大型建筑遗址。烽火台瞭望台为何筑在城东南部?这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有关。太公封齐150年后,四世君主齐癸公慈母之时,东南部的南夷、东夷等多国联合对齐国大举进攻,史称“广伐东国”。周孝王派大臣师俗、史密“东征”,协助齐国征伐南夷、东夷集团之“夷人侵扰”,师俗、史密左右夹击,“伐长必”“获百人”(李学勤先生“史密簋”释文)。由文献资料与出土铭文得知,这是西周最大的一次南夷、东夷联合广伐东国的战争。由于众夷敌不断联合侵犯,迫使齐国不得不迁都,迁都即迁国。遂将都城营丘由昌乐缘陵之陪都移至西北部的臧台凤凰岭一带,并在其东南部筑建烽火台瞭望台(臧台)。这就是将烽火台瞭望台筑在齐都臧台城东南部的原因。

胡公迁都薄姑废墟后,齐都臧台被遗弃,沦为纪国领土。在纪国的170余年间,臧台这一齐都之城是何名称,已无从考证。但,公元前689年,齐灭纪,臧台又成为齐国的城邑。该城邑归属齐国后,直至战国时期名曰“城阳邑”。在凤凰台出土两件战国时期的陶器,其陶文曰:“城阳邑□里”和“□缝子里豆”。这与临淄城出土战国陶文相一致,其陶文曰:“左郭鄙城阳邑。 ”这里的“郭”是指临淄城,“左郭”是指临淄城东,“鄙”是指临淄城东齐国的地盘,“左郭鄙城阳邑”恰是临淄城以东臧台陶文的“城阳邑”。两相佐证,可知,凤凰台齐都城在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名曰“城阳邑”(详见孙敬明《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陶文标识为何称“左郭鄙城阳邑”?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两个“城阳邑”,一个在临淄城东,即臧台城阳邑;另一个在临淄城西,亦曰城阳邑,秦汉后易名为“画邑”。为了区别两个城阳邑,故以左右分之,左为东,右为西。不但有地理方位的区分,而且有离齐城临淄远近的区分,故加一“鄙”字,标明两个城阳邑皆在离齐城临淄较远的齐国疆域内。故曰“左郭鄙城阳邑”和“右郭鄙城阳邑”,这种标识十分明确。

青州城北四十里孙板村周边发现一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如豆、壶、罐等完整器物。豆、壶陶器上的陶文有“城阳邑楚”、“城阳邑痦”、“城阳邑昲”等。孙板村在臧台城以南十六里,与其臧台城出土的陶文“城阳邑□里”,属同一城区,皆在“城阳邑”范围之内。由此可知,孙板村、口埠村、徐集村及其以北的所有村落都隶属臧台“城阳邑”管辖。

战国末,燕将乐毅伐齐,陷七十余城,必有臧台的城阳邑。西汉高祖六年,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食七十三城,臧台的城阳邑亦必在其中。文帝十六年,分齐为六国,设菑川国,菑川国领七县,臧台城阳邑是其中一县。由于史载不明,考此七个县邑是:西北部淄河东岸石槽村有“东安平邑”(见《汉书·地理志》、《晋书·地理志》),该村有大将田单墓和纪季墓。青州城北部段村有“薛邑”,有孟尝君的墓冢“薛公丘”(见《史记·索隐》)。薛邑以东是臧台“城阳邑”,有臧武仲墓冢。东部弥水流域有“剧县”。公元前689年前称“纪台”,纪侯大去其国之后,易名为“剧”(见郦道元《水经注》),“剧”为菑川国都城。另有三县难考其地,其中一县名曰“楼乡县”。青州城北,南北马兰之间,旧有古老传说,此地称“魏家楼”,古有楼房,有骏马百匹,南北有栏马之处,故后有“马栏村”之称。此地曾出土汉大将印玺、汉砖、汉墓、石虎、灰坑、窑址等,尚有古村落遗址。疑此地当是“楼乡县”遗址。另有两县,未知其名,推测一县应在青州城区至城北高柳村之间的北阳河流域,另一县在今城北王母宫村一带。吾先祖文楷考其曰:“菑川领县七,五凤中,王终古有罪,削四县,但存剧、东安平、楼乡。楼乡不详所在。”《山东古地名辞典》载:“汉置楼乡县,属菑川国,后汉省,遗址在今青州市北境内,详址待考。”《晋书·地理志》载:西晋,乐安国领八县,乐安东南边的臧台城阳邑,更名为“东朝阳县”。西晋乐安国在今广饶一带,东汉称千乘侯国,汉章帝于建初四年封其子伉为千乘贞王。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国名为“乐安”,西晋仍称乐安国。东晋,五胡乱华,十六国纷争,直至南北朝以降,臧台“东朝阳县城”逐渐沦为村落,唐宋已称为臧台村。宋代臧台“泰山行宫”庙碑记云:“重修其庙之由来远矣,近渐倾圮,里之善士……复修焕然……”清道光臧台碑刻记:“臧台庄,庄以台名也。是台也,或云齐桓公牧马之台,或云臧文仲牧野之台,两说皆误……惟宋元祐间僧人海慧道院碑记云:鲁大夫臧武仲得罪奔齐,筑台于此,而死葬焉。其说近是……”由此可知,在唐宋之季,人们尚不知臧台之名的来历,更不知何时所筑,或云重修,或云臧武仲所筑,对于臧台,众说纷纭。臧台城,在西周为“齐都”;春秋战国曰“城阳邑”;西晋时期更名曰“东朝阳县城”。臧台之地,西周为齐国都城五十年,春秋至晋季达一千年为县级城邑,可谓是青州城北西周至晋独一无二著名的城池,这一被历史遗忘的名城,理应载入青州史册。

(摄影:闫玉新)臧 台

城阳邑楚 城阳邑得 城阳邑昲 城阳邑痦

新闻推荐

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展“梦想书包大赛”活动,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展“梦想书包大赛”活动

近日,根据青州市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分部统一安排,邵庄镇刘镇村农村淘宝服务站率先组织80多名儿童开展“梦想书包大赛”活动。活动中,各年龄段参赛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挥动画笔,大胆构思,不一会儿,一...

青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