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三桥 历经沧桑

潍坊晚报 2022-04-02 09:04 大字

大于河下游有三座石桥,时间最久远的是今寒亭区高里街道境内的“一空桥”,距今有800余年历史。望台桥民间俗称“史家桥”,在今寒亭区高里街道三甲王村附近,因地近禹王台,故得名。徐家村东旧有小石桥一座,横跨大于河,称“流芳桥”,1924年进行了一次重修。

一空桥:建于金代距今800余年

大于河向北流过徐家河口,就进入了下游流域,明、清两代,这一带称“潍县西北乡”,地处平原,建桥石料奇缺,愈向北,河上桥梁愈少,但在筚路褴褛的生活开拓中,还是留下了古老的桥梁。时至今日发现,时间最久远的当推今寒亭区高里街道境内的“一空桥”。

此桥位于一空桥村村南,南北横跨在大于河的一条古道上,为一拱形石桥。利用上宽下窄的楔形力学原理,在巨大的石块上作出卯榫,不需要任何支撑外力,这样一座单桥洞的坚固石桥就跨在了河流上。由于大于河改道而去,石桥废弃,大部分被毁坏,建桥之初形制如何已不可见。1931年的一天,当地一个叫孙子平的村民来到了这里,偶然之间,在桥洞的内壁上发现了桥碑石刻,石刻有二:其一在接近桥拱弧顶处,上刻“潍州北海县”三位官吏的姓名。其二在桥洞内壁东侧,上刻“大金国山东东路潍州北海县儒教乡第十都大刘家庄创修石桥记。都纠首安固村董法佺,副纠首本州胭脂王全”,另刻有“社官”31人和众多施钱人姓名,下署“明昌三年九月十五日永记”。

这一发现,让石桥有了古老的历史,明昌,金朝皇帝章宗年号,明昌三年,1192年,据今人考证,“大刘家庄”即今高里街道一空桥村,距今已走过了800余年的风雨沧桑。读过碑文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文中的“胭脂”,据后来的研究者考证,这来源于匈奴族的“阏氏”,本意为“妃”,碑文中的“胭脂”似指地方主官嫡妻,看碑上的“胭脂”姓名王全,大有汉民之意,汉民称“胭脂”,这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融和。汉字中的“钱”字来到碑上,变成了似“吊”又似“不”的符号,这一定是吸收了女真族文字。亦有学者将其译为“泉”字,在一段历史时期,“泉”有货币之意。史书记载:金章宗一朝,大兴文治,要求女真官员学习汉文礼乐,允许女真贵族与汉民通婚,碑刻成为了有力的例证,三位女真族官吏的姓名:县尉“乌古伦”,主簿“夹谷”,县令“阿勒根”,都变成方块字刻在了碑上。

官吏和31名“社官”的真实姓名都刻在了碑上,而那些“自愿捐款”施钱人呢?他们只落得了以“郭四翁”“张大翁”“张八儿”“张九儿”等符号代替的结果。碑刻向后世人揭示:即使在大兴文治的时代里,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也严重地存在着种族和阶级歧视,低层异族的平民百姓,甚至没有了正式的姓名权。

望台桥:因傅廷兰写碑文而盛名远传

望台桥在今寒亭区高里街道三甲王村附近,新中国成立前夕尚保存完好。因地近禹王台,故得名,民间俗称“史家桥”。原为木桥,约在清嘉庆四年(1799)改为石桥。据《潍县志稿·营缮·桥梁》载:“此桥三空,长二十一尺,宽七尺。”应该说,这是一座不大的石桥,但清代潍县文士傅廷兰在修桥竣工时为其写下了桥碑碑文,因此盛名远传在大于河的流淌历史上。

傅廷兰在碑文中具体记载了修桥起因和乡民勉力而为、以石易木的过程:“每当夏秋雨集,山瀑河涨,壅滞弗通,横决肆溢,村居庐舍且被漂没,区区草桥,其逐波东逝也……里中父老乃相与谋曰:‘兹桥一岁不休,则寒冬病涉往来,咨嗟岁岁建置,嘻甚矣惫。易木以石,庶坚完巩固、一劳永逸乎?’吾乡虽水旱频仍,工费维艰,然拮据从事,可勉为之……爰醵金鸠,斩石为梁。”开始了“乃集众力,辇山汗牛,呷呀邪许,截险乘流”的修桥盛事。旧时的穷乡僻壤,修一座小小的石桥也是这样的艰难。

傳廷兰,字馨谷,今寒亭区高里街道傅王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晋京会试,考中进士,为有清一代潍县西北乡考中进士的唯一一人,这在穷乡僻壤中,不啻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写下桥碑碑文时,当在其未考中进士之前。走上仕途后,先后为江苏宝应、吴江两县知县。这样一来,桥因人传也就不足为怪了。

流芳桥:修于乱世建成不易

在徐家村东(后称为“徐家河口”),旧有小石桥一座横跨大于河,称“流芳桥”,1924年进行了一次重修,修讫后,立“万善同归”碑一幢,记述了重修经过和修桥“领袖人”。这样一座乡间小桥可涉及到了潍县历史上的一段风云变幻。

孙中山任命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率部进入山东,在青岛秘密设立司令部,联系革命党人,进行武装反袁斗争。1916年5月4日,居正率所属朱霁青、尹锡五等部到达潍县。城内驻军北洋陆军第五师师长张树元于24日率部退出潍县城。25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入城,居正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独立。

撤出潍县城后,张树元部第1旅旅长郑士琦率部驻孙家村,因共同嗜吸鸦片,与村中大户王某结为密友。王某堂弟,在济南加入会道门“无影山道”,成为上层道首,即将郑士琦来村情况报告道中。孙家村东南距“流芳桥”半里许,为拉拢武装势力,由道中捎回巨款,推举郑士琦作“领袖人”,做善事重修流芳桥。谁知世事难料,郑士琦升任师长赴济南,修桥款被挥霍殆尽,过了七年,桥还没有修成。

七年中风云变幻,直皖战争结束后,原为皖系的郑士琦竟一路高升,由直系北洋军阀政府任命为山东督办,仍与孙家村王某过从甚密。“无影山道”更认为有机可乘,为同郑士琦拉近关系,一号道首马冠英从道中带银洋300余元,亲自来到孙家村,并蛊惑当地村民捐钱,终于将“流芳桥”修成。一时有“徐家桥,孙家管”之说。

马士卫,又名马冠英,碑文中记为“马君者,长山县北二十里大丁王庄有道之人也……”“无影山道”内部称“一心堂道”,因有道徒曾在济南无影山聚集,故俗称“无影山道”。专以号召道徒卖掉家产入道诈骗钱财,以舍药、修桥等欺骗社会,以求一逞。碑上“万善同归”可不是随意写上去的套语。与“无影山道”在潍县兴起差不多同时,封建迷信会道门组织“万字会”也从济南传到了潍县,修桥过程中,“万字会”道徒也插手其中,“万”与“善”同归在了桥碑上。

桥成之日,邀请郑士琦前来“踩桥”(类今之剪彩仪式),督办大人欣然而至。三教九流,打得火热。一座乡间小桥成为了上世纪初的一个社会缩影。

新闻推荐

花开满城处处春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春晖刘燕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驰群芳斗艳,繁花似锦,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潍...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